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24170 阅读:1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扫描装置,用以扫描一文件的影像,其包含有一壳体、至少一反射面、一基板、多个点光源及一影像感测元件。壳体的顶面开设一狭缝,反射面设置于壳体内,且延伸于狭缝的一侧边缘,并朝向狭缝。基板固定于反射面的一侧边缘,而点光源固定于基板上,并沿着平行于狭缝的方向间隔排列。其中各点光源用以朝向反射面投射一扫描光,使扫描光被反射之后通过狭缝投射于文件表面,被反射形成一影像光,再通过狭缝进入壳体中。影像感测元件设置于壳体中,用以接收被文件所反射的影像光而转换为一影像数据。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有效使得发光二极管等点光源所发出的光线的光强度均匀化,且能有效降低制造成本高及冷阴极管不易操作的问题。(*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扫描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用多个点光源投射扫描光的扫描装置。
技术介绍
扫描装置的主要构成元件包含影像感测元件、发光元件及光学元件,其中 光学元件主要用来反射、折射或是聚焦,以改变光线行进路径,将光线聚焦于 特定区域。发光元件用来投射扫描光,使扫描光落在文件表面,扫描光被文件 表面反射形成影像光,再由影像感测元件接收而转换为影像数据。由于影像感测元件必须接收到影像光后,才能获取影像并转换为影像数 据,因此发光元件发出的光线频谱及强度便非常重要。光线频谱必须落在预定 范围内,被反射的影像光才能正确呈现被扫描文件的影像的色彩,使影像感测 元件获取正确影像。而光强度除了必须足够,使反射形成的影像光的光强度足 以让影像感测元件正确获取之外,光强度也必须平均分布,以免造成明暗不^ 致的现象。由于影像感测元件呈现细长型,且影像感测元件也是通过一个狭缝 扫过页面来获取整个页面影像,因此理想的发光元件为线光源,传统上多以冷 阴极管来作为发光元件,以获得一个光强度分布平均的线光源,并提供理想的 白光。但是冷阴极管有其缺点存在,冷阴极管的操作电压高且初始启动电压更 高,必须通过整流电路提供高电压来驱动冷阴极管,使得扫描装置成本提升。 其次,冷阴极管启动之后,必须等待一段时间后,发出的光强度才会趋向稳定, 也就是说使用冷阴极管的扫描装置在开机后,必须等待一段时间进行暖机,才 能进行作业。另外,冷阴极管发光强度受到温度影响极大。若扫描装置持续作 业后造成冷阴极管温度提升,则其发出的光强度也会出现变化,甚至出现频谱 飘移,使发出的光线不再是理想白光,导致扫描装置连续工作下的影像扫描质 量不一致。除了冷阴极管可提供理想白光之外,发光二极管也可提供理想白光,因此也被应用于扫描装置中作为提供扫描光的发光元件。发光二极管也不限定于可发出理想白光的白光LED,例如中国台湾专利TW518877号技术案的扫描仪不直接提供白光,而是依序红、绿、蓝光,以单色影像感测元件分别获取 不同颜色的影像,再合成为彩色影像,解决白光LED及彩色影像感测元件成本 高的问题。但是发光二极管为点光源,发出的光线沿着一圆锥空间分布,且光强度随 着距离递减,若要涵盖到整个扫描区域,必须将发光二极管排列为一长阵列, 才能使发出的光线涵盖整个扫描区域。但是发光二极管阵列中相邻二发光二极 管之间的区域仅能靠空气的散射作用,产生微弱的光通量。因此若直接以发光 二极管阵列投射扫描光,扫描区域接收的光强度会不一致,前述的TW518877 号就没有针对光强度不一致提出解决方案。针对发光二极管无法提供线光源的问题,现有的方法是利用棱镜、透明 柱等元件作为导光元件,以发光二极管于导光元件的两端投射光线,在通过导 光元件的导引及折射,使光线均匀地由导光元件的侧面投射而出,例如中国台 湾专利TW549768号、TWI253840号专利案,分别提出利用导光元件的设计, 将发光二极管转换为线光源。导光元件的设计仍有其缺点,光线在导光元件中 行进,就会出现快速衰退现象,因此导光元件的长度势必受限,使得可扫描文 件页面宽度不易提升。此外,发光二极管运作时产生的高热,此高热容易使导 光元件的材质劣化,使其材质由无色透明转为不透明或是开始出现颜色,而失 去导光效果,因此采用导光元件的设计仍无法有效解决利用发光二极管提供扫 描光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扫描装置,以解决以点光源作为扫描光源 无法使光强度分布均匀化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揭露一种扫描装置,用以扫描一文件的影 像,其包含有一壳体、至少一反射面、 一基板、多个点光源及一影像感测元件。 壳体的顶面开设一狭缝。反射面设置于壳体内,且延伸于狭缝的一侧边缘,并 朝向狭缝。基板固定于反射面的一侧边缘,而点光源固定于基板上,并沿着平 行于狭缝的方向间隔排列。其中各点光源用以朝向反射面投射一扫描光,使扫描光被反射之后通过狭缝投射于文件表面,被反射形成-^影像光,再通过狭缝 进入壳体中。影像感测元件设置于壳体中,用以接收被反射镜所反射的影像光 而转换为一影像数据。本技术的功效在于,不需另外增加元件,就可以有效使得发光二极 管等点光源所发出的光线的光强度均匀化。以多个点光源取代冷阴极管的线光 源,有效降低制造成本高及冷阴极管不易操作的问题。以上的关于本
