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锅炉技术领域,提供一种热水锅炉系统,包括:加热装置,具有第一加热端和第二加热端;锅炉本体,锅炉本体包括第一水箱和排烟通道,第一水箱与第一加热端连接;节能器,节能器包括第一换热单元和第二换热单元,第二加热端和排烟通道均与第一换热单元连接,第一水箱与第二换热单元连接,第一换热单元和第二换热单元热耦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热水锅炉系统,利用了锅炉排出的高温烟气的热量,并可以利用内燃机产生热量对其进一步加热,从而提高回水温度,不仅能够回收利用烟气的热量,还能够调节回水温度,提高能量利用率,降低高温气体排放,减少能源浪费。减少能源浪费。减少能源浪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热水锅炉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锅炉
,尤其涉及一种热水锅炉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锅炉是一种能量转换设备,向锅炉输入的能量有燃料中的化学能、电能,锅炉输出具有一定热能的蒸汽、高温水或有机热载体。锅的原义指在火上加热的盛水容器,炉指燃烧燃料的场所,锅炉包括锅和炉两大部分。锅炉中产生的热水或蒸汽可直接为工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提供所需热能,也可通过蒸汽动力装置转换为机械能,或再通过发电机将机械能转换为电能。提供热水的锅炉称为热水锅炉,主要用于生活,工业生产中也有少量应用。产生蒸汽的锅炉称为蒸汽锅炉,常简称为锅炉,多用于火电站、船舶、机车和工矿企业。
[0003]热水锅炉一般可采用内燃机对锅炉内热水进行加热,热水作为热量的载体,为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所用。现有技术中,内燃机产生的蒸汽直接通入到锅炉水箱内,加热热水,但该种方式内燃机和锅炉内产生的高温烟气(一般排烟温度保持在150℃
‑
250℃)所蕴含的热能无法利用,直接排至环境中,导致能量浪费,能源利用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一种热水锅炉系统,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热水锅炉系统中产生的高温烟气无法利用,直接排至环境中,导致能量浪费,能源利用率低的缺陷。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热水锅炉系统,包括:
[0006]加热装置,具有第一加热端和第二加热端;
[0007]锅炉本体,所述锅炉本体包括第一水箱和排烟通道,所述第一水箱与所述第一加热端连接;
[0008]节能器,所述节能器包括第一换热单元和第二换热单元,所述第二加热端和所述排烟通道均与所述第一换热单元连接,所述第一水箱与所述第二换热单元连接,所述第一换热单元和所述第二换热单元热耦合。
[0009]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热水锅炉系统,所述加热装置包括:内燃机,所述第一加热端包括第一排气口,所述第二加热端包括第二排气口。
[0010]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热水锅炉系统,所述节能器包括壳体;
[0011]所述第一换热单元包括依次连接的入水管、换热部件和出水管,所述入水管与所述第一水箱的回水管连通,所述出水管与所述第一水箱连通;
[0012]所述第二换热单元包括设于所述壳体内部的腔体、以及与所述腔体连通的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进气口分别与所述第二加热端和所述排烟通道连接。
[0013]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热水锅炉系统,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包括第一探头、第二探头、第三探头和第四探头,所述第一探头设于所述入水管,所述第二探头设于所述排烟通道,所述第三探头设于所述出气口,所述第四探头设于所述出水管。
[0014]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热水锅炉系统,所述换热部件包括螺旋翅片管。
[0015]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热水锅炉系统,还包括安装台,所述安装台固定于所述第一水箱的顶部,所述节能器设于所述安装台上。
[0016]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热水锅炉系统,还包括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固定于所述第一水箱的顶部,所述安装台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一水箱的端壁,所述安装台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一支架上。
[0017]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热水锅炉系统,还包括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固定于所述第一水箱的侧部,所述加热装置固定于所述第二支架上。
[0018]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热水锅炉系统,还包括第二水箱、阀和流量计,所述第二水箱、所述阀和所述流量计依次与所述第一水箱连接。
[0019]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热水锅炉系统,通过设置节能器,其通过与加热装置的第二加热端以及锅炉本体的排烟通道连接,回收高温烟气,并将高温烟气携带的热量通过第一换热单元和第二换热单元传递给第一水箱回水。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热水锅炉系统,利用了锅炉排出的高温烟气的热量,并可以利用内燃机产生热量对其进一步加热,从而提高回水温度,不仅能够回收利用烟气的热量,还能够调节回水温度,提高能量利用率,降低高温气体排放,减少能源浪费。
附图说明
[00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1]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热水锅炉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节能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3]附图标记:
[0024]10:加热装置;20:锅炉本体;30:节能器;40:温度传感器;50:安装台;60:第一支架;70:第二支架;80:第二水箱;
[0025]11:第一加热端;12:第二加热端;
[0026]21:第一水箱;22:排烟通道;
[0027]31:第一换热单元;32:第二换热单元;33:壳体;34:入水管;35:换热部件;36:出水管;37:腔体;38:进气口;39:出气口;41:第一探头;42:第二探头;43:第三探头;44:第四探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中的附图,对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9]下面结合图1和图2描述本技术的一种热水锅炉系统。该热水锅炉系统包括:
加热装置10、锅炉本体20和节能器30。
[0030]其中,加热装置10具有第一加热端11和第二加热端12;锅炉本体20包括第一水箱21和排烟通道22,第一水箱21与第一加热端11连接;节能器30包括第一换热单元31和第二换热单元32,第二加热端12和排烟通道22均与第一换热单元31连接,第一水箱21与第二换热单元32连接,第一换热单元31和第二换热单元32热耦合。
[0031]具体来说,加热装置10包括:内燃机,第一加热端11包括第一排气口,第二加热端12包括第二排气口。以上的两个排气口可以是设置在同一台内燃机上的,也可以是分别设置在两台不同的内燃机上。即加热装置10采用内燃机的形式,第一排气口为主排气口,内燃机产生的高温气体直接通入到第一水箱21中,用于加热第一水箱21中的水;第二排气口为副排气口,其排气量小于第一排气口,主要用于与排烟通道22的烟气混合后通入节能器30中的第一换热单元31,并与第二换热单元32中的水进行换热。
[0032]一般来说,第一排气口与第二排气口的排气比例8:2或9:1等,可以根据排烟通道22排出的气体温度以及第一排气口的排气流量来判断是否需要开启第二排气口。若第一排气口的排气量较小,则可以打开第二排气口,加大内燃机排气量,避免热量浪费;若排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水锅炉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加热装置,具有第一加热端和第二加热端;锅炉本体,所述锅炉本体包括第一水箱和排烟通道,所述第一水箱与所述第一加热端连接;节能器,所述节能器包括第一换热单元和第二换热单元,所述第二加热端和所述排烟通道均与所述第一换热单元连接,所述第一水箱与所述第二换热单元连接,所述第一换热单元和所述第二换热单元热耦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水锅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包括:内燃机,所述第一加热端包括第一排气口,所述第二加热端包括第二排气口。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水锅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节能器包括壳体;所述第一换热单元包括依次连接的入水管、换热部件和出水管,所述入水管与所述第一水箱的回水管连通,所述出水管与所述第一水箱连通,所述换热部件设于所述壳体内部;所述第二换热单元包括设于所述壳体内部的腔体、以及与所述腔体连通的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进气口分别与所述第二加热端和所述排烟通道连接;所述换热部件中的水与所述腔体中的混合烟气进行换热。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武天林,薛雪菲,车静宇,李曼,孙定中,
申请(专利权)人:金果园老农北京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