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接装配电芯的电动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262538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7 10: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直接装配电芯的电动汽车,包括:电池模块组,用于组装成下车身,包括电池框架、以及设置于电池框架内的电芯与高压附件;上车身,上车身安装在电池模块组上;以及扭力盒,扭力盒安装在电池模块组上;其中,电池框架两侧与上车身的连接处为多层的梯形结构,上车身的每层梯形结构上均设有与上车身相互配合连接的连接点。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将电池模块组中的电池框架与上车身的连接处设置为多层梯形结构,再通过在每层梯形结构上设置与上车身配合连接的连接点,只需通过连接点即可连接电池模块组与上车身,便于上车身直接与电池模块组直接连接,在电池模块组组装成下车身后可以在总线上直接与上车身组装成型。总线上直接与上车身组装成型。总线上直接与上车身组装成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直接装配电芯的电动汽车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直接装配电芯的电动汽车。

技术介绍

[0002]电动汽车,动力电池通过螺接、卡接等固定形式与下车身地板连接,车身与电池包为独立结构,电池包壳体与车身下地板结构、功能存在冗余设计。独立的电池包结构,整体重量占普通乘用车整车总重量的20~30%左右,占比较大。但又受零部件性能要求,电池包壳体的轻量化设计难,对整车续驶里程优化提升效果小。电池包布置在下车身地板下,Z向空间占用大,下地板离地高,侵占了整车的室内空间。
[0003]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现有的电动汽车一般将电池集成在下车身上,以节约汽车的Z向空间,在上下车身分离设计的汽车中,电池模块组作为下车身的一个重要组件,需要直接与上车身连接,目前的连接结构十分复杂,不便于直接在总线上进行组装,同时,在设计上车身结构时,需要根据电池模块组的结构来设计或者设计完成后重新设计下车身。
[0004]有鉴于此,特提出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直接装配电芯的电动汽车,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提出的技术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直接装配电芯的电动汽车,包括:
[0007]电池模块组,用于组装成下车身,包括电池框架、以及设置于电池框架内的电芯与高压附件;
[0008]上车身,上车身安装在电池模块组上;
[0009]以及扭力盒,扭力盒安装在电池模块组上;
[0010]其中,电池框架两侧与上车身的连接处为多层的梯形结构,上车身的每层梯形结构上均设有与上车身相互配合连接的连接点。
[0011]本申请为了节约汽车的Z向空间做了以下设计:1、将电芯、高压附件集成在汽车的下车身内;2、将常规汽车的地板结构作为电池框架的上封盖;通过以上两种设计避免了电池包结构侵占了底盘空间,优化整个汽车的Z向空间,减少整车零部件的数量,降低整车开发费用及制造成本,实现整车轻量化设计,提高续驶里程。
[0012]在本方案中,通过将电芯以及高压附件组装在电池框架内,集成为电池模块组作为下车身的一部分,扭力盒安装在电池模块组能防止汽车撞击所产生的力矩损伤电池模块组,提高了电动汽车的安全性,上车身直接与电池模块组相连接,将电池模块组中的电池框架与上车身的连接处设置为多层梯形结构,再通过在每层梯形结构上设置与上车身配合连接的连接点,只需通过连接点即可连接电池模块组与上车身,便于上车身直接与电池模块组直接连接,在电池模块组组装成下车身后可以在总线上直接与上车身组装成型;同时,由于连接点设置于电池框架两侧的每层梯形结构上,因而在上车身的X方向的长度不发生变
化时,其连接结构也无需进行重新设计,更加不需要改变下车身的结构设计,因而便于汽车上车身的研发设计。
[0013]在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中,电动汽车还包括:地板,地板盖设于电池框架上;电池框架由支架体型材拼接呈口字形,电池框架与地板围设成电池安装腔,高压附件与电芯设置于电池安装腔内,高压附件与电芯电连接,用于为电芯充电。
[0014]在本方案中,通过将地板直接封装在电池框架上,地板既作为常规汽车的地板结构,同时也作为电池安装腔的顶部封装板,能够进一步减少汽车下车身中Z方向空间的占用,同时将高压附件以及电芯安装在电池框架内,实现电芯、高压附件集成在下车身上,电池框架与地板能够为电芯以及高压附件提供保护效果,高压附件与电芯电连接,同时也与充电接口电连接,通过充电接口与外界充电桩或其他可为电芯充电电源连接,进而实现为电芯高压充电。
[0015]在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中,支架体型材上设有地板连接点,地板通过地板连接点与电池框架相连接,地板连接点采用螺栓连接结构。
[0016]在本方案中,通过在电池框架的支架体型材上设置地板连接点,再通过连接点连接地板,因而地板的四周能够得到电池框架的支架体型材的有效支撑,同时电池腔体内也可以设置其他支撑件为地板提供支撑效果。
[0017]在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中,地板上通过涂胶固定有座椅安装组件,座椅安装组件包括:第一横梁、第二横梁、第三横梁以及安装座,第一横梁、第二横梁、第三横梁的两端均设置在电池框架上,其中,安装座设置在第一横梁与第二横梁上,第一横梁、第二横梁以及第三横梁相互平行。
