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前碰撞横梁安装板及其安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255071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7 09: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前碰撞横梁安装板及其安装结构,前碰撞横梁安装板包括安装板本体,安装板本体包括间隔的设置的第一板部和第二板部,第一板部用于连接在主吸能盒和散热器托架连接板之间,第二板部用于连接在副吸能盒和副纵梁之间,第一板部处设置有多个向后凸出的后凸台,多个后凸台的顶壁用于与散热器托架连接板叠置并搭接。前碰撞横梁安装板安装结构包括前碰撞横梁安装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满足前碰撞横梁安装需求,增加了车身碰撞吸能传递路径,能够提高汽车的碰撞性能;通过设置后凸台,提升了前碰撞横梁安装板的强度和刚度,降低了对前碰撞横梁安装板的制造精度要求,还有利于提升电泳范围和电泳质量。提升电泳范围和电泳质量。提升电泳范围和电泳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前碰撞横梁安装板及其安装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具体涉及一种前碰撞横梁安装板及其安装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在现有技术中,前碰撞横梁总成通常通过前碰撞横梁安装板与散热器托架连接板以及发动机舱边梁前端板固定连接。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的前碰撞横梁安装板101通常采用平板结构,在前碰撞横梁安装板101上设置有拖钩过孔103以及用于与散热器托架连接板以及发动机舱边梁前端板固定连接的安装孔102。上述的前碰撞横梁安装板及其安装结构存在以下技术问题:平板结构的前碰撞横梁安装板与散热器托架连接板之间的接触面积大,随车电泳性能不佳,且难以控制碰撞横梁安装板与散热器托架连接板之间的匹配精度;前碰撞横梁安装板结构单一,通常采用增加料厚的方式来提升前碰撞横梁安装板的强度,不利于汽车的轻量化;前碰撞横梁安装板功能单一,前碰撞横梁安装板仅具有前碰撞横梁的安装连接功能,在前碰撞横梁安装板安装结构处仅具有一条传力路径,随着对碰撞性能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对偏置碰工况的碰撞性能要求越来越高,前碰撞横梁安装板及其安装结构越来越难以满足碰撞性能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前碰撞横梁安装板及其安装结构,以减轻或消除至少一个上述的技术问题。
[0004]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前碰撞横梁安装板,包括安装板本体,所述安装板本体包括间隔的设置的第一板部和第二板部,所述第一板部用于连接在主吸能盒和散热器托架连接板之间,所述第二板部用于连接在副吸能盒和副纵梁之间,所述第一板部处设置有多个向后凸出的后凸台,多个所述后凸台的顶壁用于与散热器托架连接板叠置并搭接。
[0005]可选的,还包括沿所述安装板本体的边缘设置的第一翻边。
[0006]可选的,所述第一板部的中部设置有拖钩避让孔,沿所述拖钩避让孔的边缘设置有第二翻边。
[0007]可选的,所述第二板部的中部设置有通孔。
[0008]可选的,所述安装板本体包括折弯部,所述折弯部连接在所述第一板部和所述第二板部之间,所述折弯部从前至后向左倾斜或从前至后向右倾斜。
[0009]可选的,所述第一板部上设置有预装孔。
[0010]可选的,所述前碰撞横梁安装板为一体成型的钣金件。
[0011]可选的,多个所述后凸台的顶壁均设置有安装孔。
[0012]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前碰撞横梁安装板安装结构,包括散热器托架连接板、发动机舱边梁、发动机舱边梁前端板、主吸能盒、副吸能盒、副纵梁和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前碰撞横梁安装板,所述第一板部固定连接在所述主吸能盒的后侧,多个所述后凸台的顶壁叠置并搭接在所述散热器托架连接板的前侧,所述发动机舱边梁前端板固定连接在所述发动
机舱边梁的前侧,所述发动机舱边梁前端板固定连接在所述散热器托架连接板的后侧,所述第二板部固定连接在所述副吸能盒的后侧,所述第二板部固定连接在所述副纵梁的前侧。
[0013]本技术能够满足前碰撞横梁安装需求,增加了车身碰撞吸能传递路径,能够提高汽车的碰撞性能;通过设置后凸台,提升了前碰撞横梁安装板的强度和刚度,降低了对前碰撞横梁安装板的制造精度要求,还有利于提升电泳范围和电泳质量;通过设置预挂孔,降低了装配难度、提升了装配效率和提升了装配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
技术介绍
中所述的前碰撞横梁安装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前碰撞横梁安装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前碰撞横梁安装板安装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图3中的A

