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井道框架吊顶的安装结构及安装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28541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3 09: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梯井道框架吊顶的安装结构,包括井道框架和吊顶,井道框架的顶部任意两个对称的侧边上分别设有至少一个第一挂装部,吊顶上对应的设有至少两个第二挂装部,且各第二挂装部一一对应的悬挂定位于各第一挂装部上,以实现吊顶的快速安装。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电梯井道框架吊顶的安装方法,只需要一个人就能轻松完成吊顶的拆装。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电梯井道框架吊顶的安装结构以安装方法,无需紧固件即可将吊顶快速的安装在井道框架的顶部,安装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操作方便。操作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梯井道框架吊顶的安装结构及安装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梯井道框架结构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梯井道框架吊顶的安装结构及安装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电梯是一种服务于规定楼层的固定式升降设备,通常的电梯为了满足高层住宅或写字楼、酒店等的使用要求,一般为载重较大且速度较高。而家用别墅电梯中,用于对于美观性、使用舒适度要求更高,所以平稳无噪音,节电无污染,简易无机房的平台式电梯越来越受到用户的青睐。
[0003]家用电梯不仅要考虑实用舒适性,美观性也同样重要,家用电梯结构中在井道框架的顶部通常需要安装相应的吊顶作为装饰,尤其是纯平台式电梯,由于其没有轿厢,用户站在平台上是可以直接看到井道框架顶部的,如果井道框架顶部没有吊顶作为装饰,那么将严重影响整体美观度。现有的家用电梯中,吊顶的安装通常是在井道框架顶部的土建底部通过膨胀螺钉打入几个挂钩,然后再吊顶的上端连接几根相应的绳索,通过绳索挂在挂钩上实现吊顶的安装;这种吊顶安装结构受限于土建的结构,如果土建下底面为斜面的时候则会严重影响吊顶的安装;另外的,如果井道框架的顶部不是土建而是玻璃顶的时候,那么在如何将吊顶连接在玻璃顶上是个很棘手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解决的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至少一块缺陷,提供一种电梯井道框架吊顶的安装结构及安装方法,无需紧固件即可将吊顶快速的安装在井道框架的顶部,安装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000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梯井道框架吊顶的安装结构,包括井道框架和吊顶,所述井道框架的顶部任意两个对称的侧边上分别设有至少一个第一挂装部,所述吊顶上对应的设有至少两个第二挂装部,且各所述第二挂装部一一对应的悬挂定位于各所述第一挂装部上,以实现所述吊顶的快速安装。
[0006]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之处在于:
[0007]本专利技术结构的吊顶安装结构中,通过在井道框架顶部相应的第一挂装部,吊顶直接通过其上端预装的第二挂装部悬挂安装在第一挂装部上即可,整个过程中不需要借助其他的紧固件或者操作工具,一个人即可轻松完成;并且此结构中,由于吊顶是直接与井道框架的顶部进行安装与土建没关系,因此可以与井道框架一起做成标准件结构,从而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0008]作为改进的,所述第一挂装部为开口朝上的挂钩,所述第二挂装部包括竖向设置的挂板,所述挂板上开设有与所述挂钩相配合的挂孔,且所述挂孔与挂钩之间沿着垂直于所述挂孔的方向可相对滑动。上述改进结构中,吊顶与井道框架顶部通过挂孔与挂钩的方式安装,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并且吊顶挂装完成后还能对其进行适当的位置微调,从而能
够保证吊顶准确的安装至井道框架顶部的中间位置,更好的保证美观性。
[0009]再改进的,所述挂钩包括与所述挂板垂直设置的水平连接板,所述水平连接板的外端与所述井道框架顶部连接,所述水平连接板的内端超出于所述井道框架内侧壁,且所述水平连接板的内端的上表面设有竖向挡板;所述挂孔竖直方向的宽度W大于所述竖向挡板的上端面至所述水平连接板下端面之间的高度H;当所述吊顶的一侧沿着所述水平连接板长度方向水平移动至设定位置时,所述吊顶另一侧的挂孔可以从所述竖向挡板上脱离。上述改进结构中,挂钩为水平设置的L型结构,吊顶挂装时,实际上是通过挂板上的挂孔穿设定位在挂钩的水平连接板上,竖向连接板主要起到水平限位的作用;并且当吊顶的一侧沿着挂钩移动至设定位置时,另一侧可以从相应的挂钩上脱离,拆装方便。
[0010]再改进的,所述吊顶两个相对的侧边上分别设有两个间隔分布且与其平行的挂板,各所述挂板上均设有挂孔;所述挂钩为四个,且四个所述挂钩远离竖向挡板的一端分别安装于所述井道框架的四根立柱上;四个所述挂钩的竖向挡板一端与四个挂孔一一对应;所述吊顶两侧的挂板近吊顶中心一侧的侧壁之间的距离为L1,所述井道框架顶部相对两侧的竖向挡板近所述水平连接板的侧壁之间的距离为L2,且L1>L2。上述改进结构中,挂钩、挂板均为四个,并且四个挂钩连接固定在立柱上,有效保证吊顶与井道框架顶部连接的结构强度。
[0011]再改进的,四根所述立柱上分别可拆卸的连接有固定架,各所述固定架远离所述立柱的一端分别朝着与其相邻的挂钩延伸,且各所述固定架分别与所述吊顶上设置挂板的两侧边平行;各所述水平连接板远离所述竖向挡板的一端垂直的连接于所述固定架远离立柱的一端。上述改进结构中,各个挂钩分别通过相应的固定架连接在井道框架的四根立柱上,既方便挂钩的安装,又给吊顶上的挂孔的挂装操作时提供了更好的操作空间,降低安装难度。