[0018]在本方案中,通过设置座椅安装组件,便于汽车在组装时直接安装座椅,通过将第一横梁、第二横梁、第三横梁的两端直接安装在电池框架上,使得电池框架能够为第一横梁、第二横梁、第三横梁提供有效支撑,通过在第一横梁与第二横梁上设置安装座,便于直接安装汽车中的前排座椅,后排座椅可以直接安装在第三横梁上,为了更好的为后排座椅提供支撑力,第三横梁上还可设置两根纵梁,纵梁的两端分别安装在第三横梁以及电池框架的支架体上,从而更好的为汽车的后排座椅提供支撑力。
[0019]在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中,电池模块组的前后两端各设有一个线束接口,线束接口上设置有供电接口以及冷却接口,其中,供电接口与电芯以及高压附件电连接,冷却接口与电池模块组的冷却结构相连通。
[0020]在本方案中,通过将供电接口以及冷却接口集成在线束接口上,能够避免在电池模块组上加装各种类型的接口,同时供电接口直接与电芯以及高压附件以及充电接口电连接,进而能够实现为电芯充电,冷却接口与冷却接口连通,能够为电池模块组提供冷却效果,便于提升电池模块组中电芯的性能,同理,线束接口还可安装其他与电池模块组相连接的结构,本文不再过多赘述。
[0021]在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中,冷却结构包括设置于地板内的冷却水道,用于冷却电芯与高压附件;冷却接口包括进水口以及出水口,分别与冷却水道的两端相连通,进水口与出水口用于进出换热介质。
[0022]在本方案中,通过将电池模块组的冷却结构集成在地板内,即在地板内设置冷却水道,能够进一步的节约汽车的Z向空间,通过在地板内设计冷却水道,再通过线束接口上
的进水口与出水口与汽车的冷却系统相连通,通过冷却系统冷却的换热介质吸收电池模块组内电芯以及高压附件所散发的热量,进而实现对电池模块组保温的效果,因而能够有效的提升电池模块组的性能。
[0023]在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中,电池框架与上车身的连接处为上下两层梯形结构,电池框架左右两侧各设有一组连接上车身的连接点,每组连接点均包括设置在上层的三个第一连接点和设置在下层的五个第二连接点,第一连接点用于与上车身上的右门槛梁或左门槛梁连接,第二连接点用于与上车身上的门槛内板相连接。
[0024]在本方案中,通过将电池框架的两侧设置成上下两层梯形接口,并在上下两层上分别设置第一连接点与第二连接点,通过左侧第一连接点与左门槛相连接、右侧的第一连接点与右门槛相连接、第二连接点与上车身的门槛内板连接;通过两层连接点分别与上车身的不同部件相连接,能够提高连接的稳定性,同时,提高了在汽车整车在总线上上下车身组装时的效率,
[0025]在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中,高压附件包括车载充电器、高压配电盒以及直流转换器,其中车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直接装配电芯的电动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模块组,用于组装成下车身,包括电池框架、以及设置于电池框架内的电芯与高压附件;上车身,所述上车身安装在所述电池模块组上;以及扭力盒,所述扭力盒安装在所述电池模块组上;其中,所述电池框架两侧与所述上车身的连接处为多层的梯形结构,所述上车身的每层所述梯形结构上均设有与所述上车身相互配合连接的连接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直接装配电芯的电动汽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地板,所述地板盖设于所述电池框架上;所述电池框架由支架体型材拼接呈口字形,所述电池框架与所述地板围设成电池安装腔,所述高压附件与所述电芯设置于所述电池安装腔内,所述高压附件与所述电芯电连接,用于为所述电芯充电。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直接装配电芯的电动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体型材上设有地板连接点,所述地板通过地板连接点与所述电池框架相连接,所述地板连接点采用螺栓连接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直接装配电芯的电动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地板上通过涂胶固定有座椅安装组件,所述座椅安装组件包括:第一横梁、第二横梁、第三横梁以及安装座,所述第一横梁、所述第二横梁、所述第三横梁的两端均设置在所述电池框架上,其中,所述安装座设置在所述第一横梁与所述第二横梁上,所述第一横梁、第二横梁以及第三横梁相互平行。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直接装配电芯的电动汽车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模块组的前后两端各设有一个线束接口,所述线束接口上设置有供电接口以及冷却接口,其中,所述供电接口与所述电芯以及所述高压附件电连接,所述冷却接口与所述电池模块组的冷却结构相连通。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直接装配电芯的电动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地板内的冷却水道,用于冷却所述电芯与所述高压附件;所述冷却接口包括进水口以及出水口,分别与所述冷却水道的两端相连通,所述进水口与所述出水口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焦艳张在长左猛
申请(专利权)人:阿尔特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