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棉线用绕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312146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3 10: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棉线生产技术领域,提出了一种棉线用绕线装置,包括壳体,壳体的表面设置有引导机构,引导机构包括气缸、移动架、双向丝杆、移动块、第一转杆、清洁刷、转把、第一锥齿轮、滑动架、第二转杆、第二锥齿轮、第三齿轮、齿柱、带轮和第三转杆,壳体的内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气缸,气缸的活动端固定连接有移动架,移动架的内部转动连接有双向丝杆,双向丝杆的圆周面螺纹连接有移动块,移动块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一转杆,第一转杆的圆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和清洁刷,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以根据棉线的直径自由调节合适的宽度来方便带动棉线进行绕线操作,并且棉线绕线过程中还可以通过清洁刷对其表面进行清理灰尘。清洁刷对其表面进行清理灰尘。清洁刷对其表面进行清理灰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棉线用绕线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棉线生产
,具体的,涉及一种棉线用绕线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棉纺织行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历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横跨农业和工业两大生产领域,涉及棉花生产、轧花、纺纱、织布、印染、成衣和终端消费等多个环节,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
[0003]但是目前的棉线用绕线装置在进行使用时,无法根据棉线的直径来自由调节合适的宽度来自由匹配棉线,以及棉线进行绕线操作时,表面的灰尘杂质无法得到有效的清理操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出一种棉线用绕线装置,解决了可以自由调节棉线的直径和对棉线的表面进行清理的问题。
[0005]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棉线用绕线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表面设置有引导机构,所述引导机构包括气缸、移动架、双向丝杆、移动块、第一转杆、清洁刷、转把、第一锥齿轮、滑动架、第二转杆、第二锥齿轮、第三齿轮、齿柱、带轮和第三转杆,所述壳体的内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气缸,所述气缸的活动端固定连接有移动架,所述移动架的内部转动连接有双向丝杆,所述双向丝杆的圆周面螺纹连接有移动块,所述移动块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一转杆,所述第一转杆的圆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和清洁刷,所述壳体的内下表面滑动连接有滑动架,所述滑动架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二转杆,所述第二转杆的圆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锥齿轮和第三齿轮,所述壳体的下表面转动连接有第三转杆,所述第三转杆的圆周面固定连接有齿柱,首先将棉线穿过两个清洁刷之间,再转动转把带动双向丝杆转动,双向丝杆转动带动两块移动块运动,使得移动块带动第一转杆进行滑动,第一转杆带动清洁刷移动到合适的位置,使得清洁刷圆周面和棉线相切,再将棉线的一端固定在绕线轴上,即可打开第一电机带动绕线轴转动,期间打开气缸进行往复控制移动架进行移动,移动架移动带动棉线进行往复运动进行绕线操作,第一电机工作的同时通过带轮和皮带的配合,使得第三转杆转动,第三转杆带动齿柱转动,齿柱和第三齿轮啮合,使得第三齿轮带动第二转杆转动,第二转杆转动带动第二锥齿轮转动,第二锥齿轮和第一锥齿轮啮合,使得第一锥齿环带动第一转杆上的清洁刷转动,并带动棉线运动的同时对其表面进行清理操作。
[0006]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移动块设置有两块,且移动块均和移动架的内部滑动连接,所述双向丝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把,方便带动移动块运动使得,使得清洁刷位置发生变化从而可以根据不同直径的棉线进行限位操作。
[0007]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壳体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和第三转杆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带轮,两个所述带轮通过皮带
传动连接,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绕线轴,方便第一电机带动绕线轴转动的同时带动齿柱转动。
[0008]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移动架和壳体的内下表面滑动连接,所述滑动架的形状为L型,且滑动架的一端和第一转杆的圆周面转动连接,方便第一转杆运动的同时带动滑动架进行滑动,从而带动第二转杆进行运动。
[0009]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相互啮合,两个所述第三齿轮均和齿柱相互啮合,方便通过齿柱带动第三齿轮转动,使得第二转杆带动第二锥齿轮转动,再带动第一锥齿轮和第一转杆上的清洁刷转动。
