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的混动系统和车辆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257158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7 09: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辆的混动系统和车辆,车辆的混动系统包括:发动机;第一驱动电机;主离合器,主离合器具有输入端、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变速器,变速器包括第一输入轴、第二输入轴、第一行星排、第二行星排和输出件,第一行星排包括第一太阳轮、第一行星轮、第一行星架和第一齿圈,第二行星排包括第二太阳轮、第二行星轮、第二行星架和第二齿圈。由此,通过在离合器中设置多个输出端,在变速器中设置行星排,从而可以使混动系统的结构更加紧凑,可以使车辆具有多种工作模式和挡位数,可以实现双动力无级变速。以实现双动力无级变速。以实现双动力无级变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的混动系统和车辆


[0001]本技术涉及车辆
,尤其是涉及一种车辆的混动系统和车辆。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新排放法规的颁布落实,以及石油能源消耗的不断增加,传统燃油车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油电混合动力驱动已经成为新能源车辆发展的方向。
[0003]现有技术中,车辆的油电混动系统中的挡位齿轮纵向长度较长,无法布置在空间有限的车型上,同时现有的混动系统结构无法实现无级变速。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了一种车辆的混动系统,该车辆的混动系统可以使结构更加紧凑,可以使工作性能更优。
[0005]本技术进一步地提出了一种车辆。
[0006]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辆的混动系统,包括:发动机;第一驱动电机;主离合器,所述主离合器具有输入端、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所述输入端选择性地接合所述第一输出端和所述第二输出端,所述输入端与所述发动机接合;变速器,所述变速器包括第一输入轴、第二输入轴、第一行星排、第二行星排和输出件,所述第一输入轴与所述第一输出端相连接,所述第二输入轴与所述第二输出端相连接,所述第一输入轴和所述第二输入轴中的一个与所述第一驱动电机传动连接;所述第一行星排包括第一太阳轮、第一行星轮、第一行星架和第一齿圈,所述第一行星轮设置于所述第一行星架上且啮合在所述第一太阳轮和所述第一齿圈之间,所述第一太阳轮设置于所述第一输入轴,所述第一行星架设置于所述第二输入轴;所述第二行星排包括第二太阳轮、第二行星轮、第二行星架和第二齿圈,所述第二行星轮设置于设置于所述第二行星架上且啮合在所述第二太阳轮和所述第二齿圈之间,所述第二太阳轮选择性地固定,所述第二齿圈设置于所述第二输入轴,所述第二行星架与所述第一齿圈传动连接,所述输出件与所述第二行星架传动连接。
[0007]由此,通过在离合器中设置多个输出端,在变速器中设置行星排,从而可以使混动系统的结构更加紧凑,可以使车辆具有多种工作模式和挡位数,可以实现双动力无级变速。
[0008]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变速器包括:壳体和副离合器,所述副离合器固定在所述壳体内,所述副离合器选择性地接合所述第二太阳轮。
[0009]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变速器还包括:电机轴,所述电机轴与所述第一驱动电机传动连接,所述电机轴上设置有电机输入齿轮,所述第一输入轴上设置有第一输入齿轮,所述电机输入齿轮与所述第一输入齿轮啮合。
[0010]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输入轴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输出端相连接,所述第一输入轴另一端设置有所述第一输入齿轮,所述第一行星排和所述第二行星排位于所述第一输入轴的两端之间。
[0011]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变速器还包括:电机轴,所述电机轴与所述第
一驱动电机传动连接,所述电机轴上设置有电机输入齿轮,所述第二输入轴上设置有第二输入齿轮,所述第二输入齿轮与所述电机输入齿轮啮合。
[0012]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输入轴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输出端相连接,所述第二输入齿轮位于所述第二输入轴的一端和所述第一行星排之间。
[0013]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输出轴,所述输出件设置于所述输出轴的一端,所述输出轴的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一行星排和所述第二行星排之间,所述输出轴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齿圈相连接。
[0014]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驱动电机集成在所述变速器上,所述第一驱动电机内形成有容纳腔,所述主离合器集成在所述第一驱动电机且位于所述容纳腔内。
[0015]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第二驱动电机;前差速器;后差速器,所述后差速器和所述前差速器中的一个与所述输出件传动连接且另一个与所述第二驱动电机传动连接。
