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动汽车电池控温装置、电池控温方法及混动汽车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19152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31 21:08
本申请属于混动汽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混动汽车电池控温装置、电池控温方法及混动汽车,所述电池控温装置包括电池匣、第一温度传感器、进气管、进风管和控制器,所述电池匣用于安装电池包,电池包和所述电池匣的内壁之间形成间隙,所述电池匣包括进气口和回流口,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电池包的内部温度,所述进气管连接排气管和所述进气口,所述进气管上设置有第一进气阀,所述进风管与所述进气口连接,所述进风管上设置有控风阀,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进气阀以及所述控风阀连接。本申请通过控风阀和第一进气阀配合控制电池包的工作温度,解决了电池包低温放电能力下降及高温故障风险升高的问题。题。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混动汽车电池控温装置、电池控温方法及混动汽车


[0001]本申请属于混动汽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混动汽车电池控温装置、电池控温方法及混动汽车。

技术介绍

[0002]混动汽车可通过动力电池为电机供电,为混动汽车提供动力。动力电池对温度的敏感性高,在低温条件下,动力电池放电能力急剧降低,导致混动汽车续航能力下降,在高温条件下,动力电池放电能力下降,同时电池故障及自燃的风险升高。
[0003]目前,混动汽车采用PTC加热、风冷或者空调压缩机水冷技术,控制动力电池温度,PTC加热能耗巨大,且常常要消耗电池本身电能,导致混动汽车续航能力下降。同时,在低温条件下,动力电池放电能力急剧降低,用电池本身电能加热电池,进一步增大了电池负荷。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动汽车电池控温装置、电池控温方法及混动汽车,以控制电池的工作温度,解决电池低温放电能力下降及高温故障风险升高的问题。
[000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混动汽车电池控温装置,包括:
[0006]电池匣,用于安装电池包,电池包和所述电池匣的内壁之间形成间隙,所述电池匣包括进气口和回流口;
[0007]第一温度传感器,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电池包内,用于检测所述电池包的内部温度;
[0008]进气管,连接排气管和所述进气口,所述进气管上设置有第一进气阀;
[0009]进风管,与所述进气口连接,所述进风管上设置有控风阀;
[0010]控制器,与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进气阀以及所述控风阀连接。
[0011]可选的,所述混动汽车电池控温装置还包括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进气端连接所述进风管和所述进气管,所述连接管的排气端连接所述进气口,所述连接管上设置有第二进气阀,所述第二进气阀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0012]可选的,所述混动汽车电池控温装置还包括回流管,所述排气管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节段、第二节段和第三节段,所述第一节段的排气端、所述进气管的进气端以及所述第二节段的进气端相连接,所述回流管一端连接所述回流口,所述回流管另一端、所述第二节段的排气端以及所述第三节段的进气端相连接;
[0013]所述回流管上设置有单向阀。
[0014]可选的,所述第一节段、所述进气管以及所述连接管同轴连接;和/或
[0015]所述第二节段上设置有排气阀,所述排气阀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0016]可选的,混动汽车电池控温装置还包括第二温度传感器和温度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连接管上且位于所述连接管的进气端以及所述第二进气阀之间,所述温度压力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电池包和所述电池匣的内壁之间的间隙中,所述第二
温度传感器和所述温度压力传感器均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0017]所述进气口和所述回流口位于所述电池匣相对的两端;
[0018]所述温度压力传感器至少设置两个,一所述温度压力传感器靠近所述进气口设置,一所述温度压力传感器靠近所述回流口设置。
[0019]可选的,所述第一进气阀、所述第二进气阀以及所述控风阀均为比例阀。
[0020]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电池控温方法,应用于电池控温装置,所述电池控温装置包括电池匣、第一温度传感器、进气管和进风管,所述电池匣用于安装电池包,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电池包的内部温度,所述进气管和所述进风管均与所述电池匣连接,所述进气管上设置有第一进气阀,所述进风管上设置有控风阀,所述电池控温方法包括:
[0021]通过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获取所述电池包的内部温度;
[0022]确认所述内部温度大于内部温度上限时,开启控风阀或增大所述控风阀的开度,且减小第一进气阀的开度或关闭所述第一进气阀;
[0023]确认所述内部温度小于内部温度下限时,至少通过所述控风阀和所述第一进气阀,控制所述电池匣中尾气和空气的混合气加热所述电池包;
[0024]确认所述内部温度大于所述内部温度下限且小于所述内部温度上限时,关闭所述控风阀和所述第一进气阀或同步减小所述控风阀和所述第一进气阀的开度。
[0025]可选的,所述进气管和所述进风管均通过连接管连接所述电池匣,所述连接管上设置有第二进气阀,所述第二进气阀和所述连接管的进气端之间设置有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电池包和所述电池匣的内壁之间的间隙中设置有温度压力传感器,所述控制所述电池匣中尾气和空气的混合气加热所述电池包包括:
[0026]通过所述温度压力传感器获取所述电池匣中后混合气温度;
[0027]确认所述后混合气温度大于所述后混合气温度上限时,通过所述温度压力传感器获取所述电池匣中后混合气压力,确认所述后混合气压力大于后混合气压力上限时,关闭所述第二进气阀或减小所述第二进气阀的开度,且开启所述控风阀或增大所述控风阀的开度,且开启所述第一进气阀或增大所述第一进气阀的开度;确认所述后混合气压力小于所述后混合气压力上限Pout2时,关闭所述第一进气阀或减小所述第一进气阀的开度;
