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U形护颈枕抓紧机构用高低调节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285416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3 09: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U形护颈枕抓紧机构用高低调节机构,属于调节机构领域。现有技术无法调节抓紧机构的高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抓紧机构、升降台及升降装置,抓紧机构安装在升降台上,升降装置用于驱动升降台升降从而带动抓紧机构升降,升降装置包括升降座及驱动丝杆,升降座自一侧侧壁开设有升降槽,驱动丝杆竖直设置在升降槽内且顶端自升降座的顶部穿出,升降台位于升降槽内且通过丝杆螺母套设在驱动丝杆上,驱动丝杆的顶端设置有转轮,转轮用于供人操作转动驱动丝杆从而带动升降台升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能够调节抓紧机构高度等优点。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能够调节抓紧机构高度等优点。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能够调节抓紧机构高度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U形护颈枕抓紧机构用高低调节机构


[0001]本技术属于调节机构
,特别涉及一种U形护颈枕抓紧机构用高低调节机构。

技术介绍

[0002]U形护颈枕是一种根据颈部人因工程学设计的、为头颈提供最平均、柔和及真实的支撑的颈枕,可帮助人体头部、颈部呈现自然舒展状态,不阻碍血液循环,避免因小睡引起之颈部及肩部疼痛等作用,对颈椎疾病也有明显的防治作用。U形护颈枕的内胆一般采用具有慢回弹特性和温感记忆特性的记忆棉材料,外部套有贴合平整、手感舒适的布面料枕套,以提高使用舒适性。
[0003]然后,由于采用布面料枕套和记忆棉内胆,记忆棉内胆为非规则弹性体,布面料枕套为非规则柔性体,装配过程很难实现自动化。通常需要人工套袋的方式来完成装配,但人工套袋时需要使劲抓紧U形护颈枕的枕脚,费时费力,效率不高,由此出现了自动化的枕脚抓紧机构,但是在实际操作中,U形护颈枕的规格不同,导致操作的高度会有不同,所以需要能够调节抓紧机构高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U形护颈枕抓紧机构用高低调节机构。
[0005]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U形护颈枕抓紧机构用高低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抓紧机构、升降台及升降装置,所述抓紧机构安装在所述升降台上,所述升降装置用于驱动所述升降台升降从而带动所述抓紧机构升降,所述升降装置包括升降座及驱动丝杆,所述升降座自一侧侧壁开设有升降槽,所述驱动丝杆竖直设置在所述升降槽内且顶端自所述升降座的顶部穿出,所述升降台位于所述升降槽内且通过丝杆螺母套设在所述驱动丝杆上,所述驱动丝杆的顶端设置有转轮,所述转轮用于供人操作转动所述驱动丝杆从而带动所述升降台升降。
[0006]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抓紧机构负责抓紧U形护颈枕的枕脚,需要调节抓紧机构的高度时,工作人员操作转轮来转动驱动丝杆,驱动丝杆转动带动升降台升降,从而使后续的U形护颈枕辅助枕套装配更加便捷、高效,丝杆结构运行平稳,结构简单,而且操作的时候只需要转动转轮即可,省时省力,十分方便。
[0007]在上述的U形护颈枕抓紧机构用高低调节机构中,所述抓紧机构包括支撑块、若干个爪片、伸缩装置及连接结构,所述支撑块用于安装在所述升降台上,所述连接结构包括连接装置和活动装置,所述支撑块开设有用于安装伸缩装置的安装槽,所述连接装置包括若干个双杆连接臂和固定台,所述固定台安装在所述支撑块一侧,所述双杆连接臂与所述爪片一一对应,所述双杆连接臂的第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固定台上,所述双杆连接臂的第二端与所述爪片转动连接,所述活动装置包括连接台、活动柱及连杆,所述双杆连接臂包括第
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内侧,所述连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中部和连接台转动连接,所述活动柱的第一端与所述连接台固定,所述活动柱的第二端依次穿过所述固定台和支撑块连接在所述伸缩装置的输出轴上,所述伸缩装置用于驱动所述活动柱沿自身的长度方向移动使得所述连杆拉动所述连接台,从而带动所述爪片之间相互靠拢或远离。
[0008]在上述的U形护颈枕抓紧机构用高低调节机构中,所述爪片至少设置有三个。
[0009]在上述的U形护颈枕抓紧机构用高低调节机构中,所述爪片环绕所述固定台均匀分布。
[0010]在上述的U形护颈枕抓紧机构用高低调节机构中,所述支撑块底部设置有加强板。
[0011]在上述的U形护颈枕抓紧机构用高低调节机构中,所述升降槽内设置有导向结构,所述导向结构包括四根导向柱,所述升降台贯穿设置有用于供所述导向柱穿设的多个穿设通道,所述穿设通道与所述导向柱一一对应。
[0012]在上述的U形护颈枕抓紧机构用高低调节机构中,所述升降座底部设置有支撑筋板,所述支撑筋板和升降座之间设置有加强筋。
[0013]在上述的U形护颈枕抓紧机构用高低调节机构中,所述支撑筋板底部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设置有多个安装孔。
[0014]在上述的U形护颈枕抓紧机构用高低调节机构中,所述转轮上设置有握把。
[0015]在上述的U形护颈枕抓紧机构用高低调节机构中,所述升降座顶部设置有锁紧块,所述驱动丝杆穿过所述锁紧块,所述锁紧块上设置有用于调节锁紧块松紧度的调节把手。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方便调节抓紧机构高度的优点。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技术中导向结构和升降台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是本技术中抓紧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01、抓紧机构;02、升降台;03、升降装置;04、升降座;05、驱动丝杆;06、升降槽;07、转轮;08、连接孔;09、导向结构;010、导向柱; 011、支撑筋板;012、加强筋;013、连接板;014、握把;015、锁紧块;016、调节把手;017、穿设通道;1、支撑块;2、爪片;3、伸缩装置;4、连接结构;5、连接装置;6、活动装置;7、双杆连接臂;8、固定台;9、连接台;10、活动柱;11、连杆;12、第一连接杆;13、第二连接杆;14、抵接板;15、安装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0022]如图1

