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叉车的链轮稳定中轴装置,包括稳定中轴、链轮、中轴旋转套、液压杆、油封圈和圆柱轴承,所述稳定中轴的两端均分别固定设置有链轮,所述稳定中轴的外部靠近中间位置套设安装有中轴旋转套,所述中轴旋转套的外表面固定设置有液压杆,所述中轴旋转套的内部靠近两端位置均分别设置有油封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叉车的链轮稳定中轴装置,能够使得稳定中轴在中轴旋转套中转动时更加顺滑稳定,且通过设置的油液循环结构能够将油液中由于负重磨损产生的铁渣等异物随着油液的循环进行过滤清除,避免加剧稳定中轴在中轴旋转套内的磨损,且在稳定中轴负重旋转时,能够利用油液循环流动,能够使得热量迅速分散。能够使得热量迅速分散。能够使得热量迅速分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叉车的链轮稳定中轴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叉车
,具体为一种叉车的链轮稳定中轴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叉车是一种工业搬运车辆,广泛应用于港口、车站、机场、货场、工厂车间、仓库、流通中心和配送中心等,部分叉车中利用链轮结构提拉货叉,链轮结构能够增加液压缸行程,使得货叉能够举升的高度大大提高,但同时会使得受力增加,链轮通过稳定中轴进行连接,液压缸推动稳定中轴升降移动,使得链条的活动端升降移动,在举升货物时,稳定中轴所受的载荷压力极大,并且同时需要保持与中轴旋转套的旋转运动,因此在使用中,重载荷加旋转运动会使得轴承磨损加快,传统技术下,仅通过圆柱轴承,并在其表面涂抹润滑脂进行润滑旋转,润滑脂由于呈膏状,流动性差,重载磨损产生铁屑等杂物时,难以及时排出,会夹在轴承内部进一步加速磨损。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叉车的链轮稳定中轴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叉车的链轮稳定中轴装置,包括稳定中轴、链轮、中轴旋转套、液压杆、油封圈和圆柱轴承,所述稳定中轴的两端均分别固定设置有链轮,所述稳定中轴的外部靠近中间位置套设安装有中轴旋转套,所述中轴旋转套的外表面固定设置有液压杆,所述中轴旋转套的内部靠近两端位置均分别设置有油封圈,所述油封圈与所述稳定中轴的外表面密封接触,所述中轴旋转套与所述稳定中轴之间设置有圆柱轴承,所述圆柱轴承位于两组油封圈之间,所述液压杆的内部设置有具有过滤功能的油液循环结构。
[0005]所述油液循环结构包括循环油腔、吸油槽、循环油泵、过滤芯和返回油路。
[0006]所述循环油腔开设在液压杆的内部,所述吸油槽开设在循环油腔的顶部位置,所述循环油腔通过吸油槽与中轴旋转套的内部连通。
[0007]所述吸油槽的内部设置有循环油泵,所述循环油腔的内部设置有过滤芯。
[0008]所述液压杆的内部开设有返回油路,所述返回油路的一端与循环油腔位于过滤芯的下方连通,另一端与中轴旋转套的端部连通。
[0009]所述链轮的外部啮合设置有提拉链条,所述中轴旋转套的内壁表面靠近两端位置均分别开设有油封环槽,所述油封圈位于油封环槽内部,所述中轴旋转套的内壁表面固定设置有限位凸环,所述限位凸环将圆柱轴承夹设定位。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叉车的链轮稳定中轴装置,能够使得稳定中轴在中轴旋转套中转动时更加顺滑稳定,且通过设置的油液循环结构能够将油液中由于负重磨损产生的铁渣等异物随着油液的循环进行过滤清除,避免加剧稳定中轴在中轴旋转套内的磨损,且在稳定中轴负重旋转时,能够利用油液循环流动,能够使
得热量迅速分散,避免局部温度过高,影响圆柱轴承的寿命。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本技术半剖结构示意图。
[0013]图3为图2中A处放大示意图。
[0014]图4为本技术半剖结构主视图。