[0016]根据本技术的车辆,包括上述的车辆的混动系统。
[0017]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18]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19]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辆的混动系统局部示意图;
[0020]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辆的混动系统局部示意图;
[0021]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辆的混动系统局部示意图;
[0022]图4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辆的混动系统局部示意图。
[0023]附图标记:
[0024]100、混动系统;
[0025]10、发动机;
[0026]20、第一驱动电机;21、容纳腔;
[0027]30、主离合器;31、输入端;32、第一输出端;33、第二输出端;
[0028]40、变速器;41、第一输入轴;411、第一输入齿轮;42、第二输入轴;421、第二输入齿轮;43、第一行星排;431、第一太阳轮;432、第一行星轮;433、第一行星架;434、第一齿圈;44、第二行星排;441、第二太阳轮;442、第二行星轮;443、第二行星架;444、第二齿圈;45、输出件;46、副离合器;47、电机轴;471、电机输入齿轮;48、输出轴;
[0029]50、第二驱动电机;60、前差速器;70、后差速器;80、电池组件;90、车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
[0031]下面参考图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辆的混动系统。
[0032]结合图1

图4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辆的混动系统100可以主要包括:发动机10、第一驱动电机20和主离合器30,其中,车辆的混动系统100包括主离合器30,主离合器30在车辆的混动系统100中设置于发动机10和变速器40之间,用以切断或传递发动机10向变速器40输入的动力。
[0033]另外,主离合器30具有输入端31,输入端31与发动机10接合。具体的,发动机10和主离合器30的输入端31结合,一方面,可以保证发动机10和主离合器30的连接单一稳定,可以使发动机10的输出动力通过主离合器30的输入端31向变速器40传递,可以保证车辆的混动系统100传递动力的工作可靠性,另一方面,可以使发动机10的输出动力直接地传递至主离合器30的输入端31,可以减少发动机10的输出动力在传递至主离合器30时的损耗,可以提高发动机10输出动力的传输效率。
[0034]进一步地,主离合器30设置有第一输出端32和第二输出端33,并且输入端31选择性地接合第一输出端32和第二输出端33。具体的,通过输入端与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选择性地接合,可以使车辆的动力通过不同的路径进行传递,从而实现车辆的不同工作模式,从而可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的混动系统(100),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动机(10);第一驱动电机(20);主离合器(30),所述主离合器(30)具有输入端(31)、第一输出端(32)和第二输出端(33),所述输入端(31)选择性地接合所述第一输出端(32)和所述第二输出端(33),所述输入端(31)与所述发动机(10)接合;变速器(40),所述变速器(40)包括第一输入轴(41)、第二输入轴(42)、第一行星排(43)、第二行星排(44)和输出件(45),所述第一输入轴(41)与所述第一输出端(32)相连接,所述第二输入轴(42)与所述第二输出端(33)相连接,所述第一输入轴(41)和所述第二输入轴(42)中的一个与所述第一驱动电机(20)传动连接;所述第一行星排(43)包括第一太阳轮(431)、第一行星轮(432)、第一行星架(433)和第一齿圈(434),所述第一行星轮(432)设置于所述第一行星架(433)上且啮合在所述第一太阳轮(431)和所述第一齿圈(434)之间,所述第一太阳轮(431)设置于所述第一输入轴(41),所述第一行星架(433)设置于所述第二输入轴(42);所述第二行星排(44)包括第二太阳轮(441)、第二行星轮(442)、第二行星架(443)和第二齿圈(444),所述第二行星轮(442)设置于所述第二行星架(443)上且啮合在所述第二太阳轮(441)和所述第二齿圈(444)之间,所述第二太阳轮(441)选择性地固定,所述第二齿圈(444)设置于所述第二输入轴(42),所述第二行星架(443)与所述第一齿圈(434)传动连接,所述输出件(45)与所述第二行星架(443)传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混动系统(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器(40)包括:壳体和副离合器(46),所述副离合器(46)固定在所述壳体内,所述副离合器(46)选择性地接合所述第二太阳轮(44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混动系统(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器(40)还包括:电机轴(47),所述电机轴(47)与所述第一驱动电机(20)传动连接,所述电机轴(47)上设置有电机输入齿轮(47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逢春华煜刘汉涛张程士梅树求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