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铅铋堆用铁素体/马氏体耐热钢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378975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8 09: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铅铋堆用铁素体/马氏体耐热钢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的化学成分:C:0.08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铅铋堆用铁素体/马氏体耐热钢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核电用材
,尤其涉及一种铅铋堆用铁素体/马氏体耐热钢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全球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人类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电能的需求急剧增长。传统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能源不仅存在环境污染问题,而且是不可再生资源。而核能是一种高效、低碳清洁、可以依赖的最有前途的能源。我国目前已有9座核电反应堆机组,主要堆型是压水堆,压水堆主要利用铀

235作为裂变燃料,而铀

235只占天然铀的0.7%。对于压水堆堆型,燃烧一次只能消耗投入铀资源的0.45%左右,剩下99%无法利用。快堆能将铀资源的利用率提高到60%

70%。在快堆的六种参考堆型中(钠冷快堆、铅冷快堆、气冷快堆、高温气冷堆、熔盐堆、超临界水堆),铅冷快堆采用液态铅或铅铋合金作为冷却剂,具有较高的固有安全性,同时在再生燃料循环、放射性废物后处理、反应堆系统简化、缩短换料周期等方面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受到了国际上的重点关注。
[0003]堆芯结构材料的选择是限制铅冷快堆发展和应用的关键问题之一。由于铅冷快堆堆芯温度高、辐照剂量高、冷却剂腐蚀性强、密度大、流速快,对材料具有较强的冲蚀和腐蚀作用,结构材料中的组分元素,如Ni会逐渐溶解和质量迁移至冷却剂中,同时冷却剂也会沿晶界向材料内扩散,发生腐蚀破坏,从而影响反应堆的安全运行。9

12(wt.%)Cr铁素体/马氏体耐热钢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耐热、低膨胀、抗中子辐照等特点,在核电领域获得了大量的应用,是铅冷却快堆建设所需的关键结构材料。但普通铁素体/马氏体,如T/P91耐热钢的耐液态铅腐蚀性能较差,如何提高其耐液态铅腐蚀性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铅铋堆用铁素体/马氏体耐热钢及其制备方法,通过适当的稀土含量可以净化钢液,细化晶粒,变质夹杂物,从而提高钢的塑性、强度、高温氧化性能和腐蚀性能。
[0005]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本专利技术所提出的一种铅铋堆用铁素体/马氏体耐热钢,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的化学成分:C:0.08

0.12%,Si:0.5

2.0%,Al:0.5

3.50%,Cr:9.0

12.0%,V:0.20

0.40%,Nb:0.04

0.10%,Ta:0.15

0.22%,W:1.5

2.5%,,B:0.006

0.01%,La:0.1

1.2%,Mo,Ni,Mn,Co为残余元素,S≤0.008%,P≤0.008%,余量为Fe。
[0007]一种铅铋堆用铁素体/马氏体耐热钢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8]S1、冶炼:采用“真空感应熔炼”的单次冶炼或“真空感应熔炼+真空自耗电弧熔炼”的双联冶炼;
[0009]S2、开坯;
[0010]S3、正火处理;
[0011]S4、回火处理。
[0012]进一步的,所述单次冶炼具体包括:按实际加入重量百分比计算纯铁、铬铁、钒铁、镧金属等配料,放入150kg真空感应熔炼炉中,对150kg加压感应熔炼炉进行抽真空,极限真空度为6
×
10
‑2Pa,电源功率为160kW,频率为2500Hz,真空度小于10
‑1Pa时开始送电以加热冶炼物料,起始功率为40kW,逐步增大功率,出现熔池后,维持并控制功率,避免喷溅;炉料熔清后调低功率到10

20kW,进行精炼,精炼40

80分钟,真空度≤10
‑3Pa,脱离O、N、H元素;并按总重量的0.05

0.1%添加脱氧剂Ca,控制钢液温度比熔点高150

200℃,带电浇入锭模中,降温;待炉内气压与大气压平衡后,将溶液浇铸至模具中得到铸锭,待模具冷却后将铸锭出炉,冷却后脱模取出耐热钢,将铸锭切除冒口,得到待加工铸锭。
[0013]进一步的,所述双联冶炼具体包括:按实际加入重量百分比计算纯铁、铬铁、钒铁、镧金属等配料,对150kg加压感应熔炼炉进行抽真空,极限真空度为6
×
10
‑2Pa,电源功率为160kW,频率为2500Hz,真空度小于10
‑3Pa时开始送电以加热冶炼物料,起始功率为40kW,逐步增大功率,出现熔池后,维持并控制功率,避免喷溅;炉料熔清后调低功率到10

