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烟气余热回收协同污染物减排系统和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烟气余热回收协同污染物减排系统和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燃烧炉系统中,燃料经过燃烧后形成烟气排出炉膛,经烟囱排入大气。烟气中的污染物会造成酸雨、温室气体反应等大气环境污染。另外,燃烧炉排出的烟气温度、湿度较高,不仅会造成能量损失和水分损失,还会加重环境污染,形成烟囱烟羽(其中包括烟囱白烟现象)。现有技术缺乏对烟气各种污染物的协同脱除,也没有很好地利用排烟的热能。各种燃烧炉都面临着减产甚至关停的巨大压力,需要根据减污降碳要求并结合燃烧炉的特点,提出一套效率高、过程受控、运行成本低的脱碳技术,并对其它污染物进行协同脱除,实现近零排放。在此基础上,通过充分利用燃烧炉排烟余热,降低污染物脱除的能耗和成本,使环保减排成为具有收益的项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一种烟气余热回收协同污染物减排系统和方法。
[0004]所述烟气余热回收协同污染物减排系统,包括燃烧炉、烟气余热换热器、脱碳塔、喷淋塔、烟囱、送风机和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烟气余热回收协同污染物减排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燃烧炉、烟气余热换热器、脱碳塔、喷淋塔、烟囱、送风机和送风加热器,其中:所述燃烧炉设有燃烧炉送风入口和燃烧炉烟气出口;所述烟气余热换热器设有烟气余热换热器烟气入口、烟气余热换热器烟气出口、烟气余热换热器热媒水入口、和烟气余热换热器热媒水出口;所述烟气余热换热器为间壁式换热器;优选为管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管翘式换热器、或板翘式换热器;任选地,所述烟气余热换热器热媒水入口与所述烟气余热换热器热媒水出口之间设置有与所述烟气余热换热器并联的烟气余热换热器旁路及与其配套调节阀门;所述脱碳塔包括脱碳塔塔体、脱碳塔循环泵,所述脱碳塔塔体底部设置有脱碳塔吸收剂池,所述脱碳塔吸收剂池或与所述脱碳塔吸收剂池直接或间接连通的通道上设置有脱碳塔吸收剂出口;所述脱碳塔塔体的下部设有所述脱碳塔烟气入口,所述脱碳塔塔体上部设有所述脱碳塔烟气出口;在所述脱碳塔烟气入口与所述脱碳塔烟气出口之间设有脱碳塔喷淋装置;所述脱碳塔循环泵设置有脱碳塔循环泵入口、脱碳塔循环泵出口;所述脱碳塔喷淋装置与所述脱碳塔循环泵出口直接或间接连通;所述脱碳塔循环泵入口与所述脱碳塔吸收剂池直接或间接连通;任选地,所述脱碳塔喷淋装置与所述脱碳塔烟气出口之间设置脱碳塔除雾器;任选地,所述脱碳塔吸收剂采用物理吸收剂或化学吸收剂;任选地,所述脱碳塔烟气入口与所述脱碳塔喷淋装置之间设置有填料层;任选地,所述脱碳塔吸收剂采用氨基吸收剂如氨水或含有氨水的混合剂;所述喷淋塔包括:喷淋塔塔体,所述喷淋塔塔体上设有喷淋塔烟气入口、喷淋塔烟气出口、喷淋塔热媒水入口、和喷淋塔热媒水出口;在所述喷淋塔的底部设有热媒水池,所述喷淋塔烟气入口与所述喷淋塔烟气出口之间设有喷淋塔布水装置,所述热媒水池与所述喷淋塔热媒水出口直接或间接地连通,所述喷淋塔布水装置与所述喷淋塔热媒水入口直接或间接地连通;所述喷淋塔布水装置用于将热媒水布撒至烟气中;任选地,所述喷淋塔布水装置下游烟气通道中设有喷淋塔除雾器;优选地,所述布水装置为布水槽或布水管或喷淋装置;任选地,所述喷淋塔烟气入口与所述喷淋塔布水装置之间设置有填料层;任选地,所述喷淋塔热媒水入口与所述喷淋塔热媒水出口之间设置有与所述喷淋塔并联的喷淋塔旁路及与其配套的调节阀门;所述燃烧炉烟气出口与所述烟气余热换热器烟气入口直接或间接地连通;所述烟气余热换热器烟气出口与所述脱碳塔烟气入口直接或间接地连通;所述脱碳塔烟气出口与所述喷淋塔烟气入口直接或间接地连通;所述喷淋塔烟气出口与所述烟囱直接或间接地连通;所述送风机设有送风机送风入口、和送风机送风出口;所述送风加热器设有送风加热器送风入口、送风加热器送风出口、送风加热器热媒水入口和送风加热器热媒水出口;所述送风机送风出口通过风道与所述燃烧炉送风入口直接或间接地连通;所述送风加热器设置在所述送风机送风入口处或者设置在所述送风机送风出口与所述燃烧炉送风入口之间的风道上;所述送风加热器为间壁式换热器;优选为管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管翘式换热器、或板翘式换热器;所述喷淋塔热媒水出口与所述烟气余热换热器热媒水入口直接或间接地连通;所述烟气余热换热器热媒水出口与所述送风加热器热媒水入口直接或间接地连通;所述送风机加