[0010]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壳体的内部设置有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第二丝杆、限位架和滑杆,所述壳体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滑杆,所述壳体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二丝杆,所述第二丝杆和滑杆的圆周面滑动连接有限位架,第二电机带动第二丝杆转动,使得限位架在滑杆上滑动至绕线轴上到达合适的位置,即可以对绕线的位置进行限位操作。
[0011]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和第二丝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架和第二丝杆的圆周面通过螺纹连接,方便带动限位架进行运动到合适的位置。
[0012]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限位的内部设置有限位孔,所述限位孔的尺寸和绕线轴的圆周面相匹配,方便穿入绕线轴的圆周面对其进行限位操作。
[0013]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0014]本技术中:通过设置有引导机构,当使用该装置时,首先将棉线穿过两个清洁刷之间,再转动转把带动双向丝杆转动,双向丝杆转动带动两块移动块运动动,使得移动块带动第一转杆进行滑动,第一转杆带动清洁刷移动到合适的位置,使得清洁刷圆周面和棉线相切,再将棉线的一端固定在绕线轴上,打开第二电机带动第二丝杆转动,使得限位架在滑杆上滑动至绕线轴上到达合适的位置,即可打开第一电机带动绕线轴转动,期间打开气缸进行往复控制移动架进行移动,移动架移动带动棉线进行往复运动进行绕线操作,第一电机工作的同时通过带轮和皮带的配合,使得第三转杆转动,第三转杆带动齿柱转动,齿柱和第三齿轮啮合,使得第三齿轮带动第二转杆转动,第二转杆转动带动第二锥齿轮转动,第二锥齿轮和第一锥齿轮啮合,使得第一锥齿环带动第一转杆上的清洁刷转动,并带动棉线运动的同时对其表面进行清理操作,使用方便,可以根据棉线的直径自由调节合适的宽度来方便带动棉线进行绕线操作,并且棉线绕线过程中还可以通过清洁刷对其表面进行清理灰尘。
附图说明
[0015]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中的整体结构正视图;
[0017]图2为本技术中的引导机构的局部结构俯视图;
[0018]图3为本技术中的引导机构的局部结构正视图;
[0019]图4为本技术中的图3中A的局部放大图;
[0020]图5为本技术中的限位机构的局部放大图。
[0021]图中:1、壳体;2、引导机构;3、限位机构;4、第一电机;5、第二电机;7、绕线轴;21、气缸;22、移动架;23、双向丝杆;24、移动块;25、第一转杆;26、清洁刷;27、转把;28、第一锥齿轮;29、滑动架;210、第二转杆;211、第二锥齿轮;212、第三齿轮;213、齿柱;214、带轮;215、第三转杆;31、第二丝杆;32、限位架;33、滑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涉及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实施例1
[0024]如图1~图5所示:一种棉线用绕线装置,包括壳体1,壳体1的表面设置有引导机构2,引导机构2包括气缸21、移动架22、双向丝杆23、移动块24、第一转杆25、清洁刷26、转把27、第一锥齿轮28、滑动架29、第二转杆210、第二锥齿轮211、第三齿轮212、齿柱213、带轮214和第三转杆215,壳体1的内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气缸2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棉线用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的表面设置有引导机构(2),所述引导机构(2)包括气缸(21)、移动架(22)、双向丝杆(23)、移动块(24)、第一转杆(25)、清洁刷(26)、转把(27)、第一锥齿轮(28)、滑动架(29)、第二转杆(210)、第二锥齿轮(211)、第三齿轮(212)、齿柱(213)、带轮(214)和第三转杆(215),所述壳体(1)的内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气缸(21),所述气缸(21)的活动端固定连接有移动架(22),所述移动架(22)的内部转动连接有双向丝杆(23),所述双向丝杆(23)的圆周面螺纹连接有移动块(24),所述移动块(24)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一转杆(25),所述第一转杆(25)的圆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28)和清洁刷(26),所述壳体(1)的内下表面滑动连接有滑动架(29),所述滑动架(29)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二转杆(210),所述第二转杆(210)的圆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锥齿轮(211)和第三齿轮(212),所述壳体(1)的下表面转动连接有第三转杆(215),所述第三转杆(215)的圆周面固定连接有齿柱(2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棉线用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块(24)设置有两块,且移动块(24)均和移动架(22)的内部滑动连接,所述双向丝杆(2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把(27)。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棉线用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段建凯刘保飞刘庆康
申请(专利权)人:魏县亚星纺织制线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