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负压气力输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355915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4 18: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负压气力输送装置,包括进料机构、第一进气机构、第二进气机构、输送内管、输送外管、进排气机构、负压动力机构、负压平衡机构、气动阀门与负压过滤器,输送内管与输送外管之间形成用于压缩气体通过的管间区域,气动阀门设置于负压动力机构上且置于负压平衡机构与负压过滤器之间;输送内管套设于输送外管的内部,进料机构、第一进气机构与负压动力机构均与输送内管相连通,第二进气机构、负压平衡机构与进排气机构均与管间区域相连通;输送内管能够朝向靠近输送内管的中心轴线方向扩张,且输送内管能够朝向靠近输送外管的内壁方向扩张,使得输送内管的管径变化,以将粘附在输送内管内壁上的粉料抖落,减少管道内壁的粉料粘结。壁的粉料粘结。壁的粉料粘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负压气力输送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粉料输送
,特别涉及一种负压气力输送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负压气力输送技术在新能源、化工、食品、医药行业有着广泛的应用,随着工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超细粉体需要使用负压气力输送技术进行粉料输送,由于超细粉体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因此粘附性较强。
[0003]当前,解决粘附性强的问题主要通过抛光不锈钢管,或在管道内壁上涂覆涂层的方法对粉料进行负压输送,但是上述输送方式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粉料在输送过程中的粘附问题,并且经过一段时间的输送后,粘附物料越积越多,容易造成堵管。
[0004]因此,如何有效减少管道内壁的粉料粘结问题,从而避免堵管现象的发生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负压气力输送装置,能够有效减少管道内壁的粉料粘结问题,从而避免堵管现象的发生。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负压气力输送装置,包括进料机构、第一进气机构、第二进气机构、输送内管、输送外管、进排气机构、负压动力机构、负压平衡机构、气动阀门与负压过滤器,所述输送内管与所述输送外管之间形成用于压缩气体通过的管间区域,所述气动阀门设置于所述负压动力机构上且置于所述负压平衡机构与所述负压过滤器之间;
[0008]所述输送内管套设于所述输送外管的内部,所述进料机构、所述第一进气机构与所述负压动力机构均与所述输送内管相连通,所述第二进气机构、所述负压平衡机构与所述进排气机构均与所述管间区域相连通;
[0009]当所述管间区域的气体压力大于所述输送内管的气体压力时,所述输送内管朝向靠近所述输送内管的中心轴线方向扩张;当所述管间区域的气体压力小于所述输送内管的气体压力时,所述输送内管朝向靠近所述输送外管的内壁方向扩张,使得所述输送内管的管径变化,以将粘附在所述输送内管内壁上的粉料抖落。
[0010]优选的,还包括输送单管,所述输送单管与所述输送内管的首端相连通。
[0011]优选的,还包括第一密封件,所述第一密封件设置于所述输送内管与所述输送外管的首端,且所述第一密封件能够封堵所述管间区域。
[0012]优选的,所述进料机构包括进料管、进料斗和出料阀门,所述出料阀设置于所述进料管上,所述进料斗通过所述出料阀与所述输送单管相连通。
[0013]优选的,所述第一进气机构包括第一进气管和进气过滤器,所述第一进气管的一端与所述进气过滤器相连通,所述第一进气管的另一端与所述输送单管相连通。
[0014]优选的,所述第二进气机构包括第二进气管、进气阀和第一压力变送器,所述第二
进气管的一端与压缩空气气源相连通,所述第二进气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管间区域相连通,所述进气阀设置于所述第二进气管上,所述第一压力变送器与所述管间区域相连通。
[0015]优选的,所述进排气机构包括过滤器、进排气管和呼吸控制阀,所述呼吸控制阀设置于所述进排气管上,所述进排气管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过滤器与所述呼吸控制阀。
[0016]优选的,所述负压动力机构包括负压动力设备、负压空气管道和第二压力变送器,所述负压过滤器与所述输送内管的末端相连通,所述负压空气管道设置于所述负压动力设备与所述负压过滤器之间,所述第二压力变送器设置于所述负压空气管道上用于检测所述负压空气管道内的气体压力。
[0017]优选的,还包括负压平衡机构,所述负压平衡机构包括负压平衡管和负压平衡控制阀,所述负压平衡管的一端与所述管间区域相连通,所述负压平衡管的另一端与所述负压空气管道相连通,所述负压平衡控制阀设置于所述负压平衡管上,所述气动阀门设置于所述负压平衡管与所述负压过滤器之间。
[0018]优选的,还包括排空管道,所述排空管道与所述负压动力设备相连通,以用于排出所述负压动力设备的气体。
[0019]由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当进行粉料输送时,开启进料机构、第一进气机构与负压动力机构,在负压动力机构的作用下,环境空气可将输送内管中的料粉输送至负压过滤器。
[0020]当粉料输送结束后,关闭负压动力机构,打开第二进气机构,使得压缩空气进入输送内管与输送外管之间的管间区域内,当管间区域内的气体压力大于输送内管内的气体压力时,输送内管被压缩,输送内管的管道横截面积缩小,输送内管的气速增加,增加的气速起到清理输送内管的粉料的作用;然后关闭第二进气机构,打开负压平衡机构和气动阀门,使得输送内管的气体压力大于管间区域的气体压力,此时输送内管处于瞬间扩充状态形成抖动,将输送内管的物料抖落,然后再次开启气动阀门,输送内管内的压力与管间区域的压力一致,被抖落的粉料被输送至负压过滤器,完成清管动作。和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公开的负压气力输送装置,能够有效减少管道内壁的粉料粘结问题,从而降低堵管现象发生的几率。
附图说明
[00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的,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2]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公开的负压气力输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3]其中,各部件名称如下:
[0024]100

