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铜套与轴件压铆用治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199058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4 11: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治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铜套与轴件压铆用治具。一种铜套与轴件压铆用治具包括下模组件和上模组件;下模组件包括底座、下模座和下冲头;下模座安装在底座顶部,其底部设有向上开设的滑槽,滑槽的中部设有向上开设至贯穿下模座的滑孔;下冲头滑动连接在滑孔内,其底部设有向外延伸形成的滑块,滑块设于滑槽内,且滑块的高度小于滑槽的高度,下冲头的中部开设有容置孔;底座上安装有第一弹簧,第一弹簧伸至滑槽内,且与滑块相贴触;上模组件包括顶座和上模件;上模件设于下模座上方,并安装在顶座底部,其在对应容置孔的位置处开设于直径大于容置孔直径的压接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的铜套与轴件组装效率低下的问题。问题。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铜套与轴件压铆用治具


[0001]本技术涉及治具
,具体涉及一种铜套与轴件压铆用治具。

技术介绍

[0002]铜套,也称铜轴套,包括机用铜辊、铜轴承等。用于各种轻工、大型、重型机械上,是机械上的重要组成件。硬度高,耐磨性极好,不易产生咬死现象,有较好的铸造性能和切削加工性能,在大气和淡水中有良好的耐蚀性。
[0003]现有技术中没有能将铜套与结构细长的轴件铆接的装置,导致铜套与轴件间多以焊接的方式连接,影响组装效率。
[0004]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铜套与轴件压铆用治具,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铜套与轴件间多以焊接的方式连接,影响组装效率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铜套与轴件压铆用治具,包括下模组件和上模组件,其中:
[0007]所述下模组件包括底座、下模座和下冲头;所述下模座安装在所述底座顶部,其底部设有向上开设的滑槽,所述滑槽的中部设有向上开设至贯穿所述下模座的滑孔;所述下冲头滑动连接在所述滑孔内,其底部设有向外延伸形成的滑块,所述滑块设于所述滑槽内,且所述滑块的高度小于所述滑槽的高度,所述下冲头的中部开设有容置孔;所述底座上安装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伸至所述滑槽内,且与所述滑块相贴触;所述底座上安装有导向柱;
[0008]所述上模组件包括顶座和上模件;所述上模件设于所述下模座上方,并安装在所述顶座底部,其在对应所述容置孔的位置处开设于直径大于所述容置孔直径的压接孔;所述顶部上开设有导向孔,所述导向柱滑动连接在所述导向孔内。
[0009]更为具体的,所述下冲头的顶部设有向上凸起的套接柱,所述套接柱上套设有冲头头套。
[0010]更为具体的,所述上模件包括上模座和上冲头;所述上模座安装在所述顶座底部,其顶部设有向下开设的定位槽,所述定位槽中部设有向下开设至贯穿所述上模座的定位孔;所述上冲头设于所述定位孔内,其顶部设有与所述定位槽相适配的定位块,所述定位块设于所述定位槽内,所述上冲头的底部延伸至所述上模座下方;所述压接孔设于所述上冲头中部。
[0011]更为具体的,所述上冲头的底部在所述压接孔的外周设有向下延伸形成的环形压接部。
[0012]更为具体的,所述下冲头的底部设有向上开设形成的凹槽;所述底座上方放置有与所述凹槽相适配的垫块,所述垫块置于所述凹槽内。
[0013]更为具体的,所述底座的底部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顶部开设有贯穿所述底座的安装孔;所述安装槽内可拆卸的连接有安装块,所述第一弹簧设于所述安装孔内,且与所述安装块相贴触。
[0014]更为具体的,所述导向孔内设有导向套,所述导向套与所述导向柱滑动连接。
[0015]更为具体的,所述导向柱外套设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顶座和所述底座相连接。
[0016]更为具体的,所述顶座的底部安装有第一限位柱,所述底座的顶部在对应所述第一限位柱的位置处安装有第二限位柱。
[0017]本技术所涉及的一种铜套与轴件压铆用治具的技术效果为:
