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固体储热的多用供热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20802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4 12: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利用固体储热的多用供热设备,属于固体储热利用技术领域。一种利用固体储热的多用供热设备,包括固体储热装置,固体储热装置具有循环通道;第一换热结构,第一换热结构设置在循环通道内且具有第一水路通道和与循环通道连通的第一流通间隙;第二换热结构,第二换热结构设置在循环通道内且具有第二水路通道和与循环通道连通的第二流通间隙;气水分离器,气水分离器的入口与第一水路通道的一端连通,气水分离器的出水口通过第一给水泵与第一水路通道的另一端连通,气水分离器具有蒸汽出口;水罐,水罐的出水口与第一给水泵的进水口相连;和第一水箱,第一水箱的进水口与第二水路通道一端连通,第一水箱具有热水出口。热水出口。热水出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利用固体储热的多用供热设备


[0001]本技术属于固体储热利用
,特别是一种利用固体储热的多用供热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固体储热利用在蒸汽利用领域比较常见,就是将热量提前储存至固定储热体中,在需要使用的时候,将热量从固定储热体中取出并交换至水中形成蒸汽或者热水进行利用。
[0003]在形成蒸汽过程中,内部会产生蒸汽和饱和水,如果直接利用饱和水当热水进行使用,那么内部的热量时非常浪费的,正常使用情况中是不需要使用饱和水,需要降低温度后才能够使用,
[0004]而且,在固体储热利用过程中,一般采用通过流动的空气将蓄热材料中的热量转移到内部流通水的换热结构中,而空气在经过换热结构后,温度会逐渐降低,直到后面部分无法将水加热成饱和水的程度,但是此时空气中仍旧会携带大量的热能,因此需要考虑何如利用这部分空气产生正常使用的热水,以提高热能利用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利用固体储热的多用供热设备,具有能够同时产生蒸汽和热水进行使用。
[0006]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7]一种利用固体储热的多用供热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0008]固体储热装置,所述固体储热装置具有循环通道;
[0009]第一换热结构,所述第一换热结构设置在所述循环通道内且具有第一水路通道和与循环通道连通的第一流通间隙;
[0010]第二换热结构,所述第二换热结构设置在所述循环通道内且具有第二水路通道和与循环通道连通的第二流通间隙;
[0011]气水分离器,所述气水分离器的入口与所述第一水路通道的一端连通,所述气水分离器的的出水口通过第一给水泵与所述第一水路通道的另一端连通,所述气水分离器具有蒸汽出口;
[0012]水罐,所述水罐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一给水泵的进水口相连;和
[0013]第一水箱,所述第一水箱的进水口与所述第二水路通道一端连通,所述第一水箱具有热水出口。
[0014]在上述利用固体储热的多用供热设备中,所述第一水箱通过第二给水泵与所述第二水路通道的另一端连通。
[0015]在上述利用固体储热的多用供热设备中,还包括第二水箱,所述第一水箱具有第一溢水口,所述第二水箱的进水口与所述第一溢水口相连通,且所述第二水箱位于所述第
一水箱的下方,所述第二水箱具有注水口和第二溢水口。
[0016]在上述利用固体储热的多用供热设备中,还包括
[0017]第一阀门,所述第一阀门设置在所述第一水箱与所述第二给水泵之间,用于封闭或者打开第一水箱的出水;
[0018]第二阀门,所述第二水箱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二给水泵的进水口相连通,所述第二阀门设置在所述第二水箱与所述第二给水泵之间,用于封闭或者打开第二水箱的出水;
[0019]第三阀门,所述第三阀门设置在所述第二给水泵与所述第二水路通道之间,用于封闭或者打开对所述第二水路通道的进水;和
[0020]第四阀门,所述第四阀门设置在所述第二给水泵与所述水罐之间,用于封闭或打开对所述水罐的进水。
[0021]在上述利用固体储热的多用供热设备中,所述第一流通间隙的流通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二流通间隙的流通截面积,沿所述循环通道内的气流流向方向,依次设置第一换热结构和第二换热结构。
[0022]在上述利用固体储热的多用供热设备中,所述第一换热结构与所述第二换热结构均包括
[0023]第一换热管,所述第一换热管设置在所述通道内,所述第一换热管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平面螺旋管段;和
[0024]第二换热管,所述第二换热管设置在所述通道内,所述第二换热管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平面螺旋管段,所述第二平面螺旋管段与所述第一平面螺旋管段相互嵌合,所述第一平面螺旋管段与所述第二平面螺旋管段之间形成间距。
