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蒸汽储热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207717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4 12: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蒸汽储热系统,包括水处理机构、储热罐和锅炉,水处理机构通过软水管连接储热罐,水处理机构通过纯水管连接锅炉,锅炉通过输汽装置连接储热罐,储热罐连接汽水分离器形成饱和蒸汽供热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加热装置将部分蒸汽分入储热装置中,使锅炉免受负荷大幅波动的侵扰而效率提升,维修成本降低;锅炉燃烧效率提高;供汽压力稳定,蒸汽干度提升;系统腐蚀减轻,水锤缓减。通过预先进行水处理,分别对储热装置、加热装置输送不同水体,从而提升饱和蒸汽生产率,提升水体的合理利用,提高经济效益;对应谷电和峰电时段,相应切换用户端供热方式,一则满足用户端需热量,二则优化电量利用,合理分配资源,降低产热成本。本。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蒸汽储热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机械
,涉及一种储热供热设备,特别是一种蒸汽储热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对于大多数蒸汽用户而言,蒸汽负荷经常是波动的,尤其那些存在批次生产的行业,蒸汽负荷波动更大,其峰值蒸汽负荷会超过锅炉连续最大蒸发量。
[0003]这种情形会产生如下后果:
[0004]1、蒸汽压力下降;2、蒸汽带水严重;3、制程时间延长;4、产量降低,产品质量下降;5、管道、阀门和设备腐蚀加剧,水锤严重,设备维修率增加、寿命缩短;6、锅炉维护量增加、寿命缩短;7、锅炉燃烧效率降低,燃料费用增加,污染排放增加;8、严重时会引起锅炉连锁停炉,影响生产。
[0005]为解决上述问题,例如,中国专利文献曾公开了一种储放热机构和电热锅炉相结合的启动锅炉系统【中国专利号:CN201910090196.0】,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储放热机构和电热锅炉相结合的启动锅炉系统,包括储放热机构和电热锅炉,储放热机构分别通过管道连通至电热锅炉和外部发电系统的辅汽联箱;电热锅炉用于为储放热机构输送饱和蒸汽,储放热机构用于将其存储的热量释放供给来自电热锅炉的饱和蒸汽,使得饱和蒸汽变成过热蒸汽并输送至发电系统的辅汽联箱,以便发电系统的发电机组和燃煤锅炉在故障时快速预热并启动;本专利技术采用储放热机构充分利用发电系统停机阶段释放的废热进行储热;发电系统正常运行时,电热锅炉可单独作为调峰的电热转换使用,增加了设备的使用率;发电系统事故时,设置有电热锅炉的启动锅炉可迅速启动,为发电系统中的燃煤锅炉进行预热保证快速启动。
[0006]上述技术方案中,储放热机构所存储的热量仅用于对锅炉的预热启动,而不将其利用在用户端供热以弥补用热高峰的热能不足,从而影响了储热的利用率和利用效果。另外上述技术方案中,并未对进入储放热机构和锅炉内的水进行预先处理,由此储放热机构和锅炉均使用原水进行蒸发作业,由此导致饱和蒸汽的生产率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预先进行水处理,分别对储热装置、加热装置输送不同水体,从而提升饱和蒸汽生产率的蒸汽储热系统。
[0008]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蒸汽储热系统,包括水处理机构、储热罐和锅炉,所述水处理机构通过软水管连接所述储热罐,所述水处理机构通过纯水管连接所述锅炉,所述锅炉通过输汽装置连接所述储热罐,所述储热罐连接汽水分离器形成饱和蒸汽供热端。
[0009]在上述的蒸汽储热系统中,所述水处理机构由进水端顺次串联原水箱、软水器、软水箱、纯水器和纯水箱。
[0010]在上述的蒸汽储热系统中,所述软水箱通过所述软水管连接所述储热罐,所述软水管上串接软水泵。
[0011]在上述的蒸汽储热系统中,所述纯水箱通过所述纯水管连接所述锅炉,所述纯水管上串接纯水泵。
[0012]在上述的蒸汽储热系统中,所述纯水器具体为二级渗透纯水器。
[0013]在上述的蒸汽储热系统中,所述输汽装置包括蒸汽管和分汽缸,所述锅炉的出汽口通过所述蒸汽管连接所述分汽缸,所述分汽缸通过分汽管一连接所述储热罐。
[0014]在上述的蒸汽储热系统中,所述分汽缸通过分汽管二形成直接供热端。
[0015]在上述的蒸汽储热系统中,所述储热罐的底部通过补水管连接所述锅炉。
[0016]在上述的蒸汽储热系统中,所述锅炉具体为电极锅炉。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蒸汽储热系统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8]1、通过加热装置将部分蒸汽分入储热装置中,从而使锅炉免受负荷大幅波动的侵扰而效率提升,维修成本降低,寿命延长;锅炉燃烧效率提高;供汽压力稳定,蒸汽干度提升;系统腐蚀减轻,水锤缓减。
