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314288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3 10: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车辆制动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制动系统,该制动系统包括第一制动器、第二制动器、液压制动模块和机械动力单元,第一制动器和第二制动器均用于对车轮进行制动,液压制动模块包括储液罐、制动主缸和主建压单元,储液罐用于给制动主缸和主建压单元供给油液,制动主缸和主建压单元用于将油液输送至第一制动器,机械动力单元用于对第二制动器进行驱动,从而,液压制动模块和机械动力单元相互独立,可使该制动系统具备制动功能冗余,并且无需针对第二制动器设置油路,进而减少控制阀的使用数量,可简化整体结构,并降低维护难度,同时还可有效降低成本。同时还可有效降低成本。同时还可有效降低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制动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车辆制动
,尤其涉及一种制动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目前,乘用车使用的制动系统通常为全液压制动系统,如申请号为CN202110920848.6的前期专利中所公开的车辆冗余制动系统,其通过主缸和主建压模块对各个轮缸输送液压油以进行制动。该制动系统在使用时具有以下问题:
[0003]1)、每个轮缸均需要设置油路,导致整个制动系统的油路结构较复杂,使得制造、检查和维修较为困难;
[0004]2)、每条油路上需设置多个控制阀,导致成本较高;
[0005]3)、假如主缸和主建压模块均无法有效工作时,将导致制动功能丧失,具有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动系统,以解决现有全液压制动系统中油路结构复杂、成本较高且具有安全隐患的问题。
[0007]本技术提供一种制动系统,该制动系统包括第一制动器和液压制动模块,所述液压制动模块包括:
[0008]储液罐,用于存储油液;
[0009]制动主缸,所述储液罐与所述制动主缸的输入端连接,制动踏板与所述制动主缸的活塞传动连接,所述制动主缸的输出端用于给所述第一制动器供给油液;
[0010]主建压单元,所述主建压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储液罐,所述主建压单元的输出端用于给所述第一制动器供给油液;
[0011]所述制动系统还包括第二制动器和机械动力单元:
[0012]所述机械动力单元与所述第二制动器传动连接。
[0013]作为制动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制动主缸具有两个独立液压腔,所述第一制动器设置有多个,一个所述独立液压腔用于给一部分所述第一制动器供给油液:另一所述独立液压腔用于另一部分所述第一制动器供给油液;或者,
[0014]所述制动主缸具有一个公共液压腔,所述公共液压腔用于给所有所述第一制动器供给油液。
[0015]作为制动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液压制动模块还包括连接所述制动主缸的输出端和所述第一制动器的第一油路,设置于所述第一油路的第一控制阀,连接所述主建压单元和所述第一制动器的第二油路,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油路的第二控制阀;
[0016]所述第一控制阀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油路的连通或断开,所述第二控制阀用于控制所述第二油路的连通或断开。
[0017]作为制动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液压制动模块还包括第三油路,以及设置于
所述第三油路的第三控制阀,所述第一油路和所述第二油路均通过所述第三油路连接所述第一制动器,所述第三控制阀用于控制所述第三油路的开度。
[0018]作为制动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液压制动模块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一制动器和所述储液罐的第四油路,以及设置于所述第四油路的第四控制阀,所述第四控制阀用于控制所述第四油路的连通或断开。
[0019]作为制动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主建压单元包括:
[0020]第一电机;
[0021]第一丝杆,与所述第一电机传动连接;
[0022]第一螺母,螺接于所述第一丝杆,且与所述第一电机的壳体滑动配合;
[0023]第一活塞,与所述第一螺母固定连接;
[0024]第一缸体,所述第一活塞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一缸体内,所述第一缸体的输入接口连接所述储液罐,所述第一缸体的输出接口用于给所述第一制动器供给油液。
[0025]作为制动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液压制动模块还包括第五油路和第六油路,所述第五油路和所述第六油路均与所述储液罐连接,所述第五油路连接于所述第一缸体的输入接口,所述第六油路与所述第一缸体的补油接口连接,且所述补油接口位于所述输入接口和所述输出接口之间;
[0026]所述第六油路设置有单向阀,所述单向阀被配置为仅允许油液由所述储液罐流向所述第一缸体。
[0027]作为制动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制动器用于对车辆前轴上的车轮进行制动,所述第二制动器用于对车辆后轴上的车轮进行制动。
[0028]作为制动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液压制动模块还包括模拟器,连接所述模拟器的输入油口和所述储液罐的第七油路,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七油路的第五控制阀;
[0029]所述第五控制阀用于控制第七油路的连通或断开。
[0030]作为制动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液压制动模块还包括第八油路,所述第八油路连接所述模拟器的输出油口与所述储液罐;或者,所述第八油路连接所述模拟器的输出油口和所述制动主缸的输入油口。