热器热媒水出口与所述喷淋塔热媒水入口直接或间接地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气余热回收协同污染物减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塔热媒水出口与所述喷淋塔热媒水入口之间的热媒水管道上串联有除气器和任选的热媒水循环泵;所述除气器设置有除气器热媒水入口、除气器热媒水出口、除气器气出口;所述任选的热媒水循环泵设置有热媒水循环泵入口、热媒水循环泵出口;优选地,所述除气器采用减压或/和加热除气方式的除气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烟气余热回收协同污染物减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气器和热媒水循环泵依次串联在所述烟气余热换热器热媒水出口与所述送风加热器热媒水入口之间;所述烟气余热换热器热媒水出口与所述除气器热媒水入口直接或间接地连通,所述除气器热媒水出口与所述热媒水循环泵入口直接或间接地连通;所述热媒水循环泵出口与所述送风加热器热媒水入口直接或间接地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烟气余热回收协同污染物减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气器为封闭式容器,所述封闭式容器设有储水空间、除气空间;所述除气器设置有除气器布水装置;所述除气器布水装置与所述除气器热媒水入口直接或间接地连通;所述储水空间与所述除气器热媒水出口直接或间接地连通;所述除气器气出口直接或间接地与所述除气器除气空间连通;任选地,所述除气空间和储水空间可以为一体化结构或相互连通的分体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2
‑
4任一项所述的烟气余热回收协同污染物减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气器上设有抽气装置,所述抽气装置设置有抽气装置入口、抽气装置出口;所述抽气装置入口与所述除气器气出口直接或间接地连通;优选地,所述抽气装置为真空泵或抽气风机或压缩机。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烟气余热回收协同污染物减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气装置出口直接或间接地与所述脱碳塔吸收剂池或与所述脱碳塔吸收剂池直接或间接连通的通道或容器连通。7.根据权利要求1
‑
6任一项所述的烟气余热回收协同污染物减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烟气余热换热器热媒水出口与所述送风加热器热媒水入口之间还串联有对外供热的供热系统;所述供热系统设有供热系统热媒水入口、和供热系统热媒水出口;所述供热系统热媒水入口直接或间接地与所述烟气余热换热器热媒水出口连通,所述供热系统热媒水出口直接或间接地与所述送风加热器热媒水入口连通;任选地,在所述供热系统热媒水入口或与其连通的管道和所述供热系统热媒水出口或与其连通的管道之间设有供热系统旁路和用于控制热媒水流经所述供热系统或流经所述供热系统旁路的第一阀门组。8.根据权利要求1
‑
7任一项所述的烟气余热回收协同污染物减排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喷淋塔热媒水入口与所述送风加热器热媒水出口之间设有冷却塔,所述冷却塔设有冷却塔热媒水入口、和冷却塔热媒水出口,所述冷却塔热媒水入口直接或间接地与所述送风加热器热媒水出口连通,所述冷却塔热媒水出口直接或间接地与所述喷淋塔热媒水入口连通;任选地,所述冷却塔热媒水出口与所述喷淋塔热媒水入口之间串联有冷却塔循环泵;
