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横梁总成及其谐振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338793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4 17: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辆、横梁总成及其谐振组件,谐振组件包括谐振本体、弹性衬套及连接单元。连接单元的连接件的一端穿过弹性衬套并与第一承托件连接,连接件的另一端安装于横梁上,以使谐振本体位于横梁与内饰件之间,便于谐振本体通过弹性衬套实现动力吸振的目的。第一承托件与谐振本体之间设置有第一缓冲件,谐振本体背向于第一缓冲件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缓冲件。由于谐振本体朝向第一承托件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缓冲件,朝向横梁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缓冲件,利用第一缓冲件与第二缓冲件有效降低谐振本体位移量,减小谐振本体因磕碰冲击而产生的异响,有效提高驾驶体验。有效提高驾驶体验。有效提高驾驶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横梁总成及其谐振组件


[0001]本技术涉及车辆结构
,特别是涉及车辆、横梁总成及其谐振组件。

技术介绍

[0002]在车辆的顶横梁总成区域中,除了需要设置天窗玻璃,对于自动驾驶汽车,还要设置其他更多的如摄像头、雷达等装置以满足各种功能需要,导致顶横梁腔体截面偏小。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当车辆行驶在粗糙路面,如粗糙沥青路、水泥刻槽路、鹅卵石等路面时,顶横梁在较低频率下容易发生共振,给乘员耳压造成较大的轰鸣声。传统的方式是通过设置质量块来解决共振产生的噪音问题,但是,当车辆经过异常颠簸路面,比如搓板路,比利时路,扭曲路,绳索路时,会产生异响,影响驾驶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消除共振且避免产生异响的车辆、横梁总成及其谐振组件。
[0004]一种横梁总成的谐振组件,所述谐振组件包括谐振本体、弹性衬套及连接单元,所述谐振本体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弹性衬套设置于所述安装孔内;所述连接单元包括连接件及第一承托件,所述连接件的一端穿过所述弹性衬套并与所述第一承托件连接,且所述第一承托件与所述谐振本体之间设置有第一缓冲件,所述谐振本体背向于所述第一缓冲件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缓冲件,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用于安装于横梁上。
[0005]上述车辆的谐振组件,连接单元的连接件的一端穿过弹性衬套并与第一承托件连接,连接件的另一端安装于横梁上,以使谐振本体位于横梁与内饰件之间,且第一承托件与谐振本体之间设置有第一缓冲件,谐振本体背向于第一缓冲件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缓冲件。由于连接件的另一端安装于横梁上,且一端连接于第一承托件上,以使谐振本体有效位于横梁与第一承托件之间,便于谐振本体通过弹性衬套实现动力吸振的目的。而由于谐振本体朝向第一承托件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缓冲件,朝向横梁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缓冲件,利用第一缓冲件与第二缓冲件有效降低谐振本体位移量,减小谐振本体因与横梁或内饰件等磕碰冲击而产生的异响,有效提高驾驶体验。
[000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缓冲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承托件上,且所述第一缓冲件与所述谐振本体之间具有间隙;或者,所述第一缓冲件设置于所述谐振本体上,且所述第一缓冲件与所述第一承托件之间具有间隙;
[0007]和/或,
[0008]所述第二缓冲件设置于所述谐振本体上,且所述第二缓冲件能够与所述横梁之间形成间隙;或者,所述第二缓冲件与所述谐振本体之间具有间隙。
[000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缓冲件的尺寸沿朝向所述第一承托件与所述谐振本体之间的间隙的方向趋于减小;
[0010]和/或,
[0011]所述第一缓冲件为至少两个,各个所述第一缓冲件绕所述安装孔的轴线间隔设置;或者,所述第一缓冲件为环形结构,所述安装孔对位于所述第一缓冲件的内环空间;
[0012]和/或,
[0013]若所述第一缓冲件与所述谐振本体之间具有间隙,所述第一承托件上包覆有第三缓冲件,所述第一缓冲件一体成型在所述第三缓冲件上;或者,若所述第一缓冲件与所述第一承托件之间具有间隙,所述第一缓冲件一体成型在所述弹性衬套朝向所述第一承托件的一侧。
[00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缓冲件为至少两个,各个所述第二缓冲件绕所述安装孔的轴线间隔设置;
[0015]和/或,
[0016]若所述第二缓冲件能够与所述横梁之间形成间隙,则所述第二缓冲件一体成型在所述弹性衬套上;所述第二缓冲件的径向宽度大于或等于所述弹性衬套的径向壁厚,且所述第二缓冲件的外边缘位于所述弹性衬套外壁的外侧;
[0017]和/或,
[0018]所述连接单元还包括第二承托件,所述第二承托件设置于所述谐振本体背向于所述第一承托件的一侧,若所述第二缓冲件与所述谐振本体之间具有间隙,则所述第二缓冲件设置于所述第二承托件上。
[001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承托件的外缘的尺寸大于所述安装孔的孔径。
