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氧广藿香烯及其组合物在制备预防和/或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药物中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257947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7 09: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具体涉及环氧广藿香烯及其组合物在制备预防和/或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药物中的应用,属于医药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环氧广藿香烯及其组合物在制备预防和/或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药物中的应用。一方面,本发明专利技术发现环氧广藿香烯单独使用具有抑制肝细胞脂肪肝变性与损伤的作用,可应用于预防和/或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药物中。另一方面,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环氧广藿香烯与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药物联合应用,具有协同增强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作用,能够提高临床药物的使用效率和范围。高临床药物的使用效率和范围。高临床药物的使用效率和范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环氧广藿香烯及其组合物在制备预防和/或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药物中的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医药
,具体涉及环氧广藿香烯及其组合物在制备预防和/或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药物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0002]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是一种与胰岛素抵抗和遗传易感密切相关的代谢应激性肝损伤,以弥漫性肝细胞脂肪变为主要特征,伴随肝细胞慢性炎症和凋亡。疾病谱包括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肝硬化和肝细胞癌。NAFLD不仅会导致肝脏受损,还与代谢综合征、2型糖尿病(T2DM)、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以及结直肠肿瘤等的高发密切相关。随着肥胖和代谢综合征的流行,NAFLD已成为我国第一大慢性肝病以及健康体检肝脏生物化学指标异常的首要原因。
[0003]当前NAFLD的治疗以改变生活方式为主,但患者依从性差,仍需要药物进行干预。现有治疗NAFLD药物主要是针对代谢综合征的药物,包括他汀、吡格列酮、二甲双胍等。他汀可降低NAFLD和NASH患者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水平以防治心血管事件。吡格列酮可改善NASH患者血清生物化学指标和肝脏组织学病变。二甲双胍可改善NAFLD合并T2DM患者的胰岛素抵抗、降低血糖和辅助减肥。但这些药物的安全性尚待明确。他汀使用过程中常出现的无症状性、孤立性血清谷丙转氨酶增高。应用吡格列酮会出现体重的显著增加,明显水肿。二甲双胍治疗中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腹泻、恶心、胃胀、消化不良等反应。为克服这些药物的不良反应,降低剂量是最直接有效的途径,但随着剂量的降低,药效和有效时间亦随之下降。
[0004]因此,筛选出安全高效的治疗NAFLD药物及其组合物,是目前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环氧广藿香烯及其组合物在制备预防和/或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药物中的应用。
[0006]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进行实现的:
[0007]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环氧广藿香烯在制备预防和/或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药物中的应用。
[0008]环氧广藿香烯属于薁类化合物(具有典型的五元环与七元环骈合而成的芳香骨架),本专利技术通过研究发现环氧广藿香烯具有抑制肝细胞脂肪肝变性与损伤的作用,可应用于预防和/或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药物中。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应用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环氧广藿香烯的结构式如式(Ⅰ)所示:
[0010][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应用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药物的剂型包括口服制剂、注射剂、吸入剂和外用制剂。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应用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非酒精性脂肪肝为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或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0013]所述的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是指以大泡性或大泡为主的脂肪变累及5%以上肝细胞为主要特征的肝脏病理变化,可伴有轻度非特异性炎症。所述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是指以5%以上的肝细胞脂肪变合并小叶内炎症和肝细胞气球样变性为主要特征的肝脏病理变化,可合并或不合并肝纤维化。
[0014]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包含环氧广藿香烯的组合物在制备预防和/或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药物中的应用;优选地,所述组合物还包括与环氧广藿香烯没有拮抗作用的药物和/或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
[0015]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研究发现环氧广藿香烯可以与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药物(与其没有拮抗作用的药物)联合应用,具有协同增强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作用。
[0016]优选地,所述与环氧广藿香烯没有拮抗作用的药物包括瑞舒伐他汀和吡格列酮中的至少一种。
[0017]优选地,所述组合物中,所述与环氧广藿香烯没有拮抗作用的药物与所述环氧广藿香烯的质量比为(10~40):(10~40),更优选地,与环氧广藿香烯没有拮抗作用的药物与环氧广藿香烯的质量比为1:1。
[0018]优选地,本专利技术包含环氧广藿香烯的组合物可应用于预防和/或治疗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或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0019]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0]本专利技术公开了环氧广藿香烯及其组合物在制备预防和/或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药物中的应用。一方面,本专利技术首次发现环氧广藿香烯具有抑制肝细胞脂肪肝变性与损伤的作用,因此,可将其应用于预防和/或治疗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环氧广藿香烯与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药物联合应用,具有协同增强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作用,提高了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治疗药物在药物领域的使用效率和使用范围。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实施例1中环氧广藿香烯(PAO)对高脂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肝小鼠的作用;其中,图A为苏木素伊红(H&E)与油红O(Oil red O)染色的肝脏病理切片图,图B为血清ALT水平,图C为血清AST水平,图D为肝脏TC含量;图E为肝脏TG含量;
[0022]图2为实施例2中环氧广藿香烯(PAO)对游离脂肪酸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细
胞的作用;其中,图A为细胞上清液ALT水平,图B为细胞上清液AST水平,图C为细胞TC含量,图D为细胞TG含量;
[0023]图3为实施例3中环氧广藿香烯(PAO)与瑞舒伐他汀(RSV)单独或联合干预对游离脂肪酸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细胞的作用;其中,图A为细胞上清液ALT水平及联合用药指数图,图B为细胞上清液AST水平及联合用药指数图,图C为细胞TC含量及联合用药指数图,图D为细胞TG含量及联合用药指数图;
[0024]图4为实施例4中环氧广藿香烯(PAO)与吡格列酮(PGZ)单独或联合干预对游离脂肪酸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细胞的作用;其中,图A为细胞上清液ALT水平及联合用药指数图,图B为细胞上清液AST水平及联合用药指数图,图C为细胞TC含量及联合用药指数图,图D为细胞TG含量及联合用药指数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更好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
[0026]实施例中所用的试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0027]实施例中ALT和AST的水平与TC和TG的含量是利用生化检测试剂盒测定,试剂盒购于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具体操作步骤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0028]环氧广藿香烯(PAO)源于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成药性研究实验室,纯度均大于95%;瑞舒伐他汀(RSV)购自英国AstraZeneca公司;吡格列酮(PGZ)购自万邦医药。
[0029]本专利技术药物通过计算联合指数(CI)判断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联合指数(CI)用CompuSyn(Version 1.0)软件进行计算并导出结果。依据Chou

Talalay(周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环氧广藿香烯在制备预防和/或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药物中的应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环氧广藿香烯的结构式如式(Ⅰ)所示: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的剂型包括口服制剂、注射剂、吸入剂和外用制剂。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非酒精性脂肪肝为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或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5.一种包含环氧广藿香烯的组合物在制备预防和/或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药物中的应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煜洪李梦瑶苏子仁关凤坤罗慧娟吴嘉振陈丽萍黄宁韦桂兰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广州中医药大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