高速环锭纺纱断头多变量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39750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8 10:03
本发明专利技术一种高速环锭纺纱断头多变量控制装置,包括细纱机前钳口及其下方设置的纲领,所述纲领上设置有钢丝圈;所述纲领下方居中设置有轴承,所述轴承上设置有锭杆;所述细纱机前钳口与纲领之间设置有张力控制筒;所述纲领外周设置有环形空腔,所述环形空腔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一侧的环形空腔设置有气雾发生器,所述气雾发生器外置有进气口,所述开口另一侧的环形空腔设置吸风口,所述环形空腔内壁设置有若干气流口,所述气流口分别设置有导流板,所述气流口与钢丝圈等高设置;所述张力控制筒、环形空腔水平设置且与锭杆同中轴线。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实现了减少纺纱断头,节能降耗的有益效果。节能降耗的有益效果。节能降耗的有益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速环锭纺纱断头多变量控制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环锭纺纱纺纱段受力的调控装置,具体的涉及一种高速环锭纺纱断头多变量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环锭纺纱经过多年的发展、锭速随着细纱机各部件的技术进步,其转速有了大幅提高。但是纺纱速度并未因此而得到相应的提高,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高速纺纱断头问题,纺纱段断头重要原因是纺纱气圈随着转速增加,气圈产生的离心力也成倍增加。而钢丝圈与钢领因高速而产生的摩擦也严重阻碍了转速的增加,纤维之间的抱合力因离心力的加大而无法支撑纱线受力向前运动。为解决上述问题,技术人员拟从三个方面着手改进:首先限制纺纱段气圈大小;其二在钢丝圈周边增加动力气流,助推钢丝圈运动,并为钢丝圈与纲领因高速运动而产生的热量降温;最后在动力气流中加入经过雾化的潮湿气体,使纤维之间的抱合力加大,从而解决纺纱段因提高锭速而产生的纺纱断头问题。
[0003]2018年8月27日由里特机械公司申请,专利号ZL2018800721340,专利名称“环锭纺纱的气圈控制环”是一种控制气圈环的装置,本专利技术与其存在两点不同,其一本专利技术引进了潮湿露化的气流,使纤维抱合力增强,并且在环内形成潮湿的旋转气流,增加纤维纱线的抗断裂能力,其二本专利技术对气圈环的高度与直径进行了设计,根据有限元分析,设定圈环的高度与直径,并且实现了控制气圈的大小,从而减少纱线的张力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有效解决高速环锭纺纱因速度提高而断头大量增加的技术难题。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一种高速环锭纺纱断头多变量控制装置,包括细纱机前钳口及其下方设置的纲领,所述纲领上设置有钢丝圈;所述纲领下方居中设置有轴承,所述轴承上设置有锭杆;所述细纱机前钳口与纲领之间设置有张力控制筒;所述纲领外周设置有环形空腔,所述环形空腔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一侧的环形空腔设置有气雾发生器,所述气雾发生器外置有进气口,所述开口另一侧的环形空腔设置吸风口,所述环形空腔内壁设置有若干气流口,所述气流口分别设置有导流板,所述气流口与钢丝圈等高设置;所述张力控制筒、环形空腔水平设置且与锭杆同中轴线。设置张力控制筒可解决纺纱段因锭速提高造成纺纱段气圈增大、离心力增加以致纺纱易产生断头的技术难题。本专利技术的动力气流由细纱机下笛管吸风风机提供,风机作业时对环形空腔持续抽吸,进气口则同步导入动力气流,动力气流经导流板、气流口喷射至钢丝圈,助力钢丝圈沿纲领高速作业,实现节能之目的。气雾发生器位于环形空腔进气端,将水雾化成水汽并通过气流射向环形空腔内钢丝圈,给钢丝圈降温同时增加运动速度,另、热水汽还会沿着张力控制筒自动上升,为未完全成纱的纤维增加湿度,增加纤维抱合力,减少纺纱断头。
[0006]优选的,所述张力控制筒设置有进纱口,所述进纱口一侧设置有弧形挡边,所述张
力控制筒还设置有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设置有与之对应的支架座、且固定支架可沿支架座任意角度调整。本专利技术的支架座固定于细纱机上,固定支架在支架座上活动连接,可方便快捷的调整张力控制筒工作姿态。设置弧形挡边、进纱口方便纱线快速导入张力控制筒内并限位,操作方便、节省工时。
[0007]优选的,所述导流板设置角度与纲领切线方向一致。采用该技术方案时,经气流口引入的动力气流带动钢丝圈沿纲领高速旋转,其作业稳定、高效。
