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家桂专利>正文

脊柱固定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1286 阅读:1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治疗脊柱骨折的内固定器,由撑杆、夹耳、六角螺帽和椎弓根螺钉组成。特别适用于治疗不稳定性脊柱骨折脱位伴截瘫。由于本脊柱固定器重量轻,体积小,结构简单,支撑力强,固定不超过三个椎体,因而创伤小,出血少,手术操作简便,不需植骨,手术时间短,椎弓根内固定坚强牢固,无脱钩,断棒危险,患者能早期下地活动,提高了疗效。(*该技术在199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医学上治疗不稳定性脊柱骨折脱位伴截瘫的器械。对脊柱骨折的治疗原则是尽量恢复椎管的完整性与稳定性。国内外医学界一致强调骨折治疗的早期活动,早期康复治疗的重要性,主张用坚强的内固定保证脊柱稳定的条件下尽早起床活动。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伴截瘫的器械中,用得最多,最有代表性的是哈灵顿和鲁格氏棒,哈氏用于脊柱骨折脱位的治疗,其手术固定范围大(5~7个椎体),创伤大,出血多,需植骨融合,在无外固定条件下不能过早下床行走,同时,还存在脱钩、断棒、复位不良或再移位,定位错误,分离过度致神经症状加重,感染等。鲁格棒用于剪力性脱位及旋转移位伴纫带广泛损伤的病例,也可用于屈曲压缩骨折;但是,它缺乏牵引力,不能抗纵向压力,其钢丝可能顺钢棒纵向滑动而不能防止骨折椎的塌陷,因而,它不适用于单独用以治疗爆裂性、椎体严重粉碎与压缩性脊柱骨折,以及中柱破裂并有骨片突入椎管的患者。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体积小,切口创伤小,出血少,不需植骨,支撑力强,疗效高的治疗胸腰椎骨折固定器。本脊柱固定器由撑杆、夹耳、六角螺帽和椎弓根钉组成。本脊柱固定器的一种型式(附图说明图1)是撑杆(1)长为100mm,其两端有直径5mm的螺纹,中段是直径4~5mm的园柱,六角螺帽(3)的内径螺纹同撑杆(1)的两端螺纹匹配,夹耳(2)有撑杆孔(5)和螺纹孔(6)其孔径分别与撑杆(1)两端和椎弓根螺钉(4)匹配,椎弓根螺钉(4)长45~50mm,螺纹直径4mm,撑杆(1)两端穿过两只夹耳(2)上的撑杆孔(5),两只夹耳(2)分别由两枚六角螺帽(3)固定于撑杆(1)的两端,两枚椎弓根螺钉(4)分别穿过夹耳(2)上的螺钉孔(6)固定于患者脊柱的椎弓根和椎体。本脊柱固定器的另一种型式(图2)是撑杆(1′)长为100mm,其一端为正螺纹,另一端为反螺纹,螺纹直径为5mm,中段是正六棱柱,长为6mm的正六边形,撑杆、六角螺帽(3′)的内径螺纹分别同撑杆(1′)两端的正反螺纹匹配,夹耳(2′)上的撑杆孔(5′)有分别与撑杆(1′)两端的正反螺纹和内径相匹配。夹耳(2′)上螺钉孔(6′)的孔径与椎弓根螺钉(4)相匹配,椎弓根螺钉(4)长为45~50mm,螺纹直径4mm,撑杆(1′)两端分别旋入两只夹耳(2′)上的撑杆孔(5′)内,且各由一枚六角螺帽(3′)把两只夹耳(2′)固定于(1′)的两端,两枚椎弓根螺钉(4)分别穿过夹耳(2′)上的螺钉孔(6′),固定于患者椎弓根和椎体。本技术的另一种椎弓根钉是(图3)所示的四棱柱头椎弓根螺钉(7)代替夹耳(2或2′)和椎弓根螺钉(4),四棱柱头椎弓根螺钉(7)总长为50~60mm,螺纹长30~50mm,螺纹直径4mm,螺钉(7)头部的四棱柱高14mm,四棱柱横断面的长为10mm,宽6mm,撑杆孔(8)位于四棱柱的中央,并与撑杆(1或1′)和六角螺帽(3)或(3′)相匹配。本脊柱固定器还可配置长为100~200mm的撑杆(1或1′),以满足多椎体骨折治疗的需要。本脊柱固定器的所有零件都由医用不锈耐酸钢加工而成,配成一套本脊柱固定器的总重量一般为70克左右。本脊柱固定器的优点是重量轻、体积小,结构简单,支撑力强(直径4mm的椎弓根螺钉的拉出力为80牛顿,每根撑杆的拉伸力可达1305.4牛顿)。本固定器用于治疗不稳定性胸腰椎骨折脱位伴截瘫,具有切口小,出血少,固定范围少(最多不超过三个椎体),不需植骨,手术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椎弓根固定坚强牢固,无脱钩,无断棒危险,患者能早期下地活动(一般三周),减少护理工作量,为病人康复创造了条件。因而提高了疗效,缩短了治疗时间,减轻了病人痛苦和经济负担。