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智能感应的防撞制动电动自行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331248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4 17: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智能感应的防撞制动电动自行车,涉及电动自行车技术领域,为解决现有的电动自行车在使用时安全性较低,容易发生碰撞的问题。所述电动车主体的一侧的设置安装有电动车控制部,所述电动车控制部的上端安装有报警拨号器,所述电动车控制部下端的一侧安装有行车记录仪,所述电动车控制部的前端安装有微型电脑,所述微型电脑与电动车控制部固定连接,所述电动车主体的一侧安装有车载雷达,所述电动车主体的另一侧安装有自动刹车控制器,所述自动刹车控制器与电动车主体固定连接,所述电动车主体的一侧安装有物像摄像头,所述物像摄像头与电动车主体固定连接。所述物像摄像头与电动车主体固定连接。所述物像摄像头与电动车主体固定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智能感应的防撞制动电动自行车


[0001]本技术涉及电动自行车
,具体为一种基于智能感应的防撞制动电动自行车。

技术介绍

[0002]电动自行车是指以蓄电池作为辅助能源在普通自行车的基础上,安装了电机、控制器、蓄电池、转把闸把等操纵部件和显示仪表系统的交通工具,电动自行车的初级阶段也被称作是电动自行车的早期实验性生产阶段,从时间上讲,也就是1995年到1999年。这个阶段主要是对电动自行车的四大件,电机、电池、充电器和控制器的关键技术摸索研究。在研发生产方面主要是以生产企业自发的汇集信息、跟踪技术、组织市场观察、小批量的市场试用投放,也使得电动自行车开始进入了消费者的视野,并被他们逐步的认可到接受。从技术层面上来讲,早期的电动自行车,新电池充电一次只能行驶大约30公里,电池寿命短,爬坡能力差,而且电机也都是有刷无齿电机。但这个时期的积累,才为如今的这个产业化的规模在人才、技术和产品研发等方面做好了奠基。
[0003]但是,现有的电动自行车在使用时安全性较低,容易发生碰撞;因此,不满足现有的需求,对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基于智能感应的防撞制动电动自行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智能感应的防撞制动电动自行车,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电动自行车在使用时安全性较低,容易发生碰撞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智能感应的防撞制动电动自行车,包括电动车主体,所述电动车主体的一侧的设置安装有电动车控制部,所述电动车控制部的上端安装有报警拨号器,所述电动车控制部下端的一侧安装有行车记录仪,所述电动车控制部的前端安装有微型电脑,所述微型电脑与电动车控制部固定连接,所述电动车主体的一侧安装有车载雷达,所述电动车主体的另一侧安装有自动刹车控制器,所述自动刹车控制器与电动车主体固定连接,所述电动车主体的一侧安装有物像摄像头,所述物像摄像头与电动车主体固定连接,所述电动车主体的一端安装有报警蜂鸣器,所述报警蜂鸣器与电动车主体固定连接。
[0006]优选的,所述电动车主体的前后两端均安装有危险警示灯,所述危险警示灯与电动车主体固定连接,所述报警拨号器与电动车控制部固定连接,所述行车记录仪与电动车控制部固定连接,所述车载雷达与电动车主体固定连接。
[0007]优选的,所述电动车控制部的一侧安装有照明灯,所述照明灯与电动车控制部固定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电动车主体下端的两侧均安装有驱动轮,所述驱动轮与电动车主体旋转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电动车主体上端的另一侧设置有承载部,所述承载部与电动车主体
固定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电动车主体的另一侧安装有挡泥板,所述挡泥板与电动车主体固定连接。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2]1、本技术通过安装报警拨号器可以使装置在发生安全事故时,能第一时间进行报警,使使用者能迅速得到救治,保证使用者生命安全,安装行车记录仪可以记录使用者行车影响,增强装置的实用性;
[0013]2、本技术通过安装车载雷达可以检测装置前方信息,车载雷达配合自动刹车控制器,可以使装置在安全距离下进行急停,避免装置与外物发生碰撞,使装置更加安全,安装危险警示灯可以起到警示的作用,提高装置的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一种基于智能感应的防撞制动电动自行车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一种基于智能感应的防撞制动电动自行车的工作原理图。
[0016]图中:1、电动车主体;2、电动车控制部;3、照明灯;4、微型电脑;5、行车记录仪;6、车载雷达;7、物像摄像头;8、报警蜂鸣器;9、危险警示灯;10、挡泥板;11、承载部;12、驱动轮;13、自动刹车控制器;14、报警拨号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18]请参阅图1

