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速磨煤机液压缸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276387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7 10: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中速磨煤机液压缸,涉及火电厂燃料制粉设备技术领域,主要目的在于解决活塞液压缸缸头与活塞杆连接导向套处漏油或渗油问题。主要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活塞液压缸;蓄能器,其通过卡箍固定在所述活塞液压缸缸体上;变加载阀块,其与所述蓄能器油口相连并通过紧固件固定在所述活塞液压缸的有杆腔油口处;溢流阀,其固定在所述变加载阀块的上侧安装孔处;泄油油路,其进油孔位于所述活塞液压缸缸头与活塞杆连接的安装导向套及密封圈的位置从外侧数第二道密封环的安装凹槽内并与漏油泄油点相对应,所述泄油油路的出油孔与所述溢流阀泄油口孔道相连,所述溢流阀泄油口孔道通过外接管路与油箱连接。泄油口孔道通过外接管路与油箱连接。泄油口孔道通过外接管路与油箱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速磨煤机液压缸


[0001]本技术涉及火电厂燃料制粉设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中速磨煤机液压缸。

技术介绍

[0002]中速磨煤机是一种高效的原煤制粉设备,从形式上属于轮式磨煤机,通过在轮状磨辊与碗装磨盘相对滚动循环碾压堆积在磨盘上的原煤实现制粉作业,磨辊与磨盘之间的物料碾磨力是由加载力液压系统通过三根液压缸施加力在加载架上最终传递在磨辊上来实现,该液压系统为中速磨煤机提供变化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通过液压系统在液压缸的活塞上下腔形成变加载阻尼系统。
[0003]现有技术的变加载液压缸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件构成,双作用活塞液压缸1、变加载阀块2、蓄能器3以及连接管路。其连接方式如图1所示,蓄能器3通过卡箍固定在液压缸缸体1上,蓄能器3油口通过法兰、管路与变加载阀块2相连,变加载阀块2用紧固件固定在双作用活塞液压缸1有杆腔油口,溢流阀4固定在变加载阀块2的上侧安装孔。活塞杆与双作用活塞液压缸体缸头连接的导向套处是漏油泄油点5。这几部分连接的原理图如图2所示。
[0004]现有技术的活塞液压缸采用双作用活塞缸,由于工作载荷原因,液压缸会在行程范围内某一距离范围内不停的循环往复震荡运动,并且该液压缸全天工作时间长,属于全日制工作制,工作时长及运动方式极易导致液压缸密封件过早磨损出现缝隙,进而出现液压缸导向套处漏油或渗油问题,造成设备及环境的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中速磨煤机液压缸,主要目的在于解决活塞液压缸缸头与活塞杆连接导向套处漏油或渗油问题。
>[000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主要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7]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中速磨煤机液压缸。其包括:
[0008]活塞液压缸;
[0009]蓄能器,其通过卡箍固定在所述活塞液压缸缸体上;
[0010]变加载阀块,其与所述蓄能器油口相连并通过紧固件固定在所述活塞液压缸的有杆腔油口处;
[0011]溢流阀,其固定在所述变加载阀块的上侧安装孔处;
[0012]泄油油路,其进油孔位于所述活塞液压缸缸头与活塞杆连接的安装导向套及密封圈的位置从外侧数第二道密封环的安装凹槽内并与漏油泄油点相对应,所述泄油油路的出油孔与所述溢流阀泄油口孔道的一端相连,所述溢流阀泄油口孔道的另一端通过外接管路与油箱连接。
[0013]如前所述的,所述泄油油路包括与所述进油孔连接的泄油孔道、分别与所述泄油孔道和所述出油孔连接的泄油倾斜孔道;
[0014]所述泄油孔道的一端位于所述活塞液压缸缸头与活塞杆连接的安装导向套及密封圈位置从外侧数第二道密封环的安装凹槽内并与所述进油孔连接,另一端位于所述活塞液压缸缸头与所述变加载阀块的安装面并与所述泄油倾斜孔道连接;
[0015]所述泄油倾斜孔道位于所述变加载阀块与所述活塞液压缸缸头的结合面,所述泄油倾斜孔道的一端与所述泄油孔道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泄油倾斜孔道的另一端与所述出油孔相连。
[0016]如前所述的,在所述进油孔孔径的圆周面上用转床机加工泄油孔道。
[0017]如前所述的,在所述泄油孔道加工完成后,用于所述泄油孔道额外加工的工艺孔用丝堵封堵。
[0018]如前所述的,所述活塞杆外侧安装有防尘罩。
[0019]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中速磨煤机液压缸至少具有下列优点:
