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曹书玮专利>正文

360度全景摄像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29121 阅读:1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360度全景摄像头;360度全景摄像头含有透镜、平面反射镜和镜头外筒,镜头外筒为一个反射光路筒和N个入射光路筒连接组合而成的N+1光通路结构,N个入射光路筒均匀分布在反射光路筒的四周并且各入射光路筒的轴线与反射光路筒的轴线相交成夹角θ,每一个入射光路筒的光线入射口内都安装有透镜,在N个反射光路筒和入射光路筒的共同结合部分的内部且靠近每一个入射光路筒侧分别设有一个平面反射镜,每一个平面反射镜的反射面分别朝向该平面反射镜靠近的入射光路筒的光线入射口,每一个平面反射镜与水平面均有夹角β=θ/2;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的360度全景摄像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摄像头,特别涉及一种360度全景摄像头。(二)
技术介绍
目前,在广场、商场、道路交叉口等公共环境的安防中, 常需要对整个环境进行全方位监控,通常的做法是在现场安装多台不同拍摄角度的摄像机,或者安装360度高速旋转的快速球摄像机,而快速球摄像机的机 械转动部分长期使用常会发生故障,因此,这些方法均存在着成本高、故障高 的问题。国外有厂家采用单个超广角镜头摄像机进行全景拍摄,其方法是使镜 头正前方的某一范围的光束在成像面不成像,即在摄像耙面的中间部分形成带 黑圆斑点的环形的周界全景图像,它是利用同轴双反射镜对其正前方的景物能 有拦光作用的原理实现形成环形的周界全景图象,但这种方法的结构体积大、 反射镜校装困难、成本较高;申请号为200610135375.4的中国专利文献中公开 了一种360度全景电视摄像镜头,它采用在主光路内设置副光路,通过主光路 成的全景图和副光路成的"黑圆斑点"像同时投射在摄像器件成像面上,形成 环形周界全景图象,其主光路和副光路采用了大小共10片透镜,不仅成本高, 而且其可靠性也易受影响。(三) 、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 本低的360度全景摄像头。 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360度全景摄像头,含有透镜、平面反射镜和镜头外筒,透镜和平面 反射镜安装在镜头外筒中,镜头外筒为一个反射光路筒和N个入射光路筒连接 组合而成的N+l光通路结构,N为大于等于2的自然数,反射光路筒和入射光 路筒相互连通,N个入射光路筒分布在反射光路筒的四周并且各入射光路筒的 轴线与反射光路筒的轴线相交成夹角e ,每一个入射光路筒的光线入射口内都安装有透镜,在N个反射光路筒和入射光路筒的共同结合部分的内部且靠近每 一个入射光路筒侧分别设有一个平面反射镜,每一个平面反射镜的反射面分别 朝向该平面反射镜靠近的入射光路筒的光线入射口 ,每一个平面反射镜与水平 面均有夹角e,夹角P与夹角0的关系为P = 0/2。 N个入射光路筒均匀分布在反射光路筒的四周。反射光路筒内部通过轴向挡板被分为N个反射空间,每一个反射空间分别与 一个入射光路筒内部连通,每一个平面反射镜分别位于每一个反射空间中;设 置轴向挡板可防止从不同入射光路筒进来的光线相互干扰,以致影响反射图像 的质量。平面反射镜为N正棱锥体或N截正棱锥体的N个侧面,N正棱锥体或N截 正棱锥体的N个侧面的表面涂有反射层。N正棱锥体或N截正棱锥体通过支座安装在反射光路筒和入射光路筒的共同 结合部分的内部,夹角6为70° 110°; N为2,或为3,或为4,或为5,或为 6。反射光路筒和入射光路筒为圆筒,透镜为凸透镜。反射光路筒、入射光路筒、支座和轴向挡板的材质为工程塑料或金属;N正 棱锥体或N截正棱锥体的材质为玻璃,或为有机玻璃,或为塑料。实际应用时,从每一个入射光路筒进来的光线经平面反射镜反射后全部进 入反射光路筒,然后投射在摄像机靶面上,在摄像机靶面上不同的区域形成图 像,这些图像经过相应的软件处理后即成为平面周界全景图像。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1. 本专利技术将不同方向的镜头所成的图像经过平面反射镜反射到同一个摄像 机靶面上,简单有效地解决了用单个摄像机监控360度全景的要求,克服了利 用多台摄像机所带来的高成本问题和利用快速球摄像机所带来的高故障率问题 及不能实时监控的弊端,采用该360度全景摄像头后,摄像机接收到的图像可 用相应的软件处理成平面周界全景图像。2. 本专利技术采用N正棱锥体或N截正棱锥体的N个侧面作为反射面,N个侧面的表面涂有反射层,其结构简单、成本低。3.本专利技术是在现有成熟产品的基础上进行的改进,镜头中的透镜和镜筒的 参数以及各部件的材质与现有产品相似,因此,其制作起来较为简单。