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氨水储罐顶呼吸阀处尾气回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34393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4 17: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氨水储罐顶呼吸阀处尾气回收系统,属于氨水存储技术领域。包括氨水储存罐,氨水储存罐上连接一路氨水装车尾气回收气相管线和一路自氨水制备器来氨水管线,氨水储存罐在顶部呼吸阀组周围安装有尾气吸收循环水箱,尾气吸收循环水箱顶部设置有喷淋装置,尾气吸收循环水箱上设置尾气吸收水箱循环管线,尾气吸收水箱循环管线的进水口位于尾气吸收循环水箱底部,尾气吸收水箱循环管线的出水口与喷淋装置连接,尾气吸收循环水箱中部处设置有连通补水水箱的软化水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安全,投资成本低,解决了氨水储罐呼吸阀处氨气尾气回收的问题,符合国家环保的要求,改善了现场环境,解决了对现场操作人员身体的危害。人员身体的危害。人员身体的危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氨水储罐顶呼吸阀处尾气回收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氨水存储
,具体涉及一种氨水储罐顶呼吸阀处尾气回收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强烈的刺激气味的气体。氨的溶解度极高,所以主要对动物或人体的上呼吸道有刺激和腐蚀作用,常被吸附在皮肤黏膜和眼结膜上,从而产生刺激和炎症。氨气能灼伤腐蚀皮肤、眼睛、呼吸器官的黏膜,可以吸收皮肤组织中的水分,使组织蛋白变性,并使组织脂肪皂化,破坏细胞膜结构。人如果吸入过多氨气,能引起肺肿胀,破坏运氧功能,以至死亡。国家环保方面对各装置尾气排放也规定了严格的管控,对直接排放到大气的有毒有害气体的工艺要求了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氨水储罐顶呼吸阀处尾气回收系统,从而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4]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氨水储罐顶呼吸阀处尾气回收系统,包括氨水储存罐,所述氨水储存罐上连接有一路氨水装车尾气回收气相管线和一路自氨水制备器来氨水管线,氨水储存罐在顶部呼吸阀组周围安装有上部开口的尾气吸收循环水箱,所述尾气吸收循环水箱顶部设置有喷淋装置,尾气吸收循环水箱上设置有尾气吸收水箱循环管线,所述尾气吸收水箱循环管线的进水口位于尾气吸收循环水箱底部,尾气吸收水箱循环管线的出水口与喷淋装置连接,尾气吸收循环水箱中部处设置有连通补水水箱的软化水管。
[0006]所述尾气吸收循环水箱上软化水管下部安装有一个高液位测点和一个低液位测点,所述软化水管上设置有给水阀AⅠ,所述高液位测点和低液位测点与给水阀AⅠ电性连接。
[0007]所述尾气吸收水箱循环管线上从进水口起依次设置有入口阀BⅠ、尾气吸收循环泵、压力表、止回阀和吸收阀BⅡ,尾气吸收水箱循环管线上在止回阀与吸收阀BⅡ之间连通有去氨水制备器管线,所述去氨水制备器管线上设置有采出阀BⅢ,所述尾气吸收循环水箱上设置有氨水密度计,所述氨水密度计与吸收阀BⅡ及采出阀BⅢ电性连接。
[0008]所述尾气吸收循环水箱的高度为1m,所述软化水管安装在尾气吸收循环水箱的50cm高度处,所述高液位测点安装在尾气吸收循环水箱的40cm高度处,低液位测点安装在尾气吸收循环水箱的25cm高度处。
[0009]所述氨水装车尾气回收气相管线的管径为DN80,所述自氨水制备器来氨水管线的管径为DN100,所述软化水管的管径为DN25,所述尾气吸收水箱循环管线的管径为DN15。
[0010]所述氨水密度计安装在尾气吸收循环水箱的20cm高度处。
[0011]所述氨水装车尾气回收气相管线的管径上设置有阀门CⅠ,所述自氨水制备器来氨水管线的管径上设置有阀门CⅡ。
[0012]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本技术结构简单,操作安全,投资成本低,彻底解决了氨水储罐呼吸阀处氨气尾气回收的问题,符合了国家环保的要求,改善了现场环境,解决了对现场操作人员身体的危害。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0016]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7]实施例
