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分散式储热环节的供热管网蓄热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集中供热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分散式储热环节的供热管网蓄热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为按时保质实现双碳目标,能源供给侧需要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全面推进风电、太阳能发电大规模开发,提高电网对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消纳和调控能力,强化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灵活协调运行能力。
[0003]为实现风电光伏装机的及时消纳,作为新型电力系统“压舱石”“稳定器”的热电联产机组需进一步提升自身的灵活运行能力,在保障用户侧供热需求的同时,提升机组深度调峰和顶尖峰发电能力,切实解决由于时间、空间或强度上的热能供给与需求间不匹配所带来的问题。
[0004]在这一背景下,基于供热管网储热的热电解耦技术受到广泛关注。现有专利《基于热网供回母管串联的管网蓄热系统及其调控方法》(申请号:CN202111626239.6)、《基于热网旁路喷射减压的管网蓄热系统及其调控方法》(申请号:CN2021116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分散式储热环节的供热管网蓄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供热管网,所述供热管网包括换热首站(1)、热力站(13)、一次网循环泵(2)、一次网供水管、一次网回水管,所述换热首站(1)通过所述一次网供水管、一次网回水管与所述热力站(13)的一次网侧连通;所述热力站(13)的数量至少为一个;所述一次网循环泵(2)驱动热网水在所述换热首站(1)、所述热力站(13)、所述一次网供水管、所述一次网回水管之间流动,其中,所述一次网供水管、所述一次网回水管之间设有热网水旁路,所述热网水旁路上设有蓄热装置;所述蓄热装置包括中继泵旁路调节阀(25)、中继泵(23)、分散式储热装置(27)、储热旁路温压流测量仪(26),所述中继泵(23)的出口与所述储热旁路温压流测量仪(26)的进口相连,所述储热旁路温压流测量仪(26)的出口与所述分散式储热装置(27)的进口相连,所述分散式储热装置(27)的出口分别与所述一次网供水管、所述一次网回水管相连;所述中继泵(23)的进口与出口之间还设有支路,所述支路上设有中继泵旁路调节阀(25)。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热管网蓄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热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热网水旁路上的中继泵入口隔离阀(22)和中继泵出口隔离阀(24),所述中继泵入口隔离阀(22)的进口与所述一次网供水管相连,所述中继泵入口隔离阀(22)的出口与所述中继泵(23)的进口相连;所述中继泵(23)的出口与所述中继泵出口隔离阀(24)的进口相连,所述中继泵出口隔离阀(24)的出口与所述储热旁路温压流测量仪(26)的进口相连;所述支路设置于所述中继泵入口隔离阀(22)的进口和所述中继泵出口隔离阀(24)的出口之间。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热管网蓄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热装置还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鞠浩然,郑立军,马斯鸣,高新勇,王文康,
申请(专利权)人: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