进料机构,101

进料斗,102

进料管,103

出料阀,200

第一进气机构,201

第一进气管,202

进气过滤器,300

第二进气机构,301

第二进气管,302

进气阀,303

第一压力变送器,400

输送内管,500

输送外管,600

进排气机构,601

过滤器,602

进排气管,603

呼吸控制阀,700

负压动力机构,701

负压动力设备,702

负压空气管道,7021

气动阀门,703

第二压力变送器,800

负压平衡机构,801

负压平衡管,802

负压平衡阀,900

负压
过滤器,1000

输送单管,1100

排气管道,1200第一密封件,1300

第二密封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5]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核心在于提供一种负压气力输送装置,能够有效减少管道内壁的粉料粘结问题,从而降低堵管现象发生的几率。
[00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负压气力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料机构、第一进气机构、第二进气机构、输送内管、输送外管、进排气机构、负压动力机构、负压平衡机构、气动阀门与负压过滤器,所述输送内管与所述输送外管之间形成用于压缩气体通过的管间区域,所述气动阀门设置于所述负压动力机构上且置于所述负压平衡机构与所述负压过滤器之间;所述输送内管套设于所述输送外管的内部,所述进料机构、所述第一进气机构与所述负压动力机构均与所述输送内管相连通,所述第二进气机构、所述负压平衡机构与所述进排气机构均与所述管间区域相连通;当所述管间区域的气体压力大于所述输送内管的气体压力时,所述输送内管朝向靠近所述输送内管的中心轴线方向扩张;当所述管间区域的气体压力小于所述输送内管的气体压力时,所述输送内管朝向靠近所述输送外管的内壁方向扩张,使得所述输送内管的管径变化,以将粘附在所述输送内管内壁上的粉料抖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压气力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输送单管,所述输送单管与所述输送内管的首端相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压气力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密封件,所述第一密封件设置于所述输送内管与所述输送外管的首端,且所述第一密封件能够封堵所述管间区域。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压气力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机构包括进料管、进料斗和出料阀门,所述出料阀设置于所述进料管上,所述进料斗通过所述出料阀与所述输送单管相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负压气力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气机构包括第一进气管和进气过滤器,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学奎高天宝杨敏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软控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