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防尘密封结构的汽车减震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329122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4 17: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公开的一种具有防尘密封结构的汽车减震器,包括汽车减震器和防尘密封结构,汽车减震器包括缸筒、活塞杆、弹性件,缸筒设置有密封部,活塞杆的端部设置有连接部,防尘密封结构包括折叠罩,折叠罩上贯通有多个排气孔,各排气孔内均设置有排气防尘组件,排气防尘组件包括第一排气片和第二排气片,以覆盖排气孔,密封部贯通有多个吸气孔,各吸气孔内设置有吸气防尘组件,吸气防尘组件包括第一吸气片和第二吸气片,以覆盖吸气孔,密封部对应吸气孔处拆卸式连接有过滤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排气防尘组件和吸气防尘组件分别实现排气孔和吸气孔的单向空气流动,降低了排气孔和吸气孔的工作负荷,防尘可靠,从而延长汽车减震器的使用寿命。器的使用寿命。器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防尘密封结构的汽车减震器


[0001]本技术涉及减震器
,特别涉及一种具有防尘密封结构的汽车减震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减震器作为汽车的重要配件,安装于汽车的悬架系统内,汽车悬架系统中采用减震器多是液力减震器,由油封、储油缸、活塞杆组成的,其中油封与活塞杆之间是通过油封的内唇口与活塞杆通过过盈配合的装配方式连接在一起,其工作原理是车架和车桥间受振动出现相对运动时,减震器内的活塞上下移动,减震器腔内的油液便反复地从一个腔经过不同的孔隙流入另一个腔内。此时,孔壁与油液间的摩擦和油液分子的内摩擦对振动形成阻尼力,使汽车振动能量转化为油液热能,再由减震器吸收散发到大气中。
[0003]汽车减震器上的缸筒和活塞杆之间通常装配有防尘密封结构进行防尘处理,现有的防尘密封结构多为橡胶材料制成的防尘罩,贯通有气孔,汽车长时间在颠簸路段行驶时,防尘罩随汽车减震器进行往复的伸缩变形,压缩时进行排气,伸展时吸气,然而,排气和吸气均在气孔内进行,气孔于高温环境下频繁发生形变,易导致气孔扩口甚至开裂,难以保障防尘可靠,降低了汽车减震器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的不足而设计的一种具有防尘密封结构的汽车减震器,通过排气防尘组件和吸气防尘组件分别实现排气孔和吸气孔的单向空气流动,降低了排气孔和吸气孔的工作负荷,防尘可靠,从而延长防尘密封结构的使用寿命。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防尘密封结构的汽车减震器,包括汽车减震器和防尘密封结构,汽车减震器包括缸筒、活动连接于所述缸筒上的活塞杆、套设于所述缸筒上的弹性件,所述缸筒设置有密封部,所述活塞杆的端部设置有连接部,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密封部和所述连接部相抵紧,防尘密封结构包括折叠罩,所述折叠罩拆卸式连接于汽车减震器对应所述密封部和所述连接部之间处,所述折叠罩上贯通有多个排气孔,各所述排气孔内均设置有排气防尘组件,所述排气防尘组件包括第一排气片和第二排气片,所述第一排气片和所述第二排气片向外倾斜且二者相对的端部相抵触,以覆盖所述排气孔,所述密封部贯通有多个吸气孔,各所述吸气孔内设置有吸气防尘组件,所述吸气防尘组件包括第一吸气片和第二吸气片,所述第一吸气片和所述第二吸气片向内倾斜且二者相对的端部相抵触,以覆盖所述吸气孔,所述密封部对应所述吸气孔处拆卸式连接有过滤装置。
[0006]优选的,所述排气孔的内孔壁设置有两个第一支撑部,两个所述第一支撑部分别与所述第一排气片和所述第二排气片固定连接。
[0007]优选的,所述吸气孔的内孔壁设置有两个第二支撑部,两个所述第二支撑部分别
与所述第一吸气片和所述第二吸气片固定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密封部对应所述吸气孔处同轴设置有连接环,所述过滤装置包括螺纹连接于所述连接环上的安装套、设置于所述安装套上的滤网片,所述滤网片上均匀贯通有多个过滤孔。
[0009]优选的,折叠罩为耐热橡胶材料制成,所述折叠罩包括多个环形的内凹部和多个环形的外凸部,多个内凹部和多个外凸部呈错位排列,相邻的所述内凹部和所述外凸部一体成型,各所述排气孔均匀分布于所述外凸部上。
[0010]优选的,所述连接部的外壁为外螺纹结构,所述折叠罩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安装环,所述第一安装环螺纹连接于所述连接部的外壁上。
[0011]优选的,所述密封部为环形,所述密封部的外壁为外螺纹结构,所述折叠罩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安装环,所述第二安装环螺纹连接于所述密封部的外壁上。