[0018]如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氨水储罐顶呼吸阀处尾气回收系统,包括氨水储存罐,所述氨水储存罐上连接有一路氨水装车尾气回收气相管线和一路自氨水制备器来氨水管线,氨水储存罐在顶部呼吸阀组周围安装有上部开口的尾气吸收循环水箱,所述尾气吸收循环水箱顶部设置有喷淋装置,尾气吸收循环水箱上设置有尾气吸收水箱循环管线,所述尾气吸收水箱循环管线的进水口位于尾气吸收循环水箱底部,尾气吸收水箱循环管线的出水口与喷淋装置连接,尾气吸收循环水箱中部处设置有连通补水水箱的软化水管。
[0019]所述尾气吸收循环水箱上软化水管下部安装有一个高液位测点和一个低液位测点,所述软化水管上设置有给水阀AⅠ,所述高液位测点和低液位测点与给水阀AⅠ电性连接。
[0020]所述尾气吸收水箱循环管线上从进水口起依次设置有入口阀BⅠ、尾气吸收循环泵、压力表、止回阀和吸收阀BⅡ,尾气吸收水箱循环管线上在止回阀与吸收阀BⅡ之间连通有去氨水制备器管线,所述去氨水制备器管线上设置有采出阀BⅢ,所述尾气吸收循环水箱上设置有氨水密度计,所述氨水密度计与吸收阀BⅡ及采出阀BⅢ电性连接。
[0021]所述尾气吸收循环水箱的高度为1m,所述软化水管安装在尾气吸收循环水箱的50cm高度处,所述高液位测点安装在尾气吸收循环水箱的40cm高度处,低液位测点安装在尾气吸收循环水箱的25cm高度处。
[0022]所述氨水装车尾气回收气相管线的管径为DN80,所述自氨水制备器来氨水管线的管径为DN100,所述软化水管的管径为DN25,所述尾气吸收水箱循环管线的管径为DN15。
[0023]所述氨水密度计安装在尾气吸收循环水箱的20cm高度处。
[0024]所述氨水装车尾气回收气相管线的管径上设置有阀门CⅠ,所述自氨水制备器来氨水管线的管径上设置有阀门CⅡ。
[0025]本技术使用原理为,本实施例中氨水储存罐的储存量为80方,氨水储存罐有
一路氨水装车尾气回收气相管线通过CⅠ阀控制,与氨水装车鹤管连接,管径为DN80。另一路管线来自氨水制备器的合格氨水通过CⅡ阀控制,管径为DN100。罐顶呼吸阀阀组安装高度呼吸口与罐顶连接处为70CM,在呼吸阀组周围安装一个长、宽、高为1米
×
1米
×
1米的尾气吸收循环水箱,水箱上部为敞口状态,水箱补水通过尾气吸收循环水箱50CM高度处的软化水管进行给水,管径为DN25,尾气吸收循环水箱40CM处安装一个高液位测点,25CM处安装一个低液位测点,高低液位通过信号输出控制转水管线上的给水阀AⅠ,当尾气吸收循环水箱液位低于25CM时自动打开软水给水阀AⅠ,尾气吸收循环水箱液位达到40CM时软水给水阀AⅠ自动关闭,在氨水制备过程中,合格氨水通过氨水采出管线进入氨水储存灌时,会产生少量的氨气尾气,或氨水在氨水储罐里长期存放时,由于温度等的影响也会有少量氨气尾气产生,在氨水装车过程中氨水车里的气相通过氨水装车尾气回收气相管线进入氨水罐,这些尾气都会通过罐顶的呼吸阀排到大气中,如图在尾气吸收循环水箱内加入40CM的水位,正常工作时水面离呼吸阀组呼吸口的距离时30CM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氨水储罐顶呼吸阀处尾气回收系统,包括氨水储存罐,其特征在于,所述氨水储存罐上连接有一路氨水装车尾气回收气相管线和一路自氨水制备器来氨水管线,氨水储存罐在顶部呼吸阀组周围安装有上部开口的尾气吸收循环水箱,所述尾气吸收循环水箱顶部设置有喷淋装置,尾气吸收循环水箱上设置有尾气吸收水箱循环管线,所述尾气吸收水箱循环管线的进水口位于尾气吸收循环水箱底部,尾气吸收水箱循环管线的出水口与喷淋装置连接,尾气吸收循环水箱中部处设置有连通补水水箱的软化水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氨水储罐顶呼吸阀处尾气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尾气吸收循环水箱上软化水管下部安装有一个高液位测点和一个低液位测点,所述软化水管上设置有给水阀AⅠ,所述高液位测点和低液位测点与给水阀AⅠ电性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氨水储罐顶呼吸阀处尾气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尾气吸收水箱循环管线上从进水口起依次设置有入口阀BⅠ、尾气吸收循环泵、压力表、止回阀和吸收阀BⅡ,尾气吸收水箱循环管线上在止回阀与吸收阀BⅡ之间连通有去氨水制备器管线,所述去氨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爱华尹建华凌磊李成生康彦怀刘晓祥刘永淘
申请(专利权)人:兰州隆华特种气体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