技术实现思路
的说明及以下的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以示范与 解释本技术的原理,并且提供本技术的权利要求更进 一歩的解释。附图说明图1A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1B为图1A的局部放大图1C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部分元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2为本技术中多个间隔排列的点光源发光的示意图; 图3为本技术中多个间隔排列的点光源发光的光强度分布示意图; 图4为本技术多个间隔排列的点光源发光并经反射面反射的示意图; 图5为本技术多个间隔排列的点光源发光并经反射面反射的光强度 分布示意图6为应用本技术的馈纸式扫描仪的剖面示意图; 图7为应用本技术的平台式扫描仪的剖面示意图; 图8A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剖面示意图8B为图8A的局部放大图9A为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9B为图9A的局部放大图;及图9C为本技术第三实施例中,部分元件的分解立体图。 其中,附图标记100:扫描装置 110:壳体111:狭缝 112:反射面113:反射层 120:发光单元121:基板 122:点光源130:反射镜150, 150':影像感测元件 210:本体 212:透明隔板 221:走纸轨道223:辅助透明隔板310:本体 320:移动装置 D:文件140:聚焦元件 200:馈纸式扫描仪 211:窗口 220:馈纸装置 222:开口300:平台式扫描仪 311:透明隔板 S:扫描光 I:影像光具体实施方式为使对本技术的目的、构造、特征、及其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兹配 合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请参阅图1A及图1B所示,为本技术第 实施例所揭露的一种扫描装 置100,用以扫描一文件D的影像,并将影像转换为影像数据。扫描装置100 包含有一壳体U0、 一反射面U2、 一发光单元120、 一或多个反射镜130、, -聚焦元件140、及一影像感测元件150。壳体110顶面开设一狭缝111,以供 光线通过。反射面112设置于壳体110内,且延伸于狭缝111的- 侧边缘,朝 向该狭缝lll。反射面112的表面以镀膜或是贴附方式形成一反射层113,用 以供光线入射至反射面112,并将光线反射通过狭缝111而往壳体110外部投 射。反射面112可为一平面以直接反射光线,或是为一凹曲面,将光线聚焦于 壳体110外部的一预定位置。再参阅图1A、图1B及图1C所示,发光单元120包含一基板121及多个 点光源122。基板121固定于反射面112的 一对应侧边缘,而多个点光源122 固定于基板121上,并沿着平行于狭缝111的方向间隔排列成一列,如图1C 所示,点光源122也可排列成多列,并使各列点光源122呈现交错排列。点光 源122可为发光二极管、小型灯泡等单点发光的元件,其用以朝向反射面112 投射一扫描光S,扫描光S被反射之后通过狭缝111朝向壳体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扫描装置,用以扫描一文件的影像,其特征在于,该扫描装置包含有:    一壳体、其顶面开设一狭缝;    至少一反射面,其设置于壳体内,且延伸于该狭缝的一侧边缘,并朝向该狭缝;    至少一发光单元,其包含    一基板,固定于该反射面的一侧边缘;及    多个点光源,固定于该基板上,并沿着平行于该狭缝的方向间隔排列,各该点光源用以朝向该反射面投射一扫描光,使该扫描光被反射之后通过该狭缝投射于该文件表面,该扫描光被该文件反射形成一影像光,再通过该狭缝进入该壳体中;及    一影像感测元件,设置于该壳体中,用以接收被该文件所反射的该影像光而转换为一影像数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达义
申请(专利权)人:光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