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反井钻机钻杆连轴器的浮动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20485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4 11: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反井钻机钻杆连轴器的浮动套,包括输入轴、上壳体和下壳体,上壳体内具有上型腔,下壳体内具有下型腔,上壳体与下壳体固定连接,所述输入轴一端位于上型腔内,另一端通过上壳体的中孔伸出上壳体外,还包括浮动套,所述上壳体伸出上壳体外的部位设有第一管螺纹,上壳体的外端面上设有端面齿,浮动套一端位于上壳体的上型腔内,另一端通过下壳体的中孔伸出下壳体外,浮动套孔与输入轴的外周间隙配合,且上壳体的上型腔内壁具有内花键,浮动套孔的外周具有与内花键配合的外花键,浮动套孔的浮动套孔外端也具有第二管螺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允许钻杆在传动旋转的同时通过浮动套上下活动缓冲,并在超过力矩时,输入轴与动力机构齿轮箱断开连接,保证设备及人员安全。员安全。员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反井钻机钻杆连轴器的浮动套


[0001]本技术属于矿山勘探开采
,属于反井钻机动力机构与钻杆之间快速连接与断开的浮动套。

技术介绍

[0002]反井钻机是通过钻机的电机带动液压马达,液压马达驱动水龙头,并利用液压动力将扭矩传递给钻具系统,带动钻杆及钻头旋转,导孔钻头或扩孔钻头上的滚刀在钻压的作用下,沿井底岩石工作面做纯滚动或微量滑移。同时主机油缸产生的轴向拉、压力,也通过动力头、钻杆作用在导孔钻头或扩孔钻头上,使导孔钻头的滚刀在钻压作用下滚动,产生冲击荷载,使滚刀齿对岩石产生冲击、挤压和剪切作用,破碎岩石。
[0003]现有技术中电机主轴都是通过行星架齿轮箱体与钻杆直接连接传动,断开传动更换钻杆不方便,如果钻杆安装或者运行过程中出现问题不能直接断开动力机构与钻杆之间的传动连接,容易造成设备及人员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允许钻杆在传动旋转的同时通过浮动套上下活动缓冲,并在超过力矩时,输入轴与动力机构齿轮箱断开连接,保证设备及人员安全的用于反井钻机钻杆连轴器的浮动套。
[000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反井钻机钻杆连轴器的浮动套,包括输入轴、上壳体和下壳体,上壳体内具有上型腔,下壳体内具有下型腔,上壳体与下壳体固定连接,所述输入轴一端位于上型腔内,另一端通过上壳体的中孔伸出上壳体外,还包括浮动套,所述输入轴伸出上壳体外的部位设有第一管螺纹,上壳体的外端面上设有端面齿,所述浮动套一端位于上壳体的上型腔内,另一端通过下壳体的中孔伸出下壳体外,且浮动套的伸入部位具有浮动套孔,浮动套孔与输入轴的外周间隙配合,且上壳体的上型腔内壁具有内花键,浮动套的外周具有与内花键配合的外花键,浮动套孔外端也具有第二管螺纹。
[0006]优选的,所述上壳体的上型腔为台阶孔型腔,下壳体内具有下型腔为圆弧型腔,形成贯通的型腔。台阶孔型腔便于输入轴的安装和内部密封,圆弧型腔,便于给浮动套更多上下移动的空间。
[0007]优选的,所述输入轴与上壳体的配合部具有调整垫圈。调整垫圈是为了消除加工误差导致的输入轴与上壳体相配合端面不平导致的受力不均匀。
[0008]优选的,所述浮动套孔与输入轴的外周配合处设有密封圈。保证浮动套上下移动与输入轴之间的密封性,润滑油不会从输入轴与上壳体之间的缝隙泄漏。
[0009]优选的,所述上壳体的外周面上设有指示环,浮动套的外周固定有衬套,指示环通过螺钉穿过衬套固定在浮动套的外周。浮动套上下移动过程中,指示环也一起移动,可以观察浮动套的移动情况。
[0010]优选的,所述浮动套的上部外周为圆弧面,并与下壳体内的下型腔的圆弧型腔配合。保证浮动套上下移动期间有足够的位移量。
[0011]优选的,所述下壳体上设有连通下型腔内部的注油孔。可以通过注油孔往型腔内注油,减少磨损和起到冷却作用。
[0012]采用上述结构后,本技术的输入轴通过第一管螺纹和端面齿来传递上部动力机构齿轮箱的动力,浮动套与钻杆连接。浮动套孔外周的外花键与内花键配合,保证浮动套与上壳体同步转动的同时还能上下在一定行程内运动。因此工作的时候,浮动套允许在传动旋转的同时上下有一定的活动行程,可以在钻的孔有一定位置误差的时候不损坏机器;当钻孔所受的力超过机器所设定的力矩的时候,上壳体端面齿与上部动力机构齿轮箱的端面齿断开连接,上部动力机构齿轮箱就只会带动输入轴空转,动力就不会传递给下部钻杆,以保证机器和人员的安全。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技术的示意图;
[0014]图2是图1的A