[0008]优选的,所述气流口设置半圆形或方形;所述环形空腔与纲领间距设为D,5mm≦D≦15mm。经实践,该技术方案可达到最优的纺纱段纺纱抗断裂效果。
[0009]综上,本专利技术公开的技术方案具以下有益效果:1、收缩气圈,减少纺纱断头;2、利用细纱机下笛管吸风动能增加钢丝圈作业动力,节能降耗;3、成纱加湿后抱合力增加,显著减少纺纱断头。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本专利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环形空腔、纲领俯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张力控制筒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一种高速环锭纺纱断头多变量控制装置,包括细纱机前钳口1及其下方设置的纲领11,所述纲领11上设置有钢丝圈3;所述纲领11下方居中设置有轴承8,所述轴承8上设置有锭杆13;所述细纱机前钳口1与纲领11之间设置有张力控制筒12;所述纲领11外周设置有环形空腔10,所述环形空腔10设置有开口a,所述开口a一侧的环形空腔10设置有气雾发生器6,所述气雾发生器6外置有进气口7,所述开口a另一侧的环形空腔10设置吸风口9,所述环形空腔10内壁设置有若干气流口4,所述气流口4分别设置有导流板5,所述气流口4与钢丝圈3等高设置;所述张力控制筒12、环形空腔10水平设置且与锭杆13同中轴线。
[0012]所述张力控制筒12设置有进纱口12a,所述进纱口12a一侧设置有弧形挡边12b,所述张力控制筒12还设置有固定支架12c;所述固定支架12c设置有与之对应的支架座、且固定支架12c可沿支架座任意角度调整。
[0013]所述导流板5设置角度与纲领11切线方向一致。
[0014]所述气流口4设置半圆形或方形;所述环形空腔10与纲领11间距设为D,5mm≦D≦15mm。
[0015]多年来纺织界对纺纱断头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许多有益成果,使得锭速不断提高,特别是对气圈的控制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成果丰硕。因纺纱段断头产生的原因比较复杂,单从控制气圈大小,减少离心力来解决问题有其局限性,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而纺纱离心力控制是一个复杂的力学问题,技术人员对纺纱段的纱线受力变化情况进行了力学分析,发现纱线受力与锭速以及约束其离心力的限制装置有关,受力情况是非线性的,基
于此设计了有一定高度及大小的受力约束装置,该装置经有限元分析计算认为区间合理,但是即便我们在限制纱线离心力方面做到最佳,也无法将转速进一步提高,于是进一步发现,只有解决纲领与钢丝圈摩擦以及纤维抱合力问题才能有效提高锭速,解决纺纱易断头问题。技术人员经过小批量试验,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后锭速可提高20%左右,该试验是建立在大厂正常生产车速的基础上。
[0016]本专利技术工作原理:细纱机下笛管吸风风机为本专利技术提供动力气流,动力气流经进气口7、气雾发生器6后生成含水雾的气流,含水雾的气流再经导流板5改向经气流口4喷射钢丝圈3为其助力,同时还可对高速作业的钢丝圈3降温。吸热的含水雾气流在张力控制筒12内自动上升,对纺纱段同步加湿,显著增加纺纱纤维2的抱合力,大幅减少纺纱段纺纱断头。
[0017]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其公开的技术方案可收缩气圈,减少纺纱断头;利用细纱机下笛管吸风动能增加钢丝圈动力,实现了节能降耗。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速环锭纺纱断头多变量控制装置,包括细纱机前钳口(1)及其下方设置的纲领(11),所述纲领(11)上设置有钢丝圈(3);所述纲领(11)下方居中设置有轴承(8),所述轴承(8)上设置有锭杆(13);其特征在于:所述细纱机前钳口(1)与纲领(11)之间设置有张力控制筒(12);所述纲领(11)外周设置有环形空腔(10),所述环形空腔(10)设置有开口a,所述开口a一侧的环形空腔(10)设置有气雾发生器(6),所述气雾发生器(6)外置有进气口(7),所述开口a另一侧的环形空腔(10)设置吸风口(9),所述环形空腔(10)内壁设置有若干气流口(4),所述气流口(4)分别设置有导流板(5),所述气流口(4)与钢丝圈(3)等高设置;所述张力控制筒(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圣明徐卫林余豪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纺织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