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水处理用物化污泥浓缩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392171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8 09: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浓缩池领域,具体为一种污水处理用物化污泥浓缩池,包括底座、壳体、第一支撑支架、护栏、搅拌轴、搅拌件、支撑底座、第二支撑支架、加热罐、控制箱、沉淀斗和出料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本装置能够有效的提高对于污水浓缩的效率,采用过滤同时进行加热的效果,能够提高液体经过过滤件的速度的同时减少了本装置的加工环节,从而使得本装置加工速度更加紧凑,同时减少了本装置的机械结构,通过壳体与搅拌轴的结构能够提高本装置与空气接触流通的效率,从而提高了本装置的挥发效率,相比于传统箱式结构,能够有效的提高本装置的浓缩效率的同时降低了能源消耗,保证了本装置的使用效率。用效率。用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污水处理用物化污泥浓缩池


[0001]本技术涉及浓缩池
,特别是涉及一种污水处理用物化污泥浓缩池。

技术介绍

[0002]污泥浓缩是降低污泥含水率、减少污泥体积的有效方法。污泥浓缩主要减缩污泥的间隙水。经浓缩后的污泥近似糊状,仍保持流动性,减少水处理构筑物排出的污泥的含水量,是以缩小其体积的一种污泥处理方法,适用于含水率较高的污泥,例如活性污泥,其含水率高达99%左右。当污泥含水率由99%降至96%时,污泥的体积可缩小到原来的1/4。为了对污泥有效地、经济地进一步处理,须先进行浓缩。浓缩后的污泥含水率一般为95~97%。污泥浓缩中所排出的污泥水含有大量有机物质,一般混入原污水一起处理;不能直接排放,以免污染环境。现有污泥浓缩池采用有沉降法、气浮法等,其浓缩污泥的效率低,含水量有时候不能达到标准。
[0003]授权公告号为CN109650694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污泥浓缩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浓缩池包括进泥管、支撑架、离心器、出水管、橡皮刮板、堰板、电机、连接器、驱动轴,连接器位于驱动轴和电机之间,进泥管位于驱动轴的一侧且位于支撑架的上方,支撑架、离心器都套在驱动轴上,出水管位于驱动轴的底部右侧,橡皮刮板位于支撑架和离心器之间,进泥管的一端穿过堰板,支撑架和堰板组成一个腔体;所述污泥浓缩池还包括进泥井、减速机座、钢梁,进泥井位于连接器的左侧,减速机座位于连接器的右侧,钢梁位于电机的顶端左侧;所述污泥浓缩池的驱动轴为多个三角形钢材构成;所述污泥浓缩池的支撑架采用多个三角形钢材组成,其具有可高效率的浓缩污泥,使其含水量达到标准,设计合理,工作效率高,建成容易,操作方便,成本低等优点。
[0004]但是上述已公开方案存在如下不足之处:上述方案在实际使用过程当中存在结构复杂,过滤浓缩效率低等问题,同时上述方案在实际使用过程当中时人工成本过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污水处理用物化污泥浓缩池,本技术通过本装置能够有效的提高对于污水浓缩的效率,采用过滤同时进行加热的效果,能够提高液体经过过滤件的速度的同时减少了本装置的加工环节,从而使得本装置加工速度更加紧凑,同时减少了本装置的机械结构,通过壳体与搅拌轴的结构能够提高本装置与空气接触流通的效率,从而提高了本装置的挥发效率,相比于传统箱式结构,能够有效的提高本装置的浓缩效率的同时降低了能源消耗,保证了本装置的使用效率。
[0006]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污水处理用物化污泥浓缩池,包括底座、壳体、第一支撑支架、护栏、搅拌轴、搅拌件、支撑底座、第二支撑支架、加热罐、控制箱、沉淀斗和出料管;
[0007]底座顶部与壳体连接;壳体顶部与第一支撑支架连接;第一支撑支架顶部侧面与护栏连接;第一支撑支架底部与搅拌轴转动连接;第一支撑支架上设有转动电机,转动电机
输出端与搅拌轴传动连接;搅拌轴远离第一支撑支架的一端与搅拌件连接;多组搅拌件设置在搅拌轴底部侧面;多组搅拌件呈圆周分布;底座侧面与支撑底座连接;支撑底座顶部与第二支撑支架连接;支撑底座顶部与加热罐连接;支撑底座顶部与沉淀斗连接;支撑底座顶部与控制箱连接;加热罐底部与出料管连接;出料管与壳体连接。
[0008]优选的,支撑底座底部上设有多组固定螺纹孔,多组固定螺纹孔分布在支撑底座底部四周。
[0009]优选的,出料管内部设有过滤网,过滤网与出料管侧面螺纹连接。
[0010]优选的,出料管内部设有三通连接管,三通连接管设置为倒T字形,三通连接管顶部与沉淀斗连接。
[0011]优选的,沉淀斗顶部上设有倒U型管,倒U型管与一端与出料管连接。
[0012]优选的,控制箱上设有显示屏和控制按钮,控制按钮与搅拌轴控制连接。
[0013]优选的,加热罐内部设有多组加热件,多组加热件与控制箱控制连接。
[0014]优选的,出料管侧面上设有橡胶密封圈,橡胶密封圈与壳体侧面连接。
[0015]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0016]本技术通过本装置能够有效的提高对于污水浓缩的效率,采用过滤同时进行加热的效果,能够提高液体经过过滤件的速度的同时减少了本装置的加工环节,从而使得本装置加工速度更加紧凑,同时减少了本装置的机械结构,通过壳体与搅拌轴的结构能够提高本装置与空气接触流通的效率,从而提高了本装置的挥发效率,相比于传统箱式结构,能够有效的提高本装置的浓缩效率的同时降低了能源消耗,保证了本装置的使用效率,通过本装置的沉淀斗的结构能够将无法通过过滤网的原料向下聚集,从而保证了管道流通稳定降低了堵塞风险。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一种污水处理用物化污泥浓缩池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污水处理用物化污泥浓缩池中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污水处理用物化污泥浓缩池中支撑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0020]附图标记:1、底座;2、壳体;3、支撑支架;4、护栏;5、搅拌轴;6、搅拌件;7、支撑底座;8、支撑支架;9、加热罐;10、控制箱;11、沉淀斗; 12、出料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1]实施例一
[0022]如图1