[0028]确认所述后混合气温度小于所述后混合气温度下限时,开启所述第一进气阀或增大所述第一进气阀的开度,并通过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获取所述连接管中前混合气温度,根据所述前混合气温度控制所述第一进气阀、第二进气阀以及所述控风阀。
[0029]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前混合气温度控制所述第一进气阀、第二进气阀以及所述控风阀包括:
[0030]确认所述前混合气温度小于前混合气温度下限时,关闭所述控风阀或减小所述控风阀的开度;
[0031]确认所述前混合气温度大于前混合气温度上限时,通过所述温度压力传感器获取所述电池匣中后混合气压力,确认所述后混合气压力小于后混合气压力下限时,开启所述控风阀或增大所述控风阀的开度;确认所述后混合气压力大于后混合气压力下限时,关闭所述第一进气阀或减小所述第一进气阀的开度;
[0032]确认所述前混合气温度大于前混合气温度下限且小于前混合气温度上限,开启所述第二进气阀或增大所述第二进气阀的开度。
[0033]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混动汽车,包括:
[0034]电池控温装置;
[0035]电池包,设置在所述电池控温装置的电池匣内;
[0036]排气管,与所述电池控温装置的进气管连接。
[0037]本申请公开的混动汽车电池控温装置、电池控温方法及混动汽车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38]本申请中,电池匣用于安装电池包,电池包和电池匣的内壁之间形成间隙,电池匣包括进气口和回流口,第一温度传感器至少部分设置在电池包内,用于检测电池包的内部温度。进气管连接混动汽车的排气管和进气口,进气管上设置有第一进气阀,进风管与进气口连接,进风管上设置有控风阀,控制器与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一进气阀以及控风阀连接。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电池包温度过高时,控制器控制控风阀打开,可通过外界冷风为电池包降温,电池包温度过低时,控制器控制控风阀和第一进气阀配合,将外界冷风和混动汽车的尾气混合形成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动汽车电池控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匣,用于安装电池包,电池包和所述电池匣的内壁之间形成间隙,所述电池匣包括进气口和回流口;第一温度传感器,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电池包内,用于检测所述电池包的内部温度;进气管,连接排气管和所述进气口,所述进气管上设置有第一进气阀;进风管,与所述进气口连接,所述进风管上设置有控风阀;控制器,与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进气阀以及所述控风阀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动汽车电池控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动汽车电池控温装置还包括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进气端连接所述进风管和所述进气管,所述连接管的排气端连接所述进气口,所述连接管上设置有第二进气阀,所述第二进气阀与所述控制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动汽车电池控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动汽车电池控温装置还包括回流管,所述排气管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节段、第二节段和第三节段,所述第一节段的排气端、所述进气管的进气端以及所述第二节段的进气端相连接,所述回流管一端连接所述回流口,所述回流管另一端、所述第二节段的排气端以及所述第三节段的进气端相连接;所述回流管上设置有单向阀。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混动汽车电池控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节段、所述进气管以及所述连接管同轴连接;和/或所述第二节段上设置有排气阀,所述排气阀与所述控制器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动汽车电池控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混动汽车电池控温装置还包括第二温度传感器和温度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连接管上且位于所述连接管的进气端以及所述第二进气阀之间,所述温度压力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电池包和所述电池匣的内壁之间的间隙中,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和所述温度压力传感器均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进气口和所述回流口位于所述电池匣相对的两端;所述温度压力传感器至少设置两个,一所述温度压力传感器靠近所述进气口设置,一所述温度压力传感器靠近所述回流口设置。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动汽车电池控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气阀、所述第二进气阀以及所述控风阀均为比例阀。7.一种电池控温方法,应用于电池控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控温装置包括电池匣、第一温度传感器、进气管和进风管,所述电池匣用于安装电池包,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电池包的内部温度,所述进气管和所述进风管均与所述电池匣连接,所述进气管上设置有第一进气阀,所述进风管上设置有控风阀,所述电池控温方法包括:通过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获取所述电池包的内部温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志新祁宏钟黄河黄兴来朱宏飞肖继生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