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线束的校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318080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3 10: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线束的校直装置,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从左至右间隔设有放线辊、校直机构和牵引机构,所述校直机构包括机架,所述机架设置于所述工作台上,所述机架左侧设有进料口,所述机架右侧设有出料口,所述机架上方设有气缸,所述气缸的输出端贯穿所述机架且与第一连接板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底部设有若干第一调节校直轮,所述机架底壁设有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上方设有若干第二调节校直轮,可以满足多尺寸的线束加工需求,提高了校直效率。提高了校直效率。提高了校直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线束的校直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线束加工
,具体涉及一种汽车线束的校直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由于线缆通常为卷在放线辊上,容易有褶皱和弯折,在后续作业中,由于不是很直,比较松懈,会影响后续剪切、剥皮作业等的加工效率和进度,因此汽车线束在加工过程中常常需要进行校直,以方便后续测量、剪切等工序,但是现有的线束粗细不一,在进行校直作业中,校直机构无法满足多尺寸的线束加工作用,进而影响校直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汽车线束的校直装置。
[0004]一种汽车线束的校直装置,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从左至右间隔设有放线辊、校直机构和牵引机构,所述校直机构包括机架,所述机架设置于所述工作台上,所述机架左侧设有进料口,所述机架右侧设有出料口,所述机架上方设有气缸,所述气缸的输出端贯穿所述机架且与第一连接板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底部设有若干第一调节校直轮,所述机架底壁设有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上方设有若干第二调节校直轮。
[0005]优选的,所述第一调节校直轮包括第一套筒,所述第一套筒内滑动连接有第一滑杆,所述第一滑杆一端通过第一弹簧与所述第一套筒内侧壁连接,所述第一滑杆另一端与第一校直轮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套筒顶部与所述第一连接板连接。
[0006]优选的,所述第二调节校直轮包括第二套筒,所述第二套筒内滑动连接有第二滑杆,所述第二滑杆一端通过第二弹簧与所述第二套筒内侧壁连接,所述第二滑杆另一端与第二校直轮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套筒底部与所述第二连接板连接。
[0007]优选的,所述牵引机构包括第一导向辊和第二导向辊,所述第一导向辊与所述第二导向辊上下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导向辊和所述第二导向辊设置于安装架上,所述安装架两侧的上端均开设有通槽,所述第一导向辊可沿着所述安装架上下移动,所述第二导向辊与所述安装架转动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第一导向辊中间设置的第一转动轴一端通过轴承座与第一移动块连接,所述第一移动块滑动套设于第一连接杆上,所述第一连接杆竖直设置于所述安装架上,所述第一连接杆上开设有若干第一限位孔,所述第一移动块上开设有第一定位孔,所述第一移动块通过螺栓与第一连接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动轴另一端贯穿所述安装架且与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同轴连接,所述第一驱动电机固定连接于第三连接板上,所述第三连接板与移动组件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移动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安装架一侧的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三连接板与第二移动块连接,所述第二移动块滑动套设于所述第二连接杆上,所述第二移动块上开设有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二连接杆上开设有若干第二限位孔,所述第二移动块通过螺栓与第二连接杆固定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第二导向辊中间设置的第二转动轴一端通过轴承座与所述安装架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动轴另一端贯穿所述安装架且与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同轴连接。
[0011]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12]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3](1)本技术通过线束从放线辊放出,启动气缸调节第一连接板的高度从而第一调节校直轮的高度,使需要校直的线束沿着第一调节校直轮306和第二调节校直轮之间导出进行校直作业,可以满足多尺寸的线束加工需求,校直后的线束沿着牵引机构牵引出供后续作业,提高了校直效率。