3所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污水处理用物化污泥浓缩池,包括底座1、壳体2、第一支撑支架3、护栏4、搅拌轴5、搅拌件6、支撑底座7、第二支撑支架8、加热罐9、控制箱10、沉淀斗11和出料管12;
[0023]底座1顶部与壳体2连接;壳体2顶部与第一支撑支架3连接;第一支撑支架3顶部侧面与护栏4连接;第一支撑支架3底部与搅拌轴5转动连接;第一支撑支架3上设有转动电机,转动电机输出端与搅拌轴5传动连接;搅拌轴5 远离第一支撑支架3的一端与搅拌件6连接;多组搅拌件6设置在搅拌轴5底部侧面;多组搅拌件6呈圆周分布;底座1侧面与支撑底座7连
接;支撑底座7 顶部与第二支撑支架8连接;支撑底座7顶部与加热罐9连接;支撑底座7顶部与沉淀斗11连接;支撑底座7顶部与控制箱10连接;加热罐9底部与出料管12连接;出料管12与壳体2连接;支撑底座7底部上设有多组固定螺纹孔,多组固定螺纹孔分布在支撑底座7底部四周;出料管12内部设有过滤网,过滤网与出料管12侧面螺纹连接;沉淀斗11顶部上设有倒U型管,倒U型管与一端与出料管12连接;控制箱10上设有显示屏和控制按钮,控制按钮与搅拌轴5 控制连接;加热罐9内部设有多组加热件,多组加热件与控制箱10控制连接;出料管12侧面上设有橡胶密封圈,橡胶密封圈与壳体2侧面连接。
[0024]本实施例中,通过本装置能够有效的提高污水的浓缩效率,通过本装置壳体2的结构能够在搅拌轴5与搅拌件6缓慢转动的过程当中使得液体与空气充分接触,从而保证了本装置的浓缩效率,通过本装置的能够有效的提高对于污水内容物的分离效率,通过过滤网与沉淀斗11的组合能够有效的提高本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水处理用物化污泥浓缩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壳体(2)、第一支撑支架(3)、护栏(4)、搅拌轴(5)、搅拌件(6)、支撑底座(7)、第二支撑支架(8)、加热罐(9)、控制箱(10)、沉淀斗(11)和出料管(12);底座(1)顶部与壳体(2)连接;壳体(2)顶部与第一支撑支架(3)连接;第一支撑支架(3)顶部侧面与护栏(4)连接;第一支撑支架(3)底部与搅拌轴(5)转动连接;第一支撑支架(3)上设有转动电机,转动电机输出端与搅拌轴(5)传动连接;搅拌轴(5)远离第一支撑支架(3)的一端与搅拌件(6)连接;多组搅拌件(6)设置在搅拌轴(5)底部侧面;多组搅拌件(6)呈圆周分布;底座(1)侧面与支撑底座(7)连接;支撑底座(7)顶部与第二支撑支架(8)连接;支撑底座(7)顶部与加热罐(9)连接;支撑底座(7)顶部与沉淀斗(11)连接;支撑底座(7)顶部与控制箱(10)连接;加热罐(9)底部与出料管(12)连接;出料管(12)与壳体(2)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用物化污泥浓缩池,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源宇张春盛肖水源曹晓鹏黄汤炜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盛民环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