A剖视图。
[0018]图中:1—前碰撞横梁安装板;2—散热器托架连接板;3—发动机舱边梁;4—主吸能盒;5—副吸能盒;6—副纵梁;7—发动机舱边梁前端板;
[0019]11—第一板部;12—后凸台;13—安装孔;14—预装孔;15—拖钩避让孔;16—第二翻边;17—第二板部;18—通孔;19—第一翻边;110—折弯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1]如图2至图4中所示的一种前碰撞横梁安装板1,包括安装板本体,安装板本体包括间隔的设置的第一板部11和第二板部17,第一板部11用于连接在主吸能盒4和散热器托架连接板2之间,第二板部17用于连接在副吸能盒5和副纵梁6之间,第一板部11处设置有多个向后凸出的后凸台12,多个后凸台12的顶壁用于与散热器托架连接板2叠置并搭接。
[0022]采用上述的方案,通过设置第二板部17,为设置副吸能盒5提供了便利,能够增加传力路径,有利于提升汽车的碰撞性能,通过在第一板部11处设置多个后凸台12,能够提升前碰撞横梁安装板1的结构强度,能够减小前碰撞横梁安装板1和散热器托架连接板2之间的安装匹配面的面积,能够降低前碰撞横梁安装板1的制造精度要求,并且,使得第一板部11的非后凸部位和散热器托架连接板2之间间隔设置,有利于电泳时液体通过,极大改善电泳性,增大了可电泳面积,提高了防腐性能。
[0023]在一些实施例中,前碰撞横梁安装板1还包括沿安装板本体的边缘设置的第一翻边19。设置第一翻边19能够提升前碰撞横梁安装板1的结构强度。在具体实施时,第一翻边19相对于安装板本体向前翻折。
[0024]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板部11的中部设置有拖钩避让孔15,沿拖钩避让孔15的边缘设置有第二翻边16。通过设置第二翻边16来提升拖钩避让孔15处的强度和刚度,能够设置尺寸更大的拖钩避让孔15,在保证前碰撞横梁安装板1的刚度和强度的同时,能够增大电泳通道,降低零件重量。
[0025]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板部17的中部设置有通孔18。设置通孔18能够形成电泳通道,有利于提升电泳质量。
[0026]在一些实施例中,安装板本体包括折弯部110,折弯部110连接在第一板部11和第二板部17之间,折弯部110从前至后向左倾斜或从前至后向右倾斜。设置折弯部110能够提升前碰撞横梁安装板1的刚度和强度,还为将第二板部17布置在副吸能盒5和副纵梁6之间提供便利。
[0027]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板部11上设置有预装孔14。设置预装孔14能够降低装配难度、提升装配效率和提升装配的可靠性。具体实施时,可以在散热器托架连接板2上设置一个用于与预装孔14配合预装柱,在装配时,可以利用预装孔14与预装柱配合来将前碰撞横梁安装板1预挂在散热器托架连接板2上。
[0028]在一些实施例中,前碰撞横梁安装板1为一体成型的钣金件。
[0029]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后凸台12的顶壁均设置有安装孔13。在装配时,可以利用与安装孔13配合的螺栓以及与螺栓连接的螺母来实现后凸台12的顶壁和散热器托架连接板2之间的紧固连接。
[0030]如图3和图4所示,本技术还提出了一种前碰撞横梁安装板1安装结构,包括散热器托架连接板2、发动机舱边梁3、发动机舱边梁前端板7、主吸能盒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前碰撞横梁安装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板本体,所述安装板本体包括间隔的设置的第一板部和第二板部,所述第一板部用于连接在主吸能盒和散热器托架连接板之间,所述第二板部用于连接在副吸能盒和副纵梁之间,所述第一板部处设置有多个向后凸出的后凸台,多个所述后凸台的顶壁用于与散热器托架连接板叠置并搭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碰撞横梁安装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沿所述安装板本体的边缘设置的第一翻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碰撞横梁安装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部的中部设置有拖钩避让孔,沿所述拖钩避让孔的边缘设置有第二翻边。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碰撞横梁安装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板部的中部设置有通孔。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碰撞横梁安装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本体包括折弯部,所述折弯部连接在所述第一板部和所述第二板部之间,所述折弯部从前至后向左倾斜或从前至后向右倾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成俊霏常满红谭勇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