[0012]再改进的,所述固定架为竖向设置且开口呈水平朝向的U型支架,所述U型支架的底板竖向连接在所述立柱的侧壁上,所述U型支架的下侧板水平穿设在所述井道框架顶部的横梁上,所述U型支架的上侧板用于固定所述挂钩。上述改进结构中,将固定架设置成U型支架结构,使其与立柱的安装也更加方便,整体占用空间小,并且能够保证良好的结构强度。
[0013]另外的,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电梯井道框架吊顶的安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4]S1:预先将四个挂钩连接固定在四个U型支架上;
[0015]S2:将连接有挂钩的U型支架分别连接在井道框架的四根立柱的顶部,并且使得四个挂钩呈两两相对的分布在井道框架任意相对的两侧;
[0016]S3:在吊顶顶面上相对的两侧边分别连接两个开有挂孔的挂板;且四个挂孔的位置与四个挂钩位置一一对应;
[0017]S4:将吊顶以挂板在上的位置移动至井道框架的顶部,直至吊顶上的四个挂板分别位于四个挂钩的下方;将吊顶设置挂板的两端记为第一端和第二端,先将吊顶的第一端往上倾斜,并且将第一端的两个挂孔挂装在两个对应的挂钩上;
[0018]S5:将所述吊顶的第一端朝着远离第二端的方向移动一段距离,然后将所述吊顶的第二端往上移动,直至第二端上两个挂孔的上端面超出于对应的两个挂钩的竖向挡板的上端面,接着将所述吊顶的第二端朝着远离第一端的方向移动,直至第二端的两个挂孔分
别穿过两个对应的竖向挡板;
[0019]S6:水平移动吊顶,直至所述吊顶位于井道框架内腔顶部的中间位置,撤去支撑在吊顶下方的作用力,使得吊顶上四个挂孔一一对应的挂装定位在四个挂钩上。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电梯井道框架吊顶的安装结构的局部示意图;
[0021]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电梯井道框架吊顶的安装结构的俯视图;
[0022]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吊顶上的挂板安装于挂钩上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电梯井道框架吊顶的安装结构未装吊顶时的局部示意图;
[0024]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的挂钩与立柱连接结构局部示图的爆炸图;
[0025]图6为本专利技术中吊顶与井道框架安装过程示意图。
[0026]附图标记说明:
[0027]1、井道框架;2、吊顶;3、挂钩;3.1、水平连接板;3.2、竖向挡板; 4、挂板;4.1、挂孔;5、固定架;5.1、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梯井道框架吊顶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井道框架(1)和吊顶(2),所述井道框架(1)顶部任意两个对称的侧边上分别设有至少一个第一挂装部,所述吊顶(2)上对应的设有至少两个第二挂装部,且各所述第二挂装部一一对应的悬挂定位于各所述第一挂装部上,以实现所述吊顶(2)的快速安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井道框架吊顶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挂装部为开口朝上的挂钩(3),所述第二挂装部包括竖向设置的挂板(4),所述挂板(4)上开设有与所述挂钩(3)相配合的挂孔(4.1),且所述挂孔(4.1)与挂钩(3)之间沿着垂直于所述挂孔(4.1)的方向可相对滑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井道框架吊顶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挂钩(3)包括与所述挂板(4)垂直设置的水平连接板(3.1),所述水平连接板(3.1)的外端与所述井道框架(1)顶部连接,所述水平连接板(3.1)的内端超出于所述井道框架(1)内侧壁,且所述水平连接板(3.1)内端内端的上表面设有竖向挡板(3.2);所述挂孔(4.1)竖直方向的宽度W大于所述竖向挡板(3.2)的上端面至所述水平连接板(3.1)下端面之间的高度H;当所述吊顶(2)的一侧沿着所述水平连接板(3.1)长度方向水平移动至设定位置时,所述吊顶(2)另一侧的挂孔(4.1)可以从所述竖向挡板(3.2)上脱离。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梯井道框架吊顶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吊顶(2)两个相对的侧边上分别设有两个间隔分布且与其平行的挂板(4),各所述挂板(4)上均设有挂孔(4.1);所述挂钩(3)为四个,且四个所述挂钩(3)远离竖向挡板(3.2)的一端分别安装于所述井道框架(1)的四根立柱(1.1)上;四个所述挂钩(3)的竖向挡板(3.2)一端与四个挂孔(4.1)一一对应;所述吊顶(2)两侧的挂板(4)近吊顶(2)中心一侧的侧壁之间的距离为L1,所述井道框架(1)顶部相对两侧的竖向挡板(3.2)近所述水平连接板(3.1)的侧壁之间的距离为L2,且L1>L2。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梯井道框架吊顶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四根所述立柱(1.1)上分别可拆卸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文炜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弘威电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