[0015]图中:1、稳定中轴;2、链轮;3、中轴旋转套;4、液压杆;5、油封圈;6、圆柱轴承;401、循环油腔;402、吸油槽;403、循环油泵;404、过滤芯;405、返回油路;201、提拉链条;501、油封环槽;601、限位凸环。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7]请参阅图1
‑
图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叉车的链轮稳定中轴装置,包括稳定中轴1、链轮2、中轴旋转套3、液压杆4、油封圈5和圆柱轴承6,稳定中轴1的两端均分别固定设置有链轮2,稳定中轴1的外部靠近中间位置套设安装有中轴旋转套3,中轴旋转套3的外表面固定设置有液压杆4,中轴旋转套3的内部靠近两端位置均分别设置有油封圈5,油封圈5与稳定中轴1的外表面密封接触,中轴旋转套3与稳定中轴1之间设置有圆柱轴承6,圆柱轴承6位于两组油封圈5之间,液压杆4的内部设置有具有过滤功能的油液循环结构。
[0018]油液循环结构包括循环油腔401、吸油槽402、循环油泵403、过滤芯404和返回油路405,循环油腔401开设在液压杆4的内部,吸油槽402开设在循环油腔401的顶部位置,循环油腔401通过吸油槽402与中轴旋转套3的内部连通,吸油槽402的内部设置有循环油泵403,循环油腔401的内部设置有过滤芯404。
[0019]液压杆4的内部开设有返回油路405,返回油路405的一端与循环油腔401位于过滤芯404的下方连通,另一端与中轴旋转套3的端部连通。
[0020]链轮2的外部啮合设置有提拉链条201,中轴旋转套3的内壁表面靠近两端位置均分别开设有油封环槽501,油封圈5位于油封环槽501内部,中轴旋转套3的内壁表面固定设置有限位凸环601,限位凸环601将圆柱轴承6夹设定位。
[0021]本技术在使用时,提拉链条201的一端与叉车车体固定连接,保持不动,另一端与货叉连接,液压杆4推动稳定中轴1升降运动,从而使得链轮2旋转升降移动,此时提拉链条201能够带动货叉升降移动,循环油腔401与中轴旋转套3内部均填充满润滑油液。
[0022]在液压杆4推动稳定中轴1升降运动时,稳定中轴1处于重载荷并且旋转状态,圆柱轴承6高压旋转运行;循环油泵403运行,将中轴旋转套3中心位置的油液抽取,并下排到循环油腔401中,循环油腔401中压力升高,油液在循环油腔401中从上至下流动,油液经过过滤芯404处于杂质,并经过返回油路405回到中轴旋转套3的两端位置,如图3中所示,从而实现对中轴旋转套3内部,圆柱轴承6等结构的循环冲刷,将铁屑等异物及时清除,并增加油液
流速,使得热量分布均匀,避免局部摩擦过热。
[0023]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叉车的链轮稳定中轴装置,包括稳定中轴(1)、链轮(2)、中轴旋转套(3)、液压杆(4)、油封圈(5)和圆柱轴承(6),所述稳定中轴(1)的两端均分别固定设置有链轮(2),所述稳定中轴(1)的外部靠近中间位置套设安装有中轴旋转套(3),所述中轴旋转套(3)的外表面固定设置有液压杆(4),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轴旋转套(3)的内部靠近两端位置均分别设置有油封圈(5),所述油封圈(5)与所述稳定中轴(1)的外表面密封接触,所述中轴旋转套(3)与所述稳定中轴(1)之间设置有圆柱轴承(6),所述圆柱轴承(6)位于两组油封圈(5)之间,所述液压杆(4)的内部设置有具有过滤功能的油液循环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叉车的链轮稳定中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液循环结构包括循环油腔(401)、吸油槽(402)、循环油泵(403)、过滤芯(404)和返回油路(405)。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叉车的链轮稳定中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油腔(401)开设在液压杆(4)的内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海清,张丰峰,蔡一汀,
申请(专利权)人:杭电叉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