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总成和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348871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4 18: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连接总成和车辆,包括内芯轴和套设在内芯轴外的外套管;外套管和内芯轴通过第一连接结构连接形成柔性连接;外套管和内芯轴之间设有第二连接结构,第二连接结构可在连接状态和分离状态之间切换,在第二连接结构处于连接状态时,外套管和内芯轴之间形成刚性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连接总成,通过第二连接结构在连接状态和分离状态之间切换,使得外套管和内芯轴在刚性连接和柔性连接之间切换,从而能够匹配车辆的运动模式和舒适模式,驾驶者能够根据不同的需求自行选择,提高产品竞争力。竞争力。竞争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连接总成和车辆


[0001]本技术属于车辆零部件
,特别是涉及一种连接总成和车辆。

技术介绍

[0002]目前,车辆已经成为人们代步的一个重要交通工具。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车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0003]车辆的副车架与车身之间主要分为两种连接方式,一种是无衬套的刚性连接,这种连接方式,能大幅度提高车辆的操控稳定性和响应性,与车辆的运动模式相匹配;另一种是带有衬套的柔性连接,这种连接方式,使得车辆具有良好的平顺性和乘坐舒适性,与车辆的舒适模式相匹配。
[0004]然而,在现有的车辆中,副车架与车身连接大都在刚性连接和柔性连接中选择一种,只能与车辆的一种行驶模式相匹配,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感。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连接总成和车辆,以实现兼顾车辆的运动模式和舒适模式。
[0006]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连接总成,包括内芯轴和套设在所述内芯轴外的外套管;
[0007]所述外套管和所述内芯轴通过第一连接结构连接形成柔性连接;
[0008]所述外套管和所述内芯轴之间设有第二连接结构,所述第二连接结构可在连接状态和分离状态之间切换,在所述第二连接结构处于连接状态时,所述外套管和所述内芯轴之间形成刚性连接。
[0009]可选地,所述第二连接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外套管上的第一连接件和设置在所述内芯轴上的第二连接件;
[0010]所述内芯轴相对于所述外套管转动,使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一连接件处于连接状态或分离状态。
[0011]可选地,所述内芯轴在外力作用下沿其中心轴相对于所述外套管转动,以带动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一连接件连接或分离。
[0012]可选地,所述连接总成还包括驱动件,所述驱动件与所述内芯轴连接,用于驱动所述内芯轴沿其中心轴相对于所述外套管转动。
[0013]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中,一者为限位凸起,另一者为连接凸起,所述连接凸起上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凸起与所述限位槽卡接。
[0014]可选地,所述连接凸起的径向横截面面积沿径向逐渐缩小,所述连接凸起的径向横截面面积较大的一端与所述外套管或所述内芯轴连接;和/或
[0015]所述限位凸起的径向横截面面积沿径向逐渐缩小,所述限位凸起的径向横截面面积较大的一端与所述内芯轴或所述外套管连接。
[0016]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件设有至少两个,所述第一连接件沿圆周方向间隔分布在所述外套管的内周侧面;
[0017]所述第二连接件设有至少两个,所述第二连接件沿圆周方向间隔分布在所述内芯轴的外周侧面;
[0018]每一所述第一连接件对应一所述第二连接件。
[0019]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结构为衬套。
[0020]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副车架、车身和前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连接总成,所述副车架与所述外套管连接,所述车身与所述内芯轴连接。
[0021]可选地,所述车辆还包括车载控制单元,所述车载控制单元与所述第二连接结构相连,用于根据所述车身的行驶模式控制所述第二连接结构在所述连接状态和所述分离状态之间切换。
[002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连接总成和车辆,在外套管和内芯轴之间设置第一连接结构和第二连接结构,当第二连接结构处于分离状态时,外套管和内芯轴只通过第一连接结构连接,使得外套管和内芯轴之间的连接为柔性连接,从而使得副车架和车身之间为柔性连接,保证了车辆良好的平顺性和乘坐舒适性,与车辆的舒适模式相匹配;当第二连接结构切换至连接状态时,外套管和内芯轴通过第一连接结构和第二连接结构进行连接,使得外套管和内芯轴之间的连接为刚性连接,从而使得副车架和车身之间为刚性连接,提高了车辆的操控稳定性和响应性,与车辆的运动模式相匹配。本技术的连接总成,通过第二连接结构在连接状态和分离状态之间切换,使得外套管和内芯轴在刚性连接和柔性连接之间切换,从而能够匹配车辆的运动模式和舒适模式,驾驶者能够根据不同的需求自行选择,提高产品竞争力。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连接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连接总成的仰视图。
[0025]说明书中的附图标记如下:
[0026]1、内芯轴;2、外套管;3、第一连接结构;4、第二连接结构;41、限位凸起;42、连接凸起;421、限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了使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8]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0029]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
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30]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31]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连接总成,包括内芯轴1和套设在内芯轴1外的外套管2;外套管2和内芯轴1通过第一连接结构3连接形成柔性连接;外套管2和内芯轴1之间设有第二连接结构4,第二连接结构4可在连接状态和分离状态之间切换,在第二连接结构4处于连接状态时,外套管2和内芯轴1之间形成刚性连接。
[003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连接总成,用于连接副车架和车身,外套管2与副车架相连,内芯轴1与车身相连;在外套管2和内芯轴1之间设置第一连接结构3和第二连接结构4,当第二连接结构4处于分离状态时,外套管2和内芯轴1只通过第一连接结构3连接,使得外套管2和内芯轴1之间的连接为柔性连接,从而使得副车架和车身之间为柔性连接,保证了车辆良好的平顺性和乘坐舒适性,与车辆的舒适模式相匹配;当第二连接结构4切换至连接状态时,外套管2和内芯轴1通过第一连接结构3和第二连接结构4进行连接,使得外套管2和内芯轴1之间的连接为刚性连接,从而使得副车架和车身之间为刚性连接,提高了车辆的操控稳定性和响应性,与车辆的运动模式相匹配。本技术的连接总成,通过第二连接结构4在连接状态和分离状态之间切换,使得外套管2和内芯轴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接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内芯轴和套设在所述内芯轴外的外套管;所述外套管和所述内芯轴通过第一连接结构连接形成柔性连接;所述外套管和所述内芯轴之间设有第二连接结构,所述第二连接结构可在连接状态和分离状态之间切换,在所述第二连接结构处于连接状态时,所述外套管和所述内芯轴之间形成刚性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外套管上的第一连接件和设置在所述内芯轴上的第二连接件;所述内芯轴相对于所述外套管转动,使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一连接件处于连接状态或分离状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芯轴在外力作用下沿其中心轴相对于所述外套管转动,以带动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一连接件连接或分离。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总成还包括驱动件,所述驱动件与所述内芯轴连接,用于驱动所述内芯轴沿其中心轴相对于所述外套管转动。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中,一者为限位凸起,另一者为连接凸起,所述连接凸起上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凸起与所述限位槽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运濠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