(四) 附图说明图1为360度全景摄像头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为图1的右视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3为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之一;图4为图1中的A-A、图2中的B-B的剖视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5为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之二;图6为图1中的A-A、图2中的B-B的剖视结构示意图之二;图7为360度全景摄像头与摄像机靶面的相对位置结构示意图8为摄像机靶面的成像区域示意图9为360度全景摄像头的结构示意图之三;图10为图9的右视结构示意图11为图9的俯视结构示意图12为图9中的C-C、图8中的D-D的剖视结构示意图13为360度全景摄像头的结构示意图之四;图14为图13的右视结构示意图15为图13的俯视结构示意图16为图13中的E-E剖视结构示意图。(五)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一参见图1 图4、图7、图8,图中,360度全景摄像头含有四个 透镜3、四正棱锥体4、反射光路筒2和四个入射光路筒1,反射光路筒2和四 个入射光路筒1连接组合成五光通路结构,反射光路筒2和四个入射光路筒1 相互连通,四个入射光路筒1均匀分布在反射光路筒2的四周并且各入射光路 筒1的轴线与反射光路筒2的轴线相交成夹角e ,每一个入射光路筒1的光线 入射口内都安装有透镜3,在四个反射光路筒2和入射光路筒1的共同结合部分 的内部且靠近每一个入射光路筒1侧分别设有一个平面反射镜8,每一个平面反 射镜8的反射面分别朝向该平面反射镜8靠近的入射光路筒1的光线入射口,每一个平面反射镜8与水平面均有夹角e ,夹角6与夹角B的关系为3 = 9/2。 平面反射镜8为四正棱锥体4的四个侧面,四正棱锥体4的四个侧面的表面 涂有反射层。四正棱锥体4通过支座5安装在反射光路筒2和入射光路筒1的共同结合部分的内部,夹角9为9(f,夹角fJ为45。。反射光路筒2和入射光路筒1为圆筒,透镜3为凸透镜。反射光路筒2、入射光路筒1、支座5的材质为铝;四正棱锥体4的材质为玻璃。实际应用时,从每一个入射光路筒1进来的光线经平面反射镜8反射后全部 进入反射光路筒2,然后投射在摄像机耙面7上,在摄像机靶面7上形成四个图 像区域10、 11、 12、 13,这些区域中的图像经过相应的软件处理后即成为平面 周界全景图像。实施例二参见图l、图2、图5、图6、图7、图8,图中编号与实施例一 相同的,代表的意义相同,其工作过程也基本相同,相同之处不重述,不同之 处是反射光路筒2内部通过轴向挡板6被分为四个反射空间,每一个反射空 间分别与一个入射光路筒1内部连通,每一个平面反射镜8分别位于每一个反 射空间中;轴向挡板6可防止从不同入射光路筒1进来的光线相互干扰,以致 影响反射图像的质量。实施例三参见图9 图12,图屮编号与实施例一相同的,代表的意义相 同,其工作过程也基本相同,相同之处不重述,不同之处是入射光路筒1的 轴线与反射光路筒2的轴线相交成的夹角0为100° ,平面反射镜8与水平面的 夹角e为50。,平面反射镜8为四截正棱锥体4的四个侧面。实施例四参见13 图16,图中编号与实施例二相同的,代表的意义相同, 其工作过程也基本相同,相同之处不重述,不同之处是入射光路筒1的数量 为三个,反射光路筒2和三个入射光路筒1连接组合成四光通路结构,平面反 射镜8为三正棱锥体4的三个侧面,反射光路筒2内部通过轴向挡板6被分为 三个反射空间。以上只列举了一部分实施例,实际设计时可改变入射光路筒1的个数、夹 角e、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360度全景摄像头,含有透镜、平面反射镜和镜头外筒,透镜和平面反射镜安装在镜头外筒中,其特征是:镜头外筒为一个反射光路筒和N个入射光路筒连接组合而成的N+1光通路结构,N为大于等于2的自然数,反射光路筒和入射光路筒相互连通,N个入射光路筒分布在反射光路筒的四周并且各入射光路筒的轴线与反射光路筒的轴线相交成夹角θ,每一个入射光路筒的光线入射口内都安装有透镜,在N个反射光路筒和入射光路筒的共同结合部分的内部且靠近每一个入射光路筒侧分别设有一个平面反射镜,每一个平面反射镜的反射面分别朝向该平面反射镜靠近的入射光路筒的光线入射口,每一个平面反射镜与水平面均有夹角β,夹角β与夹角θ的关系为:β=θ/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书玮
申请(专利权)人:曹书玮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1[中国|河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