[003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32]本技术提供一种制动系统,该制动系统包括第一制动器、第二制动器、液压制动模块和机械动力单元,第一制动器和第二制动器均用于对车轮进行制动,液压制动模块包括储液罐、制动主缸和主建压单元,储液罐用于给制动主缸和主建压单元供给油液,制动主缸和主建压单元用于将油液输送至第一制动器,机械动力单元用于对第二制动器进行驱动,从而,液压制动模块和机械动力单元相互独立,可使该制动系统具备制动功能冗余,并且无需针对第二制动器设置油路,进而减少控制阀的使用数量,可简化整体结构,并降低维护难度,同时还可有效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0033]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制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一;
[0034]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制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二;
[0035]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制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三;
[0036]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制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四;
[0037]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制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五;
[0038]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制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六。
[0039]图中:
[0040]100、第一制动器;200、第二制动器;300、车轮;
[0041]1、液压制动模块;2、机械动力单元;3、第一控制器;4、第二控制器;5、第一电源;6、第二电源;
[0042]11、储液罐;
[0043]12、制动主缸;121、独立液压腔;122、公共液压腔;
[0044]13、制动踏板;
[0045]14、主建压单元;141、第一电机;142、第一丝杆;143、皮碗;144、第一活塞;145、第一缸体;146、转角传感器;
[0046]15、位移传感器;
[0047]161、第一油路;162、第二油路;163、第三油路;164、第四油路;165、第五油路;166、第六油路;167、第七油路;168、第八油路;
[0048]171、第一控制阀;172、第二控制阀;173、第三控制阀;174、第四控制阀;175、第五控制阀;
[0049]18、单向阀;
[0050]19、模拟器;
[0051]20、压力传感器;
[0052]21、第二电机;22、第二丝杆;23、推动件;24、电机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53]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制动系统,包括第一制动器(100)和液压制动模块(1),所述液压制动模块(1)包括:储液罐(11),用于存储油液;制动主缸(12),所述储液罐(11)与所述制动主缸(12)的输入端连接,制动踏板(13)与所述制动主缸(12)的活塞传动连接,所述制动主缸(12)的输出端用于给所述第一制动器(100)供给油液;主建压单元(14),所述主建压单元(14)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储液罐(11),所述主建压单元(14)的输出端用于给所述第一制动器(100)供给油液;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系统还包括第二制动器(200)和机械动力单元(2):所述机械动力单元(2)与所述第二制动器(200)传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主缸(12)具有两个独立液压腔(121),所述第一制动器(100)设置有多个,一个所述独立液压腔(121)用于给一部分所述第一制动器(100)供给油液:另一所述独立液压腔(121)用于另一部分所述第一制动器(100)供给油液;或者,所述制动主缸(12)具有一个公共液压腔(122),所述公共液压腔(122)用于给所有所述第一制动器(100)供给油液。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制动模块(1)还包括连接所述制动主缸(12)的输出端和所述第一制动器(100)的第一油路(161),设置于所述第一油路(161)的第一控制阀(171),连接所述主建压单元(14)和所述第一制动器(100)的第二油路(162),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油路(162)的第二控制阀(172);所述第一控制阀(171)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油路(161)的连通或断开,所述第二控制阀(172)用于控制所述第二油路(162)的连通或断开。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制动模块(1)还包括第三油路(163),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三油路(163)的第三控制阀(173),所述第一油路(161)和所述第二油路(162)均通过所述第三油路(163)连接所述第一制动器(100),所述第三控制阀(173)用于控制所述第三油路(163)的开度。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制动模块(1)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一制动器(100)和所述储液罐(11)的第四油路(164),以及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松董士龙请求不公布姓名魏跃
申请(专利权)人:炯熠电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