[002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谐振组件还包括内支撑套和外支撑套,所述弹性衬套套设在所述内支撑套外,所述外支撑套套设在弹性衬套外,所述外支撑套穿设于所述安装孔内,所述连接件穿设于所述内支撑套内,且所述内支撑套的一端抵接于所述第一承托件上;所述第一承托件的外径大于所述外支撑套的外径。
[002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孔的数量为两个,全部所述安装孔间隔设置,所述谐振本体的质心位于两个所述安装孔的轴线的连线上。
[002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谐振本体的外壁上形成有避让空间,且所述避让空间在所述安装孔轴线方向的深度,由两个所述安装孔轴线的连线至所述谐振本体的外边缘的方向逐渐增大。
[0023]一种横梁总成,所述横梁总成包括横梁、内饰件及如上所述的谐振组件,所述内饰件设置于所述横梁上;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安装于所述横梁上,所述谐振本体位于所述横梁与所述内饰件之间,且所述谐振本体与所述横梁及所述内饰件均具有间距。
[0024]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如上所述的横梁总成。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一实施例中的横梁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2为图1中的谐振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3为图2所示的谐振组件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4为图3所示的谐振组件省略连接件的剖视图;
[0029]图5为图4所示的谐振组件的局部放大图;
[0030]图6为图5中第一承托件与第一缓冲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7为图6所示的第一承托件与第一缓冲件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8为图5中所示的谐振组件省略连接单元及谐振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9为图8所示的谐振组件省略连接单元及谐振本体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10为第一实施例中谐振组件的局部放大图;
[0035]图11为第二实施例中谐振组件的局部放大图;
[0036]图12为第三实施例中谐振组件的局部放大图;
[0037]图13为第四实施例中谐振组件的局部放大图;
[0038]图14为第五实施例中谐振组件的局部放大图;
[0039]图15为第六实施例中谐振组件的局部放大图;
[0040]图16为第七实施例中谐振组件的局部放大图;
[0041]图17为第八实施例中谐振组件的局部放大图;
[0042]图18为第九实施例中谐振组件的局部放大图。
[0043]1、横梁总成;10、谐振组件;100、谐振本体;110、安装孔;120、避让空间;130、避让槽;200、弹性衬套;300、连接单元;310、连接件;320、第一承托件;322、第三缓冲件;324、第一连接孔;330、锁紧件;340、第二承托件;400、第一缓冲件;500、第二缓冲件;600、内支撑套;700、外支撑套; 710、支撑翻边;20、横梁;30、内饰件。
具体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横梁总成的谐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谐振组件包括:谐振本体,所述谐振本体上开设有安装孔;弹性衬套,所述弹性衬套设置于所述安装孔内;及连接单元,所述连接单元包括连接件及第一承托件,所述连接件的一端穿过所述弹性衬套并与所述第一承托件连接,且所述第一承托件与所述谐振本体之间设置有第一缓冲件,所述谐振本体背向于所述第一缓冲件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缓冲件,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用于安装于横梁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谐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承托件上,且所述第一缓冲件与所述谐振本体之间具有间隙;或者,所述第一缓冲件设置于所述谐振本体上,且所述第一缓冲件与所述第一承托件之间具有间隙;和/或,所述第二缓冲件设置于所述谐振本体上,且所述第二缓冲件能够与所述横梁之间形成间隙;或者,所述第二缓冲件与所述谐振本体之间具有间隙。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谐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件的尺寸沿朝向所述第一承托件与所述谐振本体之间的间隙的方向趋于减小;和/或,所述第一缓冲件为至少两个,各个所述第一缓冲件绕所述安装孔的轴线间隔设置;或者,所述第一缓冲件为环形结构,所述安装孔对位于所述第一缓冲件的内环空间;和/或,若所述第一缓冲件与所述谐振本体之间具有间隙,所述第一承托件上包覆有第三缓冲件,所述第一缓冲件一体成型在所述第三缓冲件上;或者,若所述第一缓冲件与所述第一承托件之间具有间隙,所述第一缓冲件一体成型在所述弹性衬套朝向所述第一承托件的一侧。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谐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缓冲件为至少两个,各个所述第二缓冲件绕所述安装孔的轴线间隔设置;和/或,若所述第二缓冲件能够与所述横梁之间形成间隙,则所述第二缓冲件一体成型在所述弹性衬套上;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海东何剑峰张成胡本杰王洪利程铭曾亚平魏想来张久然
申请(专利权)人:蔚来汽车科技安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