A剖视图;
[0015]图3是图1的B

B剖视图;
[0016]图4是本技术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以下结合附图给出的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8]参见图1和2所示,一种用于反井钻机钻杆连轴器的浮动套,包括输入轴1、上壳体2和下壳体3,上壳体2内具有上型腔21,下壳体3内具有下型腔31,上壳体2的上型腔21为台阶孔型腔,下壳体3内具有下型腔31为圆弧型腔,形成贯通的型腔。上壳体2与下壳体3通过螺栓固定连接,输入轴1一端位于上型腔21内,另一端通过上壳体2的中孔伸出上壳体2外。输入轴1与上壳体2的配合部具有调整垫圈5,消除加工误差导致的输入轴1与上壳体2相配合端面不平导致的受力不均匀。
[0019]参见图2所示,输入轴1伸出上壳体2外的部位设有第一管螺纹22,上壳体2的外端面上设有端面齿23,浮动套孔41外端也具有第二管螺纹42。上部动力机构齿轮箱安装时,与第一管螺纹22连接,端部的端面齿与上壳体2的端面齿23啮合,输入轴1通过第一管螺纹22和上壳体2的端面齿23来传递上部动力机构齿轮箱的动力,浮动套与钻杆通过第二管螺纹42连接,本技术形成一个传递动力的组件。
[0020]参见图2所示,浮动套4是实施例的关键零部件,浮动套4一端位于上壳体2的上型腔21内,另一端通过下壳体3的中孔伸出下壳体3外,浮动套4的上部外周为圆弧面,并与下壳体3内的下型腔31的圆弧型腔配合,保证浮动套4的运动幅度位移量。且浮动套4的伸入部位具有浮动套孔41,浮动套孔41与输入轴1的外周间隙配合,该处设置密封圈6,润滑油不会从输入轴1与上壳体2之间的缝隙泄漏。
[0021]参见图2所示,上壳体2的上型腔21内壁具有内花键,浮动套4的外周具有与内花键配合的外花键,因此设置圆周向限位机构和轴向限位机构,即保证浮动套4与上壳体2同步转动的同时还能上下在一定行程内运动。
[0022]上壳体2的外周面上设有指示环7,浮动套4的外周固定有衬套8,指示环7通过螺钉9穿过衬套8固定在浮动套4的外周。因此指示环7可以随着浮动套4一起移动,用于观察浮动套4的运动情况。
[0023]下壳体3上设有连通下型腔31内部的注油孔32。便于对型腔内注入润滑油。
[0024]本技术工作的时候,浮动套4允许在传动旋转的同时上下有一定的活动行程,可以在钻的孔有一定位置误差的时候不损坏机器;当钻孔所受的力超过机器所设定的力矩的时候,上壳体2的端面齿23与上部动力机构齿轮箱的端面齿断开连接,上部动力机构齿轮箱就只会带动输入轴1空转,动力就不会传递给下部钻杆,以保证机器和人员的安全。
[0025]以上所述的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反井钻机钻杆连轴器的浮动套,包括输入轴(1)、上壳体(2)和下壳体(3),上壳体(2)内具有上型腔(21),下壳体(3)内具有下型腔(31),上壳体(2)与下壳体(3)固定连接,所述输入轴(1)一端位于上型腔(21)内,另一端通过上壳体(2)的中孔伸出上壳体(2)外,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浮动套(4),所述输入轴(1)伸出上壳体(2)外的部位设有第一管螺纹(22),上壳体(2)的外端面上设有端面齿(23),所述浮动套(4)一端位于上壳体(2)的上型腔(21)内,另一端通过下壳体(3)的中孔伸出下壳体(3)外,且浮动套(4)的伸入部位具有浮动套孔(41),浮动套孔(41)与输入轴(1)的外周间隙配合,且上壳体(2)的上型腔(21)内壁具有内花键,浮动套(4)的外周具有与内花键配合的外花键,浮动套孔(41)外端也具有第二管螺纹(4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反井钻机钻杆连轴器的浮动套,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2)的上型腔(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曾徐顺青胡永锋沈鹤
申请(专利权)人:马斯特钻探工程常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