[0020]本技术的中速磨煤机液压缸通过设置泄油油路,使从漏油泄油点汇集的油液通过位于所述活塞液压缸缸头及变加载阀块内的泄油油路流至溢流阀泄油口孔道,使泄露的油液依次通过溢流阀泄油口孔道、外接管路最终回到油箱,达到有效解决活塞液压缸缸头与活塞杆连接的安装导向套处的工作时泄油点的液压油外泄问题,进而解决设备及环境污染的问题。
[0021]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现有技术中速磨煤机液压缸的结构示意图一;
[0023]图2是现有技术中速磨煤机液压缸的结构示意图二;
[0024]图3是现有技术中速磨煤机液压缸工作原理图;
[0025]图4是本技术中速磨煤机液压缸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5是本技术泄油油路结构示意图;
[0027]图6是本技术中速磨煤机液压缸工作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更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达成预定专利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技术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0029]如图4所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提出的一种中速磨煤机液压缸,其包括:活塞液压缸1、蓄能器2、变加载阀块3、溢流阀4和泄油油路6。
[0030]如图4至图6所示,所述蓄能器2,其通过卡箍固定在所述活塞液压缸1缸体上。所述变加载阀块3,其与所述蓄能器2油口相连并通过紧固件固定在所述活塞液压缸1的有杆腔油口11处,具体的,蓄能器2油口通过法兰、管路与变加载阀块3的蓄能器安装口31连接。所述溢流阀4,其固定在所述变加载阀块3的上侧安装孔处。所述泄油油路6,其进油孔61位于所述活塞液压缸缸头12与活塞杆13连接的安装导向套及密封圈的位置从外侧数第二道密
封环的安装凹槽内并与漏油泄油点5相对应,所述泄油油路6的出油孔62与所述溢流阀泄油口孔道41相连,所述溢流阀泄油口孔道41通过外接管路与油箱连接。具体的,所述泄油油路6包括与所述进油孔61连接的泄油孔道63、分别与所述泄油孔道63和所述出油孔62连接的泄油倾斜孔道64,所述泄油孔道63的一端位于所述活塞液压缸缸头12与活塞杆13连接的安装导向套及密封圈位置从外侧数第二道密封环的安装凹槽内并与所述进油孔61连接,另一端位于所述活塞液压缸缸头11与所述变加载阀块3的安装面并与所述泄油倾斜孔道64连接;所述泄油倾斜孔道64位于所述变加载阀块3与所述活塞液压缸缸头12的结合面,所述泄油倾斜孔道64的一端与所述泄油孔道63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泄油倾斜孔道64的另一端与所述出油孔62相连。在本技术中,在所述进油孔61孔径的圆周面上用转床机加工泄油孔道63。在所述泄油孔道63加工完成后,用于所述泄油孔道63额外加工的工艺孔用丝堵封堵。泄油孔道63的形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成倾斜孔道或者直线孔道,具体的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进行限制。在本技术中,所述活塞杆12外侧安装有防尘罩7。
[0031]泄油孔道和泄油倾斜孔道具体加工过程如下:在活塞液压缸缸头与活塞杆连接的安装导向套及密封圈的位置,从外侧数第二道密封环的安装凹槽内,加工进油孔,在进油孔孔径的圆周面上用转床机加工泄油孔道,泄油孔道收尾至活塞液压缸缸头与变加载阀块的安装面,加工完毕后,在用于泄油孔道额外加工的工艺孔用丝堵封堵,另外在变加载阀块与活塞液压油缸缸头的结合面上机加工一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速磨煤机液压缸,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活塞液压缸;蓄能器,其通过卡箍固定在所述活塞液压缸缸体上;变加载阀块,其与所述蓄能器油口相连并通过紧固件固定在所述活塞液压缸的有杆腔油口处;溢流阀,其固定在所述变加载阀块的上侧安装孔处;泄油油路,其进油孔位于所述活塞液压缸缸头与活塞杆连接的安装导向套及密封圈的位置从外侧数第二道密封环的安装凹槽内并与漏油泄油点相对应,所述泄油油路的出油孔与所述溢流阀泄油口孔道的一端相连,所述溢流阀泄油口孔道的另一端通过外接管路与油箱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速磨煤机液压缸,其特征在于,所述泄油油路包括与所述进油孔连接的泄油孔道、分别与所述泄油孔道和所述出油孔连接的泄油倾斜孔道;所述泄油孔道的一端位于所述活塞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万鑫张立建刘丛于群樊天奇贾延逊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长春发电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