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贝类中多环芳烃污染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19806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4 11: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贝类中多环芳烃污染的方法,采集贝类样品将其软体组织打磨成肉糜,依次经过提取、净化后得到待测液;对含有内标物质的16种多环芳烃混合标准溶液系利中的任意一个浓度进行色谱分离、质谱测定分析,得到各种多环芳烃及其内标物质的保留时间、特征离子、总离子流色谱图;多整个系列浓度依次进行测定从而绘制标准曲线;将待测液进行色谱分离、质谱测定分析,得到待测液的色谱图和峰面积,与各种多环芳烃及其内标物质的的色谱图进行匹配分析且带入标准曲线进行计算后得到样品中多环芳烃的浓度,再通过内标法分析测定出贝类中多环芳烃的含量。过内标法分析测定出贝类中多环芳烃的含量。过内标法分析测定出贝类中多环芳烃的含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贝类中多环芳烃污染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测定贝类中多环芳烃的方法,具体涉及一种采用气相色谱质 谱法测定贝类中多环芳烃污染的方法,属于农产品检测


技术介绍

[0002]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稠合 芳香环组成,基于多环结构中所包含的稠合环的数量,可分为轻质和重质PAHs, 轻质PAHs包含了等于或少于4个的稠合环,而重质PAHs包含大于4个的稠合 环。多数为无色、白色或浅黄色固体具有易挥发且难溶于水的特征,挥发性和 溶解度会随其结构中环数的增加而降低,且随其分子量增加,其抗氧化、还原 能力以及非极性相应增加。
[0003]多数PAHs已被证明具有致癌、致畸以及致突变毒性;环境和食品中都有不 同程度的PAHs污染,由于多环芳烃具有毒性强、持久性、不易被降解并可通过 食物链积累等特点,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PAHs具有持久性和高毒性,容 易在生物体内富集,进入生物体后,会经过一系列的代谢过程产生活性氧类物 质,可与DNA、蛋白质等形成化合物,破坏了生物体内的氧化防御系统而产生 重大损伤。研究指出,PAHs中的菲、苯并(b)荧蒽对贝类和鱼类体内的抗氧化防 御系统、代谢系统以及基因表达等具有明显的诱导作用;再有,PAHs会干扰鱼 类内分泌功能而影响其性腺发育和繁殖能力;最为重要的是,PAHs还可以通过 食物链传导,增加人类受到PAHs污染的暴露风险,比如有研究发现孕妇长期接 触PAHs会造成较高流产率,并会严重影响婴儿的生长和生产,甚至会增加幼儿 患病的风险。
[0004]PAHs可通过吸入、摄入或皮肤表层等进入水生生物体内,在不同营养等级 的水生生物体内其含量不同。研究指出,PAHs在水生生物体的含量大小顺序为: 海洋浮游物(通常指水生环境中粒径<0.45μm的微粒物质)>贝类>鱼类,主要 由生物体对PAHs的生物利用度造成的。通过对比鱼类和贝类体内PAH毒性当 量因子发现,鱼体内含有的混合功能氧化酶系,可以有效促进PAHs的新陈代谢 和排泄。另外,PAHs还表现出高度亲脂性,因此多存在于烟熏的肉类和肉类产 品中,很难被生物降解。
[0005]PAHs对人类健康的巨大威胁使它们是迄今为止已知的世界上最大的致癌物 类别,其研究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美国环境保护局(EPA)定义了16种PAHs, 将其作为优先的环境污染物,16种PAHs分别是:萘、苊烯、苊、芴、菲、蒽、 荧蒽、芘、苯并[a]蒽、苯并[b]荧蒽、苯并[k]荧蒽、苯并[a]芘、 茚苯[1,2,3

cd]芘、二苯并[a,h]蒽、苯并[g,h,i

苝],详细信息见下表1:
[0006]表1 16种多环芳烃基本信息
[0007][0008]1‑
致癌;2A

很可能致癌;2B

可能致癌;3

未分类
[0009]鉴于PAHs的毒害性以及在环境和食品中的广泛性,准确分析环境中和产品 中的PAHs含量,降低食品安全风险显得尤为重要。然而,目前适用贝类多环芳 烃的检测分析方法《SC/T 3042

2008》,其要求的样品量大,溶剂消耗高,且步 骤繁琐。

技术实现思路

[0010]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采用 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贝类中多环芳烃污染的方法,本专利技术中,16种多环芳烃的 方法检出限分别为:1)萘、苊烯、苊、芴、菲均为0.5μg/kg;2)蒽、荧蒽、 芘、苯并[a]蒽、均为1.0μg/kg;3)苯并[b]荧蒽、苯并[k]荧蒽、苯 并[a]芘、茚并[1,2,3

