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俊江专利>正文

带锁髓内针的加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1819 阅读:1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带锁髓内针的加压装置,它涉及一种骨科手术中使用的手术器械。带锁髓内针是骨科手术中用于股骨骨折时进行髓内穿针固定的手术器械。它主要由把手、髓内针针座和髓内针依次相连而组成。由于此器械无加压功能,往往造成手术后骨折断面间隙大,愈合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带锁髓内针的加压装置,它是在已有的,主要由把手、钉座和髓内针依次相连而成的器械的基础上,在钉座表面上制有螺纹,加有螺母和垫圈。加上此加压装置后,在对股骨骨折进行髓内穿针固定的手术中,可使骨折断面间隙小,愈合快。(*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骨科手术中的手术器械
技术介绍
带锁髓内针是一种骨科手术中用于股骨骨折内固定的手术器械。主要由髓内针、钉座、把手组成。由于此器械没有加压功能,使用此器械对断骨进行内固定后,骨折断面存在间隙,有时此间隙还会较大。由于断面间隙的存在,将导致骨折愈合慢,甚至不愈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在原带锁髓内针的基础上,再加上一种加压装置,以使穿针固定后,骨折断面间隙最小,以利骨折尽快愈合。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是在已有的带锁髓内钉的基础上,在钉座外表面刻出螺纹,并且制一个螺母拧到钉座上。螺母外形为六角形或双耳形或其它任意形状。在钉座的前端即靠近髓内钉的部位加有一垫片或圆环形垫圈。在对股骨骨折进行髓内穿针固定的手术中,髓内针穿入骨髓后,用瞄准器先进行远端上锁,而后通过旋动钉座上的螺母(螺母向股骨方向旋进),通过垫片或垫圈,再把断骨挤紧,使骨折断面间隙最小,最后进行近端上锁,拆除器械。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如上加压装置,可使股骨骨折髓内穿针固定后,骨折断面间隙很小,使断面紧密接触,促进骨折快速愈合,并且病人可早期活动,减少卧床时间。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中1、髓内针2、髓内针针座3、把手4、螺母5、垫圈具体实施方式附图中,髓内针①、髓内针针座②和把手③依次相连,在针座②外表面制有螺纹,螺母④在垫圈⑤的左侧,即靠近把手③的一侧。在对股骨骨折进行髓内穿针固定的手术中,先进行远端上锁,而后通过旋动螺母④,把两节断骨挤紧,使断面间隙最小,而后进行近端上锁,拆除器械。采用此装置,可使断面间隙小,骨折愈合快。权利要求1.带锁髓内针的加压装置,其特征是在钉座表面制有螺纹,并加有螺母和垫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锁髓内针的加压装置,其特征是钉座上的螺母位于垫圈左侧,即靠近把手的一侧。专利摘要带锁髓内针的加压装置,它涉及一种骨科手术中使用的手术器械。带锁髓内针是骨科手术中用于股骨骨折时进行髓内穿针固定的手术器械。它主要由把手、髓内针针座和髓内针依次相连而组成。由于此器械无加压功能,往往造成手术后骨折断面间隙大,愈合慢。本技术所述的带锁髓内针的加压装置,它是在已有的,主要由把手、钉座和髓内针依次相连而成的器械的基础上,在钉座表面上制有螺纹,加有螺母和垫圈。加上此加压装置后,在对股骨骨折进行髓内穿针固定的手术中,可使骨折断面间隙小,愈合快。文档编号A61B17/68GK2683048SQ03205068公开日2005年3月9日 申请日期2003年7月22日 优先权日2003年7月22日专利技术者王俊江 申请人:王俊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带锁髓内针的加压装置,其特征是:在钉座表面制有螺纹,并加有螺母和垫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俊江
申请(专利权)人:王俊江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3[中国|河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