图3所示,本U形护颈枕抓紧机构01用高低调节机构包括包括抓紧机构01、升降台02及升降装置03,抓紧机构01安装在升降台02上,升降装置03用于驱动升降台02升降从而带动抓紧机构01升降,升降装置03包括升降座04及驱动丝杆05,升降座04自一侧侧壁开设有升降槽06,驱动丝杆05 竖直设置在升降槽06内且顶端自升降座04的顶部穿出,升降台02位于升降槽 06内且通过丝杆螺母套设在驱动丝杆05上,驱动丝杆05的顶端设置有
转轮07,转轮07用于供人操作转动驱动丝杆05从而带动升降台02升降;为了附图的清楚丝杆螺母没有示意出来。
[0023]进一步细说,抓紧机构01包括支撑块1、若干个爪片2、伸缩装置3及连接结构4,支撑块1用于安装在升降台02上,连接结构4包括连接装置5和活动装置6,支撑块1开设有用于安装伸缩装置3的安装槽15,连接装置5包括若干个双杆连接臂7和固定台8,固定台8安装在支撑块1一侧,双杆连接臂7 与爪片2一一对应,双杆连接臂7的第一端转动连接在固定台8上,双杆连接臂7的第二端与爪片2转动连接,活动装置6包括连接台9、活动柱10及连杆 11,双杆连接臂7包括第一连接杆12和第二连接杆13,第二连接杆13位于第一连接杆12的内侧,连杆11的两端分别与第二连接杆13的中部和连接台9转动连接,活动柱10的第一端与连接台9固定,活动柱10的第二端依次穿过固定台8和支撑块1连接在伸缩装置3的输出轴上,伸缩装置3用于驱动活动柱 10沿自身的长度方向移动使得连杆11拉动连接台9,从而带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U形护颈枕抓紧机构(01)用高低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抓紧机构(01)、升降台(02)及升降装置(03),所述抓紧机构(01)安装在所述升降台(02)上,所述升降装置(03)用于驱动所述升降台(02)升降从而带动所述抓紧机构(01)升降,所述升降装置(03)包括升降座(04)及驱动丝杆(05),所述升降座(04)自一侧侧壁开设有升降槽(06),所述驱动丝杆(05)竖直设置在所述升降槽(06)内且顶端自所述升降座(04)的顶部穿出,所述升降台(02)位于所述升降槽(06)内且通过丝杆螺母套设在所述驱动丝杆(05)上,所述驱动丝杆(05)的顶端设置有转轮(07),所述转轮(07)用于供人操作转动所述驱动丝杆(05)从而带动所述升降台(02)升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U形护颈枕抓紧机构(01)用高低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抓紧机构(01)包括支撑块(1)、若干个爪片(2)、伸缩装置(3)及连接结构(4),所述支撑块(1)用于安装在所述升降台(02)上,所述连接结构(4)包括连接装置(5)和活动装置(6),所述支撑块(1)开设有用于安装伸缩装置(3)的安装槽(15),所述连接装置(5)包括若干个双杆连接臂(7)和固定台(8),所述固定台(8)安装在所述支撑块(1)一侧,所述双杆连接臂(7)与所述爪片(2)一一对应,所述双杆连接臂(7)的第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固定台(8)上,所述双杆连接臂(7)的第二端与所述爪片(2)转动连接,所述活动装置(6)包括连接台(9)、活动柱(10)及连杆(11),所述双杆连接臂(7)包括第一连接杆(12)和第二连接杆(13),所述第二连接杆(13)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杆(12)的内侧,所述连杆(1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连接杆(13)的中部和连接台(9)转动连接,所述活动柱(10)的第一端与所述连接台(9)固定,所述活动柱(10)的第二端依次穿过所述固定台(8)和支撑块(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兰芳杨铭高逸翔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