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副车架与车身的软连接结构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001005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7 23: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副车架与车身的软连接结构,由后地板面板总成和后地板骨架梁总成连接构成的后地板焊接总成,与后地板焊接总成连接的软连接副车架;软连接副车架通过连接螺栓与后地板骨架梁总成;后地板骨架梁总成包括两根地板边梁、连接在两根地板边梁之间的第一后横梁和第二后横梁;在两根地板边梁的内侧与第一后横梁两端的连接部位分别设有第一后横梁连接板,构成两个前安装点,在两根地板边梁的内侧与第二后横梁两端的连接部位分别设有第二后横梁连接板,构成两个后安装点,在前安装点和后安装点上均设有后桥安装螺管。还涉及具有该副车架与车身的软连接结构的车辆。其能够满足副车架与车身连接部位动刚度的要求,提高车内乘员舱的舒适性。内乘员舱的舒适性。内乘员舱的舒适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副车架与车身的软连接结构及车辆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底盘,具体涉及一种副车架与车身的软连接结构及车辆。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市面上量产乘用车大量采用底盘与车体刚性连接,中间无橡胶衬套等软质构件过渡,如图1所示的一种传统的副车架与车体的连接方式。该连接方式可靠,制造简单,安装方便,但是这种连接方式的劣势就是路面振动会非常直接的通过副车架传递到车内,从而对车内乘客产生不适感。该连接结构具体涉及到的构件有:后地板总成A、后地板面板总成B、后地板骨架梁总成C、刚性连接副车架D、连接螺栓E(如图2所示);后地板总成A由后地板面板总成B和后地板骨架梁总成C通过电阻点焊连接构成,后地板总成A再与车身的其他分总成焊接成白车身,最后,刚性连接副车架D通过连接螺栓E与后地板总成A连接,并连接在底盘上,从而完成底盘与车体的装配连接。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对所购家用车舒适性的要求也随之越来越高,需要开发一种能够提高乘坐舒适性的底盘副车架结构,即需要优化底盘与车体的连接结构。采用橡胶衬套过渡也就是软连接的方式,从而起到过滤掉部分路面振动传递到车内的作用,从而提高车内乘员舱的舒适性。但是,对车体提出了比传统底盘副车架刚性连接更高的要求,因为该种连接方式直接导致连接处的动刚度减弱,所以需要探索新的副车架与车身的软连接结构。
[0003]CN212637653U公开了“一种汽车副车架与车身的连接结构”,包括螺母、车身钣金、衬套、副车架梁、螺栓,衬套穿过副车架梁从副车架梁与车身钣金的连接面一侧伸出一部分成为衬套端头,螺母在靠焊接面一端内开设有螺母凹槽,衬套端头穿过车身钣金与螺母凹槽配合;本连接结构自带定位结构,通过衬套端头与螺母凹槽的配合,实现衬套的径向定位,当连接副车架与车身时,只需考虑衬套的轴向位置,节约了装配工人的装配时间,对举升定位工装的定位精度要求降低,节约了成本。
[0004]CN209096828U公开了“一种提升后副车架与车身安装点刚度的连接结构”,包括连接结构本体,连接结构本体包括第一水平壁和竖直壁,第一水平壁右端部与竖直壁下端部连接,竖直壁上端部设有向外延伸的第二水平壁,第一水平壁与副车架前点衬套下端部可拆卸固定,副车架前点衬套上端部与对应的车身大梁一端通过紧固螺栓固定,第二水平壁与对应的车身大梁另一端可拆卸式固定。其一方面通过连接结构本体加强副车架前点衬套与车身大梁的连接刚度,提升整体操作性能,另一方面通过纵向截面呈倒“L”形曲面配合副车架前点衬套运动情况使副车架前点衬套获取所需的衬套刚度曲线,避免衬套异常接触引起的磨损。
[0005]毫无疑问,上述两份专利文献公开的技术方案都不失为所属
的一种有益的尝试。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副车架与车身的软连接结构,其能够满足副车架与车身
连接部位动刚度的要求,提高车内乘员舱的舒适性;并能实现与副车架刚性连接的共用,降低成本。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具有该副车架与车身的软连接结构的车辆。
[0007]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副车架与车身的软连接结构,包括后地板焊接总成和与其连接的软连接副车架,所述后地板焊接总成由后地板面板总成和后地板骨架梁总成通过电阻点焊连接构成;所述软连接副车架通过连接螺栓与后地板骨架梁总成;所述后地板骨架梁总成包括两根地板边梁、连接在两根地板边梁之间的第一后横梁和第二后横梁;在两根所述地板边梁的内侧与第一后横梁两端的连接部位分别设有第一后横梁连接板,构成两个呈“T”形结构的前安装点,在每个前安装点上固定连接有一后桥安装螺管;在两根所述地板边梁的内侧与第二后横梁两端的连接部位分别设有第二后横梁连接板,构成两个呈“十”字形结构的后安装点,在每个后安装点上固定连接有一后桥安装螺管;所述软连接副车架通过四颗连接螺栓分别与两个前安装点和两个后安装点连接。
[0008]进一步,在每个所述前安装点的另一面上连接有地板边梁加强件,在每个所述后安装点的另一面上也连接有地板边梁加强件。
