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力电池的BDU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313713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3 10: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动力电池技术领域的一种动力电池的BDU模块,包括上壳体和输入极保护盖,上壳体的顶部一端设有输入极保护盖,输入极保护盖和上壳体通过螺丝固定,上壳体的顶部设有输出极保护盖,上壳体的内部设有加热熔断器,上壳体的内部一端设有连接铜排,连接铜排的底部设有主熔断器,上壳体的内部一端设有分流器,分流器的底部设有主负继电器,通过设有的自适应线束固定点,在有限空间内可有效固定低压线束,在每八十五毫米处设有固定点,在底部关键固定处设有自适应固定点,可满足在一定范围内不同外径尺寸的线束,可防止尖端放电现象的产生,可靠安全性更高,为司乘人员在极端条件下争取宝贵的逃生窗口。端条件下争取宝贵的逃生窗口。端条件下争取宝贵的逃生窗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动力电池的BDU模块


[0001]本技术属于动力电池
,具体涉及一种动力电池的BDU模块。

技术介绍

[0002]动力电池即为工具提供动力来源的电源,多指为电动汽车、电动列车、电动自行车、高尔夫球车提供动力的蓄电池。
[0003]其主要区别于用于汽车发动机启动的启动电池。多采用阀口密封式铅酸蓄电池、敞口式管式铅酸蓄电池以及磷酸铁锂蓄电池。降低电池成本,一直都是产业内重要的解决方向。除了电池体系改善和使用寿命提升带来成本降低外,当前主要的降成本方案是规模化和回收资源化。在资源化利用上,动力锂电池还存在回收体系不完善,回收价值偏弱的问题。虽然国内也涌现出了像格林美和湖南邦普等大型回收企业,但是动力锂电池回收存在回收成本高、回收产业链不完善的问题。动力锂电池的回收资源化需要充分借鉴铅酸电池回收利用的经验。铅酸电池建立了完备的回收网点和回收产业链,一般铅酸电池在回收时具备30%的回收价值。
[0004]根据专利申请号CN202020164882.6公开的一种动力电池包及电动车。该动力电池包括承载件、多个电芯、限位件以及紧固件。将电芯以电池单体的形式放置于承载件的容置区域,并通过限位件与紧固件相互配合对电芯进行固定。相较于体积较大的电池模组,电池单体形式的电芯能够适应不同形状、尺寸的动力电池包。
[0005]两个方案对比,在使用时,上述方案还存在部分缺陷,其内部空间较小,不能对元器件进行合理的安装,在对低压线束进行固定时,稳定性不足,容易出现划伤的现象,且不能对不同规格的低压线束进行固定,同时上述方案存在尖端放点的情况,存在安全隐患,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动力电池的BDU模块。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动力电池的BDU模块,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内部空间较小,不能对元器件进行合理的安装,在对低压线束进行固定时,稳定性不足,容易出现划伤的现象,且不能对不同规格的低压线束进行固定,同时上述方案存在尖端放点的情况,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动力电池的BDU模块,包括上壳体和输入极保护盖,所述上壳体的顶部一端设有输入极保护盖,所述输入极保护盖和上壳体通过螺丝固定,所述上壳体的顶部设有输出极保护盖,所述上壳体的内部设有加热熔断器,所述上壳体的内部一端设有连接铜排,所述连接铜排的底部设有主熔断器,所述上壳体的内部一端设有分流器,所述分流器的底部设有主负继电器,所述上壳体的底部设有下壳体,所述下壳体和上壳体通过螺丝固定,上述下壳体的一侧设有尖端放电隔板。
[0008]优选的,所述下壳体的内部设有低压线束,所述低压线束和主负继电器电性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下壳体的内部设有快充继电器,所述快充继电器和下壳体通过螺丝
固定。
[0010]优选的,所述下壳体的内部设有加热继电器,所述加热继电器和下壳体固定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输入极保护盖设有两个,分别位于上壳体的顶部两端。
[0012]优选的,所述输出极保护盖和上壳体固定连接。
[0013]优选的,所述主负继电器的底部一侧设有自适应线束固定点,所述低压线束缠绕在自适应线束固定点的表面。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5]1、本技术相较于之前,在有限空间内可有效固定低压线束,在每85mm处设有固定点,在底部关键固定处设有自适应固定点,可满足在一定范围内不同外径尺寸的线束,可防止尖端放电现象的产生,可靠安全性更高,为司乘人员在极端条件下争取宝贵的逃生窗口。
[0016]2、在下壳体中设有高压器件专用固定点,保证了车辆运行中器件的稳定运行,专用的强绝缘设计,进一步提高安全可靠性。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的下壳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上壳体;2、输入极保护盖;3、输出极保护盖;4、加热熔断器;5、连接铜排;6、主熔断器;7、分流器;8、主负继电器;9、低压线束;10、快充继电器;11、加热继电器;12、下壳体;13、尖端放电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请参阅图1

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动力电池的BDU模块,包括上壳体1和输入极保护盖2,上壳体1的顶部一端设有输入极保护盖2,输入极保护盖2和上壳体1通过螺丝固定,上壳体1的顶部设有输出极保护盖3,上壳体1的内部设有加热熔断器4,上壳体1的内部一端设有连接铜排5,连接铜排5的底部设有主熔断器6,上壳体1的内部一端设有分流器7,分流器7的底部设有主负继电器8,上壳体1的底部设有下壳体12,下壳体12和上壳体1通过螺丝固定,上述下壳体12的一侧设有尖端放电隔板13。
[0024]具体的,下壳体12的内部设有低压线束9,低压线束9和主负继电器8电性连接,下壳体12的内部设有快充继电器10,快充继电器10和下壳体12通过螺丝固定,下壳体12的内部设有加热继电器11,加热继电器11和下壳体12固定连接,输入极保护盖2设有两个,分别位于上壳体1的顶部两端,输出极保护盖3和上壳体1固定连接,主负继电器8的底部一侧设有自适应线束固定点,上述低压线束9缠绕在自适应线束固定点的表面。
[0025]本实施例中,通过设有的自适应线束固定点,能够适应在一定范围内不同外径的低压线束9并且有效固定,避免低压线束9出现松动现象,甚至产生损伤现象,且在下壳体12特殊位置设置有尖端放电隔板13,避免了尖端放点的情况的发生,保证了BDU配电盒正常功能的实现,提高了整体动力电池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当线束缠绕后会出现外径不一致的现象,使用固定尺寸的固定点会出现过紧或者松旷的现象,此设计的两片压片可通过弹力使线束始终有效固定不晃动,防止线束松动被其他物品划伤,且个元器件的排列更加合理,充分的利用了空间,美化了产品的外观。
[0026]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力电池的BDU模块,包括上壳体(1)和输入极保护盖(2),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1)的顶部一端设有输入极保护盖(2),所述输入极保护盖(2)和上壳体(1)通过螺丝固定,所述上壳体(1)的顶部设有输出极保护盖(3),所述上壳体(1)的内部设有加热熔断器(4),所述上壳体(1)的内部一端设有连接铜排(5),所述连接铜排(5)的底部设有主熔断器(6),所述上壳体(1)的内部一端设有分流器(7),所述分流器(7)的底部设有主负继电器(8),所述上壳体(1)的底部设有下壳体(12),所述下壳体(12)和上壳体(1)通过螺丝固定,上述下壳体(12)的一侧设有尖端放电隔板(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力电池的BDU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12)的内部设有低压线束(9),所述低压线束(9)和主负继电器(8)电性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文林李明睿洪秀玉朱丽丁健
申请(专利权)人:肇庆合林立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