[002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26]本技术中,通过在固体储热装置中按空气流动的方向依次设置两个换热结构,在能够在产生蒸汽的同时,也能够产生热水使用。在通过第一换热结构的气液混合水在经过气水分离器后,蒸汽和饱和水分开输出,饱和水重新进行利用,提高了热量的利用效率。
附图说明
[0027]图1是本申请中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0028]图2是本申请中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0029]图3是本申请中第一换热结构、第二换热机构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0030]图4是本申请中第一换热结构或第二换热结构的侧视示意图。
[0031]图中,
[0032]d、间距;
[0033]2、固体储热装置;21、循环通道;22、箱体;23、循环风机;24、蓄热材料;
[0034]3、第一换热结构;31、第一水路通道;32、第一流通间隙;
[0035]4、第二换热结构;41、第二水路通道;42、第二流通间隙;
[0036]5、气水分离器;51、蒸汽出口;
[0037]6、水罐;
[0038]7、第一水箱;71、热水出口;72、第一溢水口;
[0039]8、第一给水泵;
[0040]9、第二水箱;91、第二溢水口;92、注水口;
[0041]10、第一阀门;
[0042]11、第二阀门;
[0043]12、第三阀门;
[0044]13、第四阀门;
[0045]14、第一换热管;141、第一平面螺旋管段;
[0046]15、第二换热管;151、第二平面螺旋管段;
[0047]16、第二给水泵。
具体实施方式
[0048]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49]图1中的箭头表示经过第一流通水路31中的水移动路径;
[0050]图2中固体储热装置2中的箭头表示空气流动方向,固体储热装置2外的箭头表示经过第二流通水路41中水的移动路径。
[0051]图1至图4所示,
[0052]一种利用固体储热的多用供热设备,包括固体储热装置2、第一换热结构3、第二换热结构4、气水分离器5、水罐6和第一水箱7,固体储热装置2具有循环通道21;第一换热结构3设置在循环通道21内且具有第一水路通道31和与循环通道21连通的第一流通间隙32;第二换热结构4设置在循环通道21内且具有第二水路通道41和与循环通道21连通的第二流通间隙42;气水分离器5的入口与第一水路通道31的一端连通,气水分离器5的的出水口通过第一给水泵8与第一水路通道31的另一端连通,气水分离器5具有蒸汽出口51;水罐6的出水口与第一给水泵8的进水口相连;第一水箱7的进水口与第二水路通道41一端连通,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固体储热的多用供热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固体储热装置(2),所述固体储热装置(2)具有循环通道(21);第一换热结构(3),所述第一换热结构(3)设置在所述循环通道(21)内且具有第一水路通道(31)和与循环通道(21)连通的第一流通间隙(32);第二换热结构(4),所述第二换热结构(4)设置在所述循环通道(21)内且具有第二水路通道(41)和与循环通道(21)连通的第二流通间隙(42);气水分离器(5),所述气水分离器(5)的入口与所述第一水路通道(31)的一端连通,所述气水分离器(5)的出水口通过第一给水泵(8)与所述第一水路通道(31)的另一端连通,所述气水分离器(5)具有蒸汽出口(51);水罐(6),所述水罐(6)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一给水泵(8)的进水口相连;和第一水箱(7),所述第一水箱(7)的进水口与所述第二水路通道(41)一端连通,所述第一水箱(7)具有热水出口(7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固体储热的多用供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箱(7)通过第二给水泵(16)与所述第二水路通道(41)的另一端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利用固体储热的多用供热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水箱(9),所述第一水箱(7)具有第一溢水口(72),所述第二水箱(9)的进水口与所述第一溢水口(72)相连通,且所述第二水箱(9)位于所述第一水箱(7)的下方,所述第二水箱(9)具有注水口(92)和第二溢水口(9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利用固体储热的多用供热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阀门(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谭政邓亮毛博车云霞陈继煌王军杨汀王会震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特富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