本固定器临床治疗脊柱骨折12例,男10例,女2例。手术距受伤时间5~24天。年龄22~55岁。术后无感染及神经损伤。其中不稳定性骨折3例,手术后3周下地活动,局部无明显疼痛,生活自理。在不完全性截瘫3例,完全截瘫6例中感觉恢复最快者为术后3天,运动恢复5~15天,大小便恢复15~30天。随访结果(3~13个月)不稳定性患者3人完全康复。不全截瘫者3人,全部恢复,能做家务劳动及轻工作。完全性截瘫的6个中2人部分恢复,仍在观察中,其余4人椎体完全性脱位至今仍未恢复。图1是脊柱固定器Ⅰ型结构图。图2是脊柱固定器Ⅱ型结构图。图3是四棱柱头椎弓根螺钉图。应用本技术脊柱骨折内固定手术是在持硬或腰麻下进行。病人俯卧位,以患椎为中心,后正中切口。切开前注射“止血剂”,用椎板拉钩清晰显露两侧椎板及关节囊,选定椎弓根的钻孔位置,选用骨锥击一小孔,再用3.2mm钻头的低速电钻向脊柱平面严格垂直钻入,椎弓根钉不得穿透椎体前面的皮质层。撑杆(1)与夹耳(2)用六角螺帽(3)初步组合为一体后,将夹耳的螺钉孔(6)对准骨孔,旋入上、下椎弓根螺钉(4),最后用搬手旋动撑杆六角螺帽,逐渐撑开椎体,至所需位置。在患椎两侧各固定一套本固定器,以矫正骨折脱位(前后,侧方旋转移位)。对截瘫者,由于恢复脊柱的正常力线和椎管的通畅,从而达到减压的目的。固定完备,冲洗切口,逐层缝合。权利要求1.一种治疗胸腰椎骨折的脊柱固定器,由撑杆,夹耳,六角螺帽和椎弓根钉组成。其特征在于撑杆(1)的两端有螺纹,中段是园柱,六角螺帽(3)的内径螺纹同撑杆(1)两端螺纹匹配,夹耳(2)上有撑杆孔(5)和螺钉孔(6),其孔径分别与撑杆(1)两端和椎弓根螺钉(4)匹配,撑杆(1)两端各穿过两只夹耳(2)上的撑杆孔(5),把两只夹耳(2)分别由两枚六角螺帽(3)固定于撑杆(1)的两端,两枚椎弓根螺钉(4)分别穿过夹耳(2)上的钉孔(6)固定于椎弓根上。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柱固定器,其特征于撑杆(1′)的一端为正螺纹,另一端为反螺纹,中段是正六棱柱,六角螺帽(3′)的内径和螺纹分别同撑杆(1′)两端的正反螺纹匹配,夹耳(2′)上的撑杆孔(5′)有分别与撑杆(1′)两端的正反螺纹和内径相匹配,撑杆(1′)两端分别旋进两只夹耳(2′)上的撑杆孔(5′)内,且各由一枚六角螺帽(3′)把两只夹耳(2′)固定于撑杆(1′)的两端,两枚椎弓根螺钉(4)分别穿过夹耳(2′)上的螺钉孔(6′)固定于椎弓根。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脊柱固定器,其特征在于该脊柱固定器的夹耳(2或2′)和椎弓根螺钉(4)被四棱柱椎弓根螺钉(7)所代替,撑杆孔(8)位于四棱柱的中央。4.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脊柱固定器,其特征在于各零部件均由医用不锈耐酸钢加工制成。专利摘要一种治疗脊柱骨折的内固定器,由撑杆、夹耳、六角螺帽和椎弓根螺钉组成。特别适用于治疗不稳定性脊柱骨折脱位伴截瘫。由于本脊柱固定器重量轻,体积小,结构简单,支撑力强,固定不超过三个椎体,因而创伤小,出血少,手术操作简便,不需植骨,手术时间短,椎弓根内固定坚强牢固,无脱钩,断棒危险,患者能早期下地活动,提高了疗效。文档编号A61B17/58GK2032045SQ88204709公开日1989年2月8日 申请日期1988年4月19日 优先权日1988年4月19日专利技术者李家桂, 梁志彬, 尤亮彩 申请人:李家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治疗胸腰椎骨折的脊柱固定器,由撑杆,夹耳,六角螺帽和椎弓根钉组成。其特征在于撑杆(1)的两端有螺纹,中段是园柱,六角螺帽(3)的内径螺纹同撑杆(1)两端螺纹匹配,夹耳(2)上有撑杆孔(5)和螺钉孔(6),其孔径分别与撑杆(1)两端和椎弓根螺钉(4)匹配,撑杆(1)两端各穿过两只夹耳(2)上的撑杆孔(5),把两只夹耳(2)分别由两枚六角螺帽(3)固定于撑杆(1)的两端,两枚椎弓根螺钉(4)分别穿过夹耳(2)上的钉孔(6)固定于椎弓根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家桂梁志彬尤亮彩李家桂梁志彬尤亮彩
申请(专利权)人:李家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51[中国|四川]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