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梯度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273081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7 10: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梯度炉,包括外壳以及多个加热组件,所述外壳围合内部形成炉腔,所述炉腔中设有支架;多个加热组件排成至少两列依次设置在所述支架上形成第一加热列和第二加热列,增加了加热组件的个数的同时也能够增大加热组件的宽度,使加热组件的宽度大于12mm,能够对较宽的测试板进行加热烤漆,便于测试板的附着力、耐冲击等性能测试。耐冲击等性能测试。耐冲击等性能测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梯度炉


[0001]本技术涉及烘烤
,特别是一种梯度炉。

技术介绍

[0002]烤漆厂喷涂一批板出来,需要拿出一部分测试板放在不同温度去烤,然后拿烤完的测试板做试验,测试附着力、耐腐蚀等,以明确哪个温度下的烤漆效果更好;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传统烘箱法和梯度炉这两种设备来进行烘烤,烘箱法是指用单个烘箱来烘烤相应温度下的测试板,但是要做多温区对比试验时,需要烘烤很多测试板,不同温度下分别烘烤,浪费能源和时间,效率低下;现有的梯度炉由于采用单列温区烘烤,每个加热组件虽然长度较长,但是宽度很小(约12mm),测试板需要放置在加热组件上方进行加热,导致每个测试板的宽度较小,不便于对烘烤完的测试板进行附着力、耐冲击等性能测试。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便于测试板性能测试的梯度炉。
[0004]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梯度炉,包括:外壳以及多个加热组件,所述外壳围合内部形成炉腔,所述炉腔中设有支架;多个加热组件排成至少两列依次设置在所述支架上形成第一加热列和第二加热列,所述加热组件的宽度大于12mm。
[0005]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梯度炉,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由于多个加热组件排成至少两列依次设置在支架上形成第一加热列和第二加热列,增加了加热组件的个数的同时也能够增大加热组件的宽度,使加热组件的宽度大于12mm,能够对较宽的测试板进行加热烤漆,便于测试板的附着力、耐冲击等性能测试。
[0006]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隔热部件采用气凝胶隔热材料,隔热保温效果好。
[0007]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加热组件包括加热块和导热板,所述加热块设置在所述导热板的底部,所述导热板的表面用于放置测试板,所述导热板与所述支架连接,加热块通电后发热,导热板将热量均匀发散,使测试板均匀受热。
[0008]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导流罩,所述导流罩上设有排气口,所述导流罩的竖截面沿所述排气口的方向逐步收窄,引导气体沿排气口方向流动,所述炉腔上部设有开口,所述导流罩与所述外壳活动连接以封堵所述开口,便于打开该导流罩直接在炉腔上方拿取或放置测试板。
[0009]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加热列上和所述第二加热列上分别设有多个导流板,所述导流板与所述支架连接,所述加热组件位于相邻两个所述导流板之间,相邻两个导流板形成一个加热区域,能够减少各个加热区域的温度的相互影响,并且导流板能够将该加热区域的气流向导流罩的排气口引导,并且沿所述第一加热列和所述第二加热列的同一方向,所述导流板的高度依次增加或减小,所述加热组件的加热温度依次增大或
减小;随着加热组件温度的增大或减小,加热区域的气流流速增大或减小,因此需要使导流板的高度依次增加或减小,以较好的引导气流的流动,减少多个加热区域之间气流的相互影响。
[0010]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外壳的侧部开设有第一炉门和第二炉门以分别连通外界与所述炉腔,所述第一炉门靠近所述第一加热列,所述第二炉门靠近所述第二加热列,便于使用者通过第一炉门/第二炉门向第一加热列/第二加热列拿取或放置个别测试板,无需打开导流罩,减少对其他正在进行加热的测试板的影响。
[0011]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支架的下方设有与所述炉腔相互隔绝的容置腔,所述容置腔中设有能够与外部终端设备电连接的温控模块,所述温控模块与多个所述加热组件分别电连接,通过外部终端设备可对多个加热组件一一进行温度控制,设定一定的温度以及增温速率。
[0012]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每个所述加热组件上设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温控模块电连接,温度传感器可将加热组件的实际温度反馈给温控模块和外部终端设备,便于使用者实时了解加热情况。
[0013]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外壳的下半部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以分别连通外界与所述容置腔,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处分别设有风扇,以对容置腔中的部件进行通风散热,提高使用寿命。
[0014]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1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说明;
[0016]图1是梯度炉的剖面主视结构图;
[0017]图2是梯度炉的剖面俯视结构图;
[0018]图3是梯度炉的剖面左视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技术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
[002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0022]参照图1至图3,本技术实施例的梯度炉,包括外壳以及多个加热组件20,外壳围合内部形成炉腔10,炉腔10中设有支架11;多个加热组件20排成至少两列依次设置在支架11上形成第一加热列21和第二加热列22,增加了加热组件20的个数的同时也能够增大加热组件20的宽度,使加热组件20的宽度大于12mm,能够对较宽的测试板进行加热烤漆,便于测试板的附着力、耐冲击等性能测试。
[0023]在某些实施例中,隔热部件23采用气凝胶隔热材料,隔热保温效果好;也可以采用玻璃纤维、真空板等隔热材料。
[0024]在某些实施例中,加热组件20包括加热块和导热板,加热块设置在导热板的底部,导热板的表面用于放置测试板,导热板与支架11连接,加热块通电后发热,导热板将热量均匀发散,使测试板30均匀受热;加热块可采用石墨烯材质,加热效果好。
[0025]在某些实施例中,还包括导流罩12,导流罩12上设有排气口13,导流罩12的竖截面沿排气口13的方向逐步收窄,引导气体沿排气口13方向流动,炉腔10上部设有开口,导流罩12与外壳活动连接以封堵该开口,便于打开该导流罩12直接在炉腔上方拿取或放置测试板30;导流罩12与外壳之间可采用铰接或枢接以便于导流罩的开合。
[0026]在某些实施例中,第一加热列21和第二加热列22相互平行,第一加热列21上和第二加热列22上分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梯度炉,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围合内部形成炉腔(10),所述炉腔(10)中设有支架(11);多个加热组件(20),排成至少两列依次设置在所述支架(11)上形成第一加热列(21)和第二加热列(22),所述加热组件(20)的宽度大于12mm。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梯度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组件(20)的四周设有隔热部件(2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梯度炉,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部件(23)采用气凝胶隔热材料。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梯度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组件(20)包括加热块和导热板,所述加热块设置在所述导热板的底部,所述导热板的表面用于放置测试板(30),所述导热板与所述支架(11)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梯度炉,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流罩(12),所述导流罩上设有排气口(13),所述导流罩(12)的竖截面沿所述排气口(13)的方向逐步收窄,所述炉腔(10)上部设有开口,所述导流罩(12)与所述外壳活动连接以封堵所述开口。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梯度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热列(21)上和所述第二加热列(22)上分别设有多个导流板(14),所述导流板(14)与所述支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辉王日照陈朝燕徐文玲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易测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