优选地,所述冷却塔为自然通风塔或机力通风塔或空冷塔。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烟气余热回收协同污染物减排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送风加热器热媒水出口和喷淋塔热媒水入口之间设有冷却塔旁路以及用于控制热媒水流经所述冷却塔或流经所述冷却塔旁路的第二阀门组。10.根据权利要求1
‑
9任一项所述的烟气余热回收协同污染物减排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烟气余热换热器烟气出口与所述脱碳塔烟气入口之间的烟气通道上串联有前置脱除塔,所述前置脱除塔包括:前置脱除塔塔体和前置脱除塔循环泵;所述前置脱除塔塔体的底部设有前置脱除塔吸收剂池;所述前置脱除塔塔体的下部设有前置脱除塔烟气入口,所述前置脱除塔塔体上部设有前置脱除塔烟气出口;在所述前置脱除塔烟气入口与所述前置脱除塔烟气出口之间设有前置脱除塔喷淋装置;所述前置脱除塔循环泵设置有前置脱除塔循环泵入口、前置脱除塔循环泵出口;所述前置脱除塔喷淋装置与所述前置脱除塔循环泵出口直接或间接地连通;所述前置脱除塔循环泵入口与所述前置脱除塔吸收剂池直接或间接连通;任选地,所述前置脱除塔喷淋装置与所述前置脱除塔烟气出口之间设置前置脱除塔除雾器;可选地,所述前置脱除塔具有脱硫或脱硫脱硝或脱硫脱碳或脱硫脱硝脱碳功能。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烟气余热回收协同污染物减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脱碳塔设置有向所述前置脱除塔倒浆的倒浆通道;所述前置脱除塔的吸收剂来源于所述脱碳塔。12.根据权利要求10
‑
11任一项所述的烟气余热回收协同污染物减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脱碳塔设置在所述前置脱除塔的上方,构成一体化结构,在所述前置脱除塔和所述脱碳塔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集液装置,所述第一集液装置集合并替代了所述前置脱除塔烟气出口和所述脱碳塔烟气入口及所述脱碳塔吸收剂池的功能;所述第一集液装置使来自于所述前置脱除塔的烟气可通过所述第一集液装置进入所述脱碳塔,来自所述脱碳塔的所述脱碳塔喷淋装置的吸收剂落入所述第一集液装置被收集,但吸收剂不能流过所述第一集液装置进入所述前置脱除塔;所述第一集液装置并兼作所述脱碳塔吸收剂池起到吸收剂收集缓冲作用,所述第一集液装置与所述脱碳塔循环泵入口直接或间接地连通;任选地,所述第一集液装置与所述脱碳塔循环泵入口串联有塔外吸收剂池;任选地,所述第一集液装置可以采用市面上的集液器或液体收集器。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烟气余热回收协同污染物减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集液装置采用除雾集液功能的除雾集液一体化结构,所述除雾集液一体化结构包括集液底盘、除雾管、和升气帽,所述集液底盘开设有通气孔,所述通气孔相对应地安装有所述除雾管,所述除雾管的外壁与所述通气孔外沿或所述集液底盘密封地安装,所述除雾管顶端安装有所述升气帽,所述升气帽上或所述升气帽与所述除雾管的顶端之间或所述除雾管上段的管壁上设置有供烟气流通的升气通道,所述除雾管内设置有导流叶片或旋流子,所述集液底盘的外圈设置有挡水沿或所述集液底盘与脱碳塔和前置脱除塔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启刚,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兴晟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