[0014](2)本技术校直作业中,第一滑杆可以通过挤压第一弹簧从而对第一校直轮的高度进行微调,第二滑杆可以通过挤压第二弹簧从而对第二校直轮的高度进行微调,便于更好的对线束进行校直作业。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中汽车线束的校直装置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中牵引机构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1、工作台;2、放线辊;3、校直机构;301、机架;302、进料口;303、出料口;304、气缸;305、第一连接板;306、第一调节校直轮;3061、第一套筒;3062、第一滑杆;3063、第一弹簧;3064、第一校直轮;307、第二连接板;308、第二调节校直轮;3081、第二套筒;3082、第二滑杆;3083、第二弹簧;3084、第二校直轮;4、牵引机构;401、第一导向辊;402、第二导向辊;403、安装架;404、第一移动块;405、第一连接杆;406、第一驱动电机;407、第三连接板;408、第二移动块;409、第二移动块;410、第二驱动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的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描述。
[0019]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参阅附图1

2所示,一种汽车线束的校直装置,包括工作台1,工作台1从左至右间隔设有放线辊2、校直机构3和牵引机构4,校直机构3包括机架301,机架301设置于工作台1上,机架301左侧设有进料口302,机架301右侧设有出料口303,机架301上方设有气缸304,气缸304的输出端贯穿机架301且与第一连接板305连接,第一连接板305底部设有若干第一调节校直轮306,机架301底壁设有第二连接板307,第二连接板307上方设有若干第二调节校直轮308。
[0021]线束从放线辊2放出,启动气缸304调节第一连接板305的高度从而第一调节校直轮306的高度,使需要校直的线束沿着第一调节校直轮306和第二调节校直轮308之间导出进行校直作业,校直后的线束沿着牵引机构4牵引出供后续作业。
[0022]优选的,所述机架301前方开口,方便首次人工将线束从放线辊2沿着第一调节校直轮306和第二调节校直轮308牵出。
[0023]作为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一调节校直轮306包括第一套筒3061,第一套筒3061
内滑动连接有第一滑杆3062,第一滑杆3062一端通过第一弹簧3063与第一套筒3061内侧壁连接,第一滑杆3062另一端与第一校直轮3064转动连接,第一套筒3061顶部与第一连接板305连接。在校直作业中,第一滑杆3062可以通过挤压第一弹簧3063从而对第一校直轮3064的高度进行微调,便于更好的对线束进行校直作业。
[0024]作为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二调节校直轮308包括第二套筒3081,第二套筒3081内滑动连接有第二滑杆3082,第二滑杆3082一端通过第二弹簧3083与第二套筒3081内侧壁连接,第二滑杆3082另一端与第二校直轮3084转动连接,第二套筒3081底部与第二连接板307连接。在校直作业中,第二滑杆3082可以通过挤压第二弹簧3083从而对第二校直轮3084的高度进行微调,便于更好的对线束进行校直作业。
[0025]作为一个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线束的校直装置,包括工作台(1),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1)从左至右间隔设有放线辊(2)、校直机构(3)和牵引机构(4),所述校直机构(3)包括机架(301),所述机架(301)设置于所述工作台(1)上,所述机架(301)左侧设有进料口(302),所述机架(301)右侧设有出料口(303),所述机架(301)上方设有气缸(304),所述气缸(304)的输出端贯穿所述机架(301)且与第一连接板(305)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305)底部设有若干第一调节校直轮(306),所述机架(301)底壁设有第二连接板(307),所述第二连接板(307)上方设有若干第二调节校直轮(30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线束的校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校直轮(306)包括第一套筒(3061),所述第一套筒(3061)内滑动连接有第一滑杆(3062),所述第一滑杆(3062)一端通过第一弹簧(3063)与所述第一套筒(3061)内侧壁连接,所述第一滑杆(3062)另一端与第一校直轮(3064)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套筒(3061)顶部与所述第一连接板(305)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线束的校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调节校直轮(308)包括第二套筒(3081),所述第二套筒(3081)内滑动连接有第二滑杆(3082),所述第二滑杆(3082)一端通过第二弹簧(3083)与所述第二套筒(3081)内侧壁连接,所述第二滑杆(3082)另一端与第二校直轮(3084)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套筒(3081)底部与所述第二连接板(307)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线束的校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机构(4)包括第一导向辊(401)和第二导向辊(402),所述第一导向辊(401)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锋王云龙
申请(专利权)人:曼德汽车零部件荆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