[0018]本申请在下冲头中部开设容置孔,压铆前,将轴件置于容置孔内,并将铜套置于下冲头顶部,铜套与容置孔呈同轴设置,且铜套的内圈直径小于轴件直径,当顶座下行至上模件压靠于铜套上时,下冲头受上模件施加的压力而下行至与底座相贴触,此时,轴件则相对下冲头做上行活动,即轴件伸至铜套内圈的内部,压接孔的内壁则对铜套形成限位,进而使轴件与铜套紧固铆接。该设计结构简单,可有效提高铜套与轴件的组装效率,且可更换不同的下冲头使容置孔与轴件相适配,提高该压铆治具的通用性。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所涉及的一种铜套与轴件压铆用治具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所涉及的一种铜套与轴件压铆用治具的剖视示意图;
[0021]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0022]图4为本技术所涉及的一种铜套与轴件压铆用治具中合模状态下的局部示意图;
[0023]图5为本技术所涉及的一种铜套与轴件压铆用治具中上模件的分解结构图;
[0024]图6为本技术所涉及的一种铜套与轴件压铆用治具中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7为本技术所涉及的一种铜套与轴件压铆用治具中下模座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中标记:
[0027]1—下模组件;2—上模组件;
[0028]11—底座;111—安装槽;112—安装孔;12—下模座;121—滑槽;122 —滑孔;13—下冲头;131—滑块;132—容置孔;133—套接柱;134—凹槽;14—第一弹簧;15—导向柱;151—第二弹簧;16—冲头头套;17—垫块;18 —安装块;19—第二限位柱;
[0029]21—顶座;211—导向孔;22—上模件;23—上模座;231—定位槽;232 —定位孔;24—上冲头;241—压接孔;242—环形压接部;243—定位块;25 —导向套;26—第一限位柱;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31]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
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0032]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33]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3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以下提供一优选实施例,具体参阅图1~图7,一种铜套与轴件压铆用治具,包括下模组件1和上模组件2,其中:
[0035]所述下模组件1包括底座11、下模座12和下冲头13;所述下模座12安装在所述底座11顶部,其底部设有向上开设的滑槽121,所述滑槽121的中部设有向上开设至贯穿所述下模座12的滑孔122;所述下冲头13滑动连接在所述滑孔122内,其底部设有向外延伸形成的滑块131,所述滑块131设于所述滑槽121内,且所述滑块131的高度小于所述滑槽12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铜套与轴件压铆用治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下模组件和上模组件,其中:所述下模组件包括底座、下模座和下冲头;所述下模座安装在所述底座顶部,其底部设有向上开设的滑槽,所述滑槽的中部设有向上开设至贯穿所述下模座的滑孔;所述下冲头滑动连接在所述滑孔内,其底部设有向外延伸形成的滑块,所述滑块设于所述滑槽内,且所述滑块的高度小于所述滑槽的高度,所述下冲头的中部开设有容置孔;所述底座上安装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伸至所述滑槽内,且与所述滑块相贴触;所述底座上安装有导向柱;所述上模组件包括顶座和上模件;所述上模件设于所述下模座上方,并安装在所述顶座底部,其在对应所述容置孔的位置处开设于直径大于所述容置孔直径的压接孔;所述顶部上开设有导向孔,所述导向柱滑动连接在所述导向孔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铜套与轴件压铆用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冲头的顶部设有向上凸起的套接柱,所述套接柱上套设有冲头头套。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铜套与轴件压铆用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件包括上模座和上冲头;所述上模座安装在所述顶座底部,其顶部设有向下开设的定位槽,所述定位槽中部设有向下开设至贯穿所述上模座的定位孔;所述上冲头设于所述定位孔内,其顶部设有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保仕李朋飞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君和精密五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