cd]芘、二苯并[a,h]蒽、苯并[g,h,i

苝]均为2.0μg/kg。
[0011]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12]一种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贝类中多环芳烃污染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3](1)配置标准品:
[0014]将16种多环芳烃混合标准贮备溶液用乙腈配制成16种多环芳烃混合标准使 用液,加入5种氘代多环芳烃内标混标使用液后利用乙腈逐级稀释得到浓度逐 渐变化的16种多环芳烃的混合标准溶液系列;
[0015](2)样品的采集:
[0016]在采集地采集贝类生物样品后放于样品箱中带回实验室,取其柔软组织打成 肉糜后分装于塑料袋中,冷冻保存;
[0017](3)样品的提取:
[0018]称取步骤(2)得到的样品于具塞离心管A中,加入5种氘代多环芳烃内标 混标使用液后再加入硅藻土混匀;加入正己烷后依次经涡旋振荡、水浴超声、 离心后吸取上清液;离
心管A中剩余的下层加入正己烷重复提取1次,吸取上 清液;合并两次提取得到的上清液于离心管B中,氮吹吹至近干除去溶剂得到 提取液;
[0019](4)样品的净化:
[0020]向步骤(3)中的离心管B中加入乙腈,涡旋混合后加入硫酸镁、PSA和C
18
填料,依次经涡旋混合、离心后吸取上清液;离心管B中剩余的下层再加入乙 腈重复提取1遍,吸取上清液;合并两次提取得到的上清液于离心管C中,氮 吹蒸发溶剂后添加乙腈混匀后过滤,得到待测液;
[0021](5)测定分析混合标准溶液系列:
[0022]将步骤(1)中得到的含有内标物质的16种多环芳烃混合标准溶液系利中的 任意一个浓度进行色谱分离、质谱测定分析,得到各种多环芳烃及其内标物质 的保留时间和特征离子,以及总离子流色谱图;将步骤(1)中的到的浓度逐级 变化的混合标准溶液系列也进行色谱分离、质谱测定分析,每个浓度测定1次, 以标准溶液中被测组分峰面积与相应内标物峰面积之比为纵坐标,标准溶液中 被测组分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0023](6)测定样品中16种目标物含量:
[0024]将步骤(4)中的到待测液按照步骤(5)中的条件进行色谱分离、质谱测定 分析,得到待测液的色谱图和峰面积,与步骤(5)中的色谱图进行匹配分析且 带入标准曲线进行计算后得到样品中多环芳烃的浓度,再通过内标法分析测定 出贝类中多环芳烃的含量。
[0025]上述技术方案中,步骤(1)中,所述的16种多环芳烃混合标准贮备溶液, 浓度为200μg/mL,用乙腈配制成浓度为10.0μg/mL的16种多环芳烃混合标准中 间液,然后再用乙腈将混合标准中间液分别配制成浓度为200ng/mL和1.00 μg/mL的16种多环芳烃混合标准使用液。
[0026]上述技术方案中,步骤(1)中,分别吸取200ng/mL的混合标准使用液10.0 μL、20.0μL、50.0μL、100μL和1.00μg/mL的混合标准使用液32.0μL、50.0μL、 100μL于1mL容量瓶内,分别加入200ng/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贝类中多环芳烃污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配置标准品:将16种多环芳烃混合标准贮备溶液用乙腈配制成16种多环芳烃混合标准使用液,加入5种氘代多环芳烃内标混标使用液后利用乙腈逐级稀释得到浓度逐渐变化的16种多环芳烃的混合标准溶液系列;(2)样品的采集:在采集地采集贝类生物样品后放于样品箱中带回实验室,取其柔软组织打成肉糜后分装于塑料袋中,冷冻保存;(3)样品的提取:称取步骤(2)得到的样品于具塞离心管A中,加入5种氘代多环芳烃内标混标使用液后再加入硅藻土混匀;加入正己烷后依次经涡旋振荡、水浴超声、离心后吸取上清液;离心管A中剩余的下层加入正己烷重复提取1次,吸取上清液;合并两次提取得到的上清液于离心管B中,氮吹吹至近干除去溶剂得到提取液;(4)样品的净化:向步骤(3)中的离心管B中加入乙腈,涡旋混合后加入硫酸镁、PSA和C
18
填料,依次经涡旋混合、离心后吸取上清液;离心管B中剩余的下层再加入乙腈重复提取1遍,吸取上清液;合并两次提取得到的上清液于离心管C中,氮吹蒸发溶剂后添加乙腈混匀后过滤,得到待测液;(5)测定分析混合标准溶液系列:将步骤(1)中得到的含有内标物质的16种多环芳烃混合标准溶液系利中的任意一个浓度进行色谱分离、质谱测定分析,得到各种多环芳烃及其内标物质的保留时间和特征离子,以及总离子流色谱图;将步骤(1)中的到的浓度逐级变化的混合标准溶液系列也进行色谱分离、质谱测定分析,每个浓度测定1次,以标准溶液中被测组分峰面积与相应内标物峰面积之比为纵坐标,标准溶液中被测组分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6)测定样品中16种目标物含量:将步骤(4)中的到待测液按照步骤(5)中的条件进行色谱分离、质谱测定分析,得到待测液的色谱图和峰面积,与步骤(5)中的色谱图进行匹配分析且带入标准曲线进行计算后得到样品中多环芳烃的浓度,再通过内标法分析测定出贝类中多环芳烃的含量。2.根据权利要求1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16种多环芳烃混合标准贮备溶液,浓度为200μg/mL,用乙腈配制成浓度为10.0μg/mL的16种多环芳烃混合标准中间液,然后再用乙腈将混合标准中间液分别配制成浓度为200ng/mL和1.00μg/mL的16种多环芳烃混合标准使用液。3.根据权利要求1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分别吸取200ng/mL的混合标准使用液10.0μL、20.0μL、50.0μL、100μL和1.00μg/mL的混合标准使用液32.0μL、50.0μL、100μL于1mL容量瓶内,分别加入200ng/mL的5种氘代多环芳烃内标混标使用液50μL,分别用乙腈定容至1mL,得的浓度逐渐变化的混合标准溶液系列,逐渐变化的浓度依次为2.00ng/mL、4.00ng/mL、10.0ng/mL、20.0ng/mL、32.0ng/mL、50ng/mL、100ng/mL。4.根据权利要求1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及步骤(3)中,所述的200ng/mL的5种氘代
多环芳烃内标混标使用液,是利用浓度为200μg/mL的5种氘代多环芳烃内标混合标准贮备溶液添加乙腈稀释后制备而成的。5.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丹陆爱兰焦海峰王剑萍杨家锋吴蓓莉蒋海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市海洋与渔业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