2,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基于智能感应的防撞制动电动自行车,包括电动车主体1,电动车主体1的一侧的设置安装有电动车控制部2,电动车控制部2的上端安装有报警拨号器14,安装报警拨号器14可以使装置在发生安全事故时,能第一时间进行报警,使使用者能迅速得到救治,保证使用者生命安全,报警拨号器14与电动车控制部2固定连接,电动车控制部2下端的一侧安装有行车记录仪5,安装行车记录仪5可以记录使用者行车影响,增强装置的实用性,行车记录仪5与电动车控制部2固定连接,电动车控制部2的前端安装有微型电脑4,微型电脑4与电动车控制部2固定连接,电动车主体1的一侧安装有车载雷达6,安装车载雷达6可以检测装置前方信息,车载雷达6配合自动刹车控制器13,可以使装置在安全距离下进行急停,避免装置与外物发生碰撞,使装置更加安全,车载雷达6与电动车主体1固定连接,电动车主体1的另一侧安装有自动刹车控制器13,自动刹车控制器13与电动车主体1固定连接,电动车主体1的一侧安装有物像摄像头7,物像摄像头7与电动车主体1固定连接,电动车主体1的一端安装有报警蜂鸣器8,报警蜂鸣器8与电动车主体1固定连接。
[0019]进一步,电动车主体1的前后两端均安装有危险警示灯9,危险警示灯9与电动车主体1固定连接,电动车控制部2的一侧安装有照明灯3,照明灯3与电动车控制部2固定连接,电动车主体1下端的两侧均安装有驱动轮12,驱动轮12与电动车主体1旋转连接,电动车主体1上端的另一侧设置有承载部11,承载部11与电动车主体1固定连接电动车主体1的另一
侧安装有挡泥板10,挡泥板10与电动车主体1固定连接,安装危险警示灯9可以起到警示的作用,提高装置的使用效果。
[0020]工作原理:使用时,装置在行驶时,车载雷达6和物像摄像头7不断采集装置行驶方向上的信息,并将信息传递给微型电脑4,微型电脑4通过装置的行驶速度和装置行驶方向上外物的距离信息结合装置的制动距离,在装置的制动距离靠近装置与外物的实际距离时,启动自动刹车控制器13对装置进行自动刹车,报警蜂鸣器8并发出警报,提醒使用者注意,本装置安装报警拨号器14可以使装置在发生安全事故时,能第一时间进行报警,使使用者能迅速得到救治,保证使用者生命安全,安装行车记录仪5可以记录使用者行车影响,增强装置的实用性,安装车载雷达6可以检测装置前方信息,车载雷达6配合自动刹车控制器13,可以使装置在安全距离下进行急停,避免装置与外物发生碰撞,使装置更加安全,安装危险警示灯9可以起到警示的作用,提高装置的使用效果。
[0021]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智能感应的防撞制动电动自行车,包括电动车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车主体(1)的一侧的设置安装有电动车控制部(2),所述电动车控制部(2)的上端安装有报警拨号器(14),所述电动车控制部(2)下端的一侧安装有行车记录仪(5),所述电动车控制部(2)的前端安装有微型电脑(4),所述微型电脑(4)与电动车控制部(2)固定连接,所述电动车主体(1)的一侧安装有车载雷达(6),所述电动车主体(1)的另一侧安装有自动刹车控制器(13),所述自动刹车控制器(13)与电动车主体(1)固定连接,所述电动车主体(1)的一侧安装有物像摄像头(7),所述物像摄像头(7)与电动车主体(1)固定连接,所述电动车主体(1)的一端安装有报警蜂鸣器(8),所述报警蜂鸣器(8)与电动车主体(1)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智能感应的防撞制动电动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车主体(1)的前后两端均安装有危险警示灯(9),所述危险警示灯(9)与电动车主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克瑞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思迈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