[0019]2、通过预先进行水处理,分别对储热装置、加热装置输送不同水体,从而提升饱和蒸汽生产率,提升水体的合理利用,提高经济效益;
[0020]3、对应谷电和峰电时段,相应切换用户端供热方式,一则满足用户端需热量,二则优化电量利用,合理分配资源,降低产热成本。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本蒸汽储热系统的结构图。
[0022]图中,1、原水箱;2、软水器;3、软水箱;4、纯水器;5、纯水箱;6、软水泵;7、储热罐;8、纯水泵;9、锅炉;10、分汽缸;11、汽水分离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0024]如图1所示,本蒸汽储热系统,包括水处理机构、储热罐7和锅炉9,水处理机构通过软水管连接储热罐7,水处理机构通过纯水管连接锅炉9,锅炉9通过输汽装置连接储热罐7,储热罐7连接汽水分离器11形成饱和蒸汽供热端。
[0025]水处理机构由进水端顺次串联原水箱1、软水器2、软水箱3、纯水器4和纯水箱5。原水进入原水箱1,再经过软水器2的软化处理存储到软水箱3中,再经过纯水器4的渗透处理存储到纯水箱5中。
[0026]软水箱3通过软水管连接储热罐7,软水管上串接软水泵6。通过软水泵6提供输水动力将软水箱3内的软水泵6入储热罐7。
[0027]纯水箱5通过纯水管连接锅炉9,纯水管上串接纯水泵8。通过纯水泵8提供输水动力将纯水箱5内的纯水泵8入锅炉9。
[0028]纯水器4具体为二级渗透纯水器4。
[0029]输汽装置包括蒸汽管和分汽缸10,锅炉9的出汽口通过蒸汽管连接分汽缸10,分汽
缸10通过分汽管一连接储热罐7。通过分汽缸10按需分配饱和蒸汽进入储热罐7。
[0030]分汽缸10通过分汽管二形成直接供热端。
[0031]储热罐7的底部通过补水管连接锅炉9。当锅炉9内部水量不足时,可通过储热罐7向锅炉9内进行补水。
[0032]锅炉9具体为电极锅炉9。
[0033]本蒸汽储热系统的运作过程为:
[0034]原水进入原水箱1,再经过软水器2的软化处理存储到软水箱3中,再经过纯水器4的渗透处理存储到纯水箱5中。其中,由软水箱3将部分软水供给储热罐7,由纯水箱5将纯水供给锅炉9,锅炉9通过电加热产生的饱和蒸汽进入分汽缸10,由分汽缸10按需分配输入储热罐7,通过输入的饱和蒸汽对储热罐7中的软水进一步加热,从而产生设计压力下的饱和热水,产生的饱和热水经过闪蒸原理产生饱和蒸汽进入汽水分离器11,最后由汽水分离器11分离后进入用户端供热。
[0035]本系统在谷电时,采用锅炉9运行通过分汽缸10直接向用户端供热,同时通过分汽缸10分流饱和蒸汽进入储热罐7,对其内的软水进行加热形成储能;在峰电时,利用储热罐7中储藏的饱和热水,通过闪蒸原理产生饱和蒸汽向用户端供热。
[0036]本系统可进一步进行冷凝水回收。
[003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蒸汽储热系统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38]1、通过加热装置将部分蒸汽分入储热装置中,从而使锅炉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蒸汽储热系统,包括水处理机构、储热罐和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处理机构通过软水管连接所述储热罐,所述水处理机构通过纯水管连接所述锅炉,所述锅炉通过输汽装置连接所述储热罐,所述储热罐连接汽水分离器形成饱和蒸汽供热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储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处理机构由进水端顺次串联原水箱、软水器、软水箱、纯水器和纯水箱。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蒸汽储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软水箱通过所述软水管连接所述储热罐,所述软水管上串接软水泵。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蒸汽储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纯水箱通过所述纯水管连接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毛博韦聪敏邓亮徐子逸陈继煌彭立虎李莹王军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特富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