[0012]优选的,所述缸筒的外壁为外螺纹结构,所述密封部的内环壁螺纹连接于所述缸筒上。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密封部和连接部将折叠罩安装于汽车减震器上,折叠罩用以阻止外部环境中的灰尘、泥沙等微小颗粒杂质随进入汽车减震器上,当活塞杆在缸筒上进行活动时,密封部带动折叠罩和弹性件进行伸缩运动,折叠罩收缩时,折叠罩内的气体受到挤压,第一吸气片和第二吸气片相抵紧,使得吸气孔关闭,第一排气片和第二排气片相分离,使得排气孔打开,以便折叠罩内的热气通过各排气孔排出至外界,直到折叠罩内部的气压正常时,第一排气片和第二排气片恢复变形,二者相对的端部相抵触,以覆盖排气孔,防止外部的空气通过排气孔进入折叠罩内,折叠罩伸展时,第一吸气片和第二吸气片受压打开,使得吸气孔打开,以便外界空气通过吸气孔进入折叠罩内部并冷却缸筒,过滤装置用以防止粉尘随外界空气通过吸气孔进入折叠罩内,排气防尘组件和吸气防尘组件分别实现排气孔和吸气孔的单向空气流动,提高了折叠罩的排热效率并降低了排气孔和吸气孔的工作负荷,以确保折叠罩的防尘效果,提高汽车减震器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是图1的剖视图。
[0016]图中:1、缸筒;2、活塞杆;3、弹性件;4、密封部;5、连接部;6、折叠罩;61、内凹部;62、外凸部;7、排气孔;8、排气防尘组件;81、第一排气片;82、第二排气片;9、吸气孔;10、吸气防尘组件;101、第一吸气片;102、第二吸气片;11、过滤装置;111、安装套;112、滤网片;12、第一支撑部;13、第二支撑部;14、连接环;15、过滤孔;16、第一安装环;17、第二安装环。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
[0018]参考图1、图2,一种具有防尘密封结构的汽车减震器,包括汽车减震器和防尘密封结构,汽车减震器包括缸筒1、活动连接于缸筒1上的活塞杆2、套设于缸筒1上的弹性件3,缸筒1设置有密封部4,活塞杆2的端部设置有连接部5,弹性件3的两端分别与密封部4和连接
部5相抵紧,弹性件3为减震弹簧,当该结构用于汽车上的悬挂系统时,缸筒1内的活塞杆2上下移动,带动减震弹簧进行伸缩运动,此时,缸筒1内的油液与缸筒1内壁的摩擦和油液分子间的内摩擦对振动形成阻尼力,将该结构受到的振动能量转化为热能,并通过缸筒1吸收散发到大气中,为现有的常规技术,在此不作详细赘述。
[0019]防尘密封结构包括折叠罩6,折叠罩6为耐热橡胶材料制成,折叠罩6拆卸式连接于汽车减震器对应密封部4和连接部5之间处,缸筒1的外壁为外螺纹结构,密封部4的内环壁螺纹连接于缸筒1上,用以调整密封部4在缸筒1上的位置,进而调整弹性件3的预压。
[0020]连接部5的外壁为外螺纹结构,折叠罩6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安装环16,第一安装环16螺纹连接于连接部5的外壁上,密封部4为环形,密封部4的外壁为外螺纹结构,折叠罩6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安装环17,第二安装环17螺纹连接于密封部4的外壁上,第一安装环16的内径小于第二安装环17的内径,安装折叠罩6时,第二安装环17可通过连接部5套设于活塞部上,活塞杆2可在缸筒1上旋转活动,以避免干涉第二安装环17与密封部4的螺纹连接,第一安装环16与连接部5相对旋转,使得二者螺纹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防尘密封结构的汽车减震器,其特征是:包括汽车减震器和防尘密封结构,汽车减震器包括缸筒(1)、活动连接于所述缸筒(1)上的活塞杆(2)、套设于所述缸筒(1)上的弹性件(3),所述缸筒(1)设置有密封部(4),所述活塞杆(2)的端部设置有连接部(5),所述弹性件(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密封部(4)和所述连接部(5)相抵紧,防尘密封结构包括折叠罩(6),所述折叠罩(6)拆卸式连接于汽车减震器对应所述密封部(4)和所述连接部(5)之间处,所述折叠罩(6)上贯通有多个排气孔(7),各所述排气孔(7)内均设置有排气防尘组件(8),所述排气防尘组件(8)包括第一排气片(81)和第二排气片(82),所述第一排气片(81)和所述第二排气片(82)向外倾斜且二者相对的端部相抵触,以覆盖所述排气孔(7),所述密封部(4)贯通有多个吸气孔(9),各所述吸气孔(9)内设置有吸气防尘组件(10),所述吸气防尘组件(10)包括第一吸气片(101)和第二吸气片(102),所述第一吸气片(101)和所述第二吸气片(102)向内倾斜且二者相对的端部相抵触,以覆盖所述吸气孔(9),所述密封部(4)对应所述吸气孔(9)处拆卸式连接有过滤装置(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防尘密封结构的汽车减震器,其特征是:所述排气孔(7)的内孔壁设置有两个第一支撑部(12),两个所述第一支撑部(12)分别与所述第一排气片(81)和所述第二排气片(82)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防尘密封结构的汽车减震器,其特征是:所述吸气孔(9)的内孔壁设置有两个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贺泽峰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粤海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