[0009]进一步,在所述第二后横梁上还设有与第一后横梁连接板相连的后横梁上连接板,在所述第二后横梁的前侧与地板边梁的内侧之间设有连接板加强件。
[0010]进一步,所述后桥安装螺管采用45#钢制造,通过车加工、热处理加工成成品,为车削回转体构件。
[0011]进一步,第一后横梁连接板采用厚度为1.8mm的B340镀锌板,通过冲压成型;所述后桥安装螺管与第一后横梁连接板通过二氧化碳保护焊焊接成一个分总成。
[0012]进一步,所述地板边梁和地板边梁加强件通过电阻点焊连接成一体,并与所述分总成焊接形成一个地板边梁分总成。
[0013]进一步,所述第二后横梁连接板与连接板加强件和后横梁上连接板焊接连接为一体,并和后桥安装螺管通过二氧化碳保护焊焊接成一个分总成。
[0014]进一步,所述分总成和分总成结构大致相同,制造过程也基本一致,分别与地板边梁焊接形成,与第一后横梁连接板和第二后横梁连接板组焊成后地板骨架梁总成;所述地板骨架梁总成与后地板面板总成焊接成后地板总成。
[0015]进一步,所述后地板总成与车身总成焊接成整个的白车身;所述软连接副车架通过连接螺栓连接装配到车身上。
[0016]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车辆,具有上述的副车架与车身的软连接结构。
[0017]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由于两个前安装点所涉及的构件左右对称,实现了构件结构性能的合理分布,也对制造技术管理等方面友好;由于两个后安装点所涉及的构件左右完全一致,这就给制造技术管理,以及制造成本带来了非常大的优势;由于从制造可行性,制造成本,动刚度提升,以及零件通用化等方面做了全面改进,解决了底盘软连接副车架安装点的基本功能要求;另外,本专利技术是一个系统性的专利技术方案,涉及零件较多,但是本专利技术创造性的实现了大部分零件的完全共用,给制造成本带来了优势,所以本专利技术具备创新、实用、结构新颖、
成本具有优势等特点。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传统的副车架与车体刚性连接的示意图(仰视图);图2是图1的装配爆炸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副车架与车体软连接的示意图(仰视图);图4是图3的装配爆炸图;图5是图3的M部放大图(本专利技术的前安装点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的仰视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前安装点沿后桥安装螺管中心线的剖视图;图8是3的N部放大图(本专利技术的后安装点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图8的仰视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的后安装点沿后桥安装螺管中心线的剖视图。
[0019]图中(标记指代的技术):A—后地板焊接总成;B—后地板面板总成;C—后地板骨架梁总成;D—刚性连接副车架;E—软连接副车架;F—连接螺栓;G—本专利技术的前安装点分总成;H—本专利技术的后安装点分总成;1—第一后横梁连接板,2—后桥安装螺管,3—地板边梁,4—地板边梁加强件,5—第一后横梁,6—第二后横梁连接板,7—连接板加强件,8—后地板后横梁上连接板,9—第二后横梁。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详细说明。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副车架与车身的软连接结构,包括后地板焊接总成(A)和与其连接的软连接副车架(E),所述后地板焊接总成(A)由后地板面板总成(B)和后地板骨架梁总成(C)通过电阻点焊连接构成,其特征是:所述软连接副车架(E)通过连接螺栓(F)与后地板骨架梁总成(C);所述后地板骨架梁总成(C)包括两根地板边梁(3)、连接在两根地板边梁(3)之间的第一后横梁(5)和第二后横梁(9);在两根所述地板边梁(3)的内侧与第一后横梁(5)两端的连接部位分别设有第一后横梁连接板(1),构成两个呈“T”形结构的前安装点,在每个前安装点上固定连接有一后桥安装螺管(2);在两根所述地板边梁(3)的内侧与第二后横梁(9)两端的连接部位分别设有第二后横梁连接板(6),构成两个呈“十”字形结构的后安装点,在每个后安装点上固定连接有一后桥安装螺管(2);所述软连接副车架(E)通过四颗连接螺栓(F)分别与两个前安装点和两个后安装点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副车架与车身的软连接结构,其特征是:在每个所述前安装点的另一面上连接有地板边梁加强件(4),在每个所述后安装点的另一面上也连接有地板边梁加强件(4)。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副车架与车身的软连接结构,其特征是:在所述第二后横梁(9)上还设有与第一后横梁连接板(5)相连的后横梁上连接板(8),在所述第二后横梁(9)的前侧与地板边梁(3)的内侧之间设有连接板加强件(7)。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副车架与车身的软连接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龙顺王远宏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