20kW,进行精炼,精炼40

80分钟,真空度≤10
‑1Pa,脱离O、N、H元素;并按总重量的0.05

0.1%添加脱氧剂Ca,控制钢液温度比熔点高150

200℃,带电浇入锭模中,降温;待炉内气压与大气压平衡后,将溶液浇铸至模具中得到铸锭,待模具冷却后将铸锭出炉,冷却后脱模取出耐热钢,将铸锭切除冒口,得到待加工铸锭,并加工成自耗电极,再利用真空自耗电弧熔炼炉进行二次冶炼,最终得到合金铸锭;
[0014]进一步的,所述锻造开坯具体包括:将铸锭在热处理炉升温至680

880℃时装料,随炉加热至980

1200℃,保温3

6小时均质化处理后出炉锻造,锻造分三火次完成;第一火次锻造经多次墩粗后得到方坯;再对方坯进行回炉加热,在980

1200℃保温2

6小时后出炉锻造第二火次,第二火次采用单向拔长锻造得到长方坯;再在980

1200℃下回炉保温2

6小时后锻造第三火次,第三火次采用模锻得到圆棒坯;锻后水冷。
[0015]进一步的,所述正火处理具体包括:将开坯后坯料放入热处理炉中,在850

1050℃下对其进行正火处理,保温时间为80

180min,然后油冷淬火。
[0016]进一步的,所述回火处理具体包括:将正火后试样放入热处理炉中,在730

780℃下对其进行回火处理,保温时间为80

180min,然后空冷。
[0017]进一步的,所述回火处理后进行预处理,包括:预处理前需进行表面打磨,表面粗糙度<0.7,随后随炉升温至720

800℃,保温10

20h,最终空冷至室温。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9]本专利技术制备出的耐热钢不仅具有良好耐液态铅腐蚀性能,还具有良好的室温、高温力学性能,同时可有效地提高马氏体不锈钢的耐铅铋腐蚀性能、抗辐照和抗高温氧化性能,且可以大幅度降低原材料成本。
附图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铅铋堆用铁素体/马氏体耐热钢,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的化学成分:C:0.08

0.12%,Si:0.5

2.0%,Al:0.5

3.50%,Cr:9.0

12.0%,V:0.20

0.40%,Nb:0.04

0.10%,Ta:0.15

0.22%,W:1.5

2.5%,,B:0.006

0.01%,La:0.1

1.2%,Mo,Ni,Mn,Co为残余元素,S≤0.008%,P≤0.008%,余量为Fe。2.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铅铋堆用铁素体/马氏体耐热钢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冶炼:采用“真空感应熔炼”的单次冶炼或“真空感应熔炼+真空自耗电弧熔炼”的双联冶炼;S2、锻造开坯;S3、正火处理;S4、回火处理。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铅铋堆用铁素体/马氏体耐热钢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单次冶炼具体包括:按实际加入重量百分比计算纯铁、铬铁、钒铁、镧金属等配料,放入150kg真空感应熔炼炉中,对150kg加压感应熔炼炉进行抽真空,极限真空度为6
×
10
‑2Pa,电源功率为160kW,频率为2500Hz,真空度小于10
‑1Pa时开始送电以加热冶炼物料,起始功率为40kW,逐步增大功率,出现熔池后,维持并控制功率,避免喷溅;炉料熔清后调低功率到10

20kW,进行精炼,精炼40

80分钟,真空度≤10
‑1Pa,脱离O、N、H元素;并按总重量的0.05

0.1%添加脱氧剂Ca,控制钢液温度比熔点高150

200℃,带电浇入锭模中,降温;待炉内气压与大气压平衡后,将溶液浇铸至模具中得到铸锭,待模具冷却后将铸锭出炉,冷却后脱模取出耐热钢,将铸锭切除冒口,得到待加工铸锭。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铅铋堆用铁素体/马氏体耐热钢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双联冶炼具体包括:按实际加入重量百分比计算纯铁、铬铁、钒铁、镧金属等配料,对150kg加压感应熔炼炉进行抽真空,极限真空度为6
×
10
‑2Pa,电源功率为160kW,频率为2500Hz,真空度小于10
‑1Pa时开始送电以加热冶炼物料,起始功率为40kW,逐步增大功率,出现熔池后,维持并控制功率,避免喷溅;炉料熔清后调低功率到10

20kW,进行精炼,精炼40

80分钟,真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泽瑶罗许黄洁刘序江
申请(专利权)人: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铁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