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婴儿车后轮的刹车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169480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31 20:20
一种用于婴儿车后轮的刹车装置,对应婴儿车的一对后轮设置;其特征在于:刹车装置包括两刹车组件;第一刹车组件包括刹车踏板和制动件,两者传动装配;还包括第一刹车限位杆和第一弹性件,第一刹车限位杆受第一弹性件的作用卡设于制动件上的一斜槽内,受与其传动连接的制动件的作用脱离斜槽并伸入第一后轮的一制动孔中,并依次对应非制动状态和制动状态;还包括第二弹性件,刹车踏板受第二弹性件作用回归初始状态。本案的刹车装置在需要刹车时,踩下刹车踏板,松开刹车踏板其可以自动复位,需要解刹时只需再次踩踏刹车踏板,避免了现有技术中解刹时用脚背向上抬起踏板,费力还容易弄脏布套的现象。脏布套的现象。脏布套的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婴儿车后轮的刹车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刹车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婴儿车后轮的刹车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婴儿车通常包括架体、前轮、后轮,以及将前后轮连接于架体上的轮座;还包括方便婴儿车驻停或行走的刹车装置。
[0003]现有的刹车装置通常对应后轮设置,该刹车装置包括踏板和内外设置的限位销,所述后轮上沿内外方向开设有多个供限位销穿设的制动孔,刹车时,通过脚部向下踩踏踏板至终止位置,使限位销向外位移并穿入后轮上的制动孔中,实现对后轮的制动;解刹时,则需要脚背向上作用踏板使其回到原始位置,进而带动限位销向内位移并脱离后轮上的制动孔,以解除对后轮的制动,在长期的使用中发现:
[0004]一、解刹时用脚背向上抬起踏板,操作方向不是省力的方向,使操作费时费力,影响使用者的体验感。
[0005]二、解刹时用脚背向上抬起踏板,很容易导致婴儿车的布套脏污。
[0006]因此,如何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便成为本技术所要研究解决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婴儿车后轮的刹车装置。
[0008]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婴儿车后轮的刹车装置,对应婴儿车的一对后轮设置;其特征在于:刹车装置包括两刹车组件;
[0009]其中,第一刹车组件包括刹车踏板和制动件,两者传动装配;还包括第一刹车限位杆和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刹车限位杆受第一弹性件的作用卡设于制动件上的一斜槽内,受与其传动连接的制动件的作用脱离斜槽并伸入第一后轮的一制动孔中,并依次对应非制动状态和制动状态;
[0010]还包括第二弹性件,所述刹车踏板受第二弹性件作用回归初始状态。
[0011]第二刹车组件包括第二刹车限位杆和刹车线以及导向轮,所述刹车线绕过导向轮分别与第一刹车限位杆和第二刹车限位杆传动连接,构成当制动时,第一刹车限位杆上制动力牵引刹车线并传递至第二刹车限位杆,使第二刹车限位杆插入第二后轮的一制动孔中;还包括第三弹性件,当非制动时,所述第二刹车限位杆受第三弹性件的作用脱离第二后轮上的制动孔。
[0012]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有关内容解释如下:
[0013]1.上述方案中,第一方向为逆时针方向,第二方向位为顺时针方向。
[0014]2.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制动件包括由内向外依次设置的第一周面、第二周面和第三周面;所述第一周面和所述第三周面上均沿周向等距离间隔布置有数个齿状结构;所述第二周面上沿周向等距离间隔开设有数个斜槽。
[0015]3.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刹车组件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制动件沿第一方向转动的第一弹性限位件,该第一弹性限位件装配于所述刹车踏板与所述制动件之间,且具有一施力端,该施力端伸入所述第一周面的齿状结构间。
[0016]4.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刹车组件还包括用于阻止所述制动件沿第二方向转动的第二弹性限位件,该第二弹性限位件装配于所述第一后轮座中,且具有一限位端,该限位端伸入所述第三周面的齿状结构间,所述第二弹性限位件为一弹片。
[0017]5.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刹车组件还包括一压块,所述压块凸设有一限位所述导向轮轮轴移动的压力部。
[0018]6.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刹车限位杆和所述第二刹车限位杆均包括套筒和滑动套设于该套筒内的杆状销,其中所述杆状销的内端限位于套筒中;还均包括一第四弹性件,该第四弹性件作用于套筒和杆状销之间,使杆状销保持一朝向对应后轮上制动孔的运动趋势。
[0019]7.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弹性限位件包括限位块和第五弹性件,限位块对应所述制动件的第一周面设置;第五弹性件作用于限位块和刹车踏板之间,使限位块保持一插入第一周面齿状结构间的趋势;所述第一弹性限位件上述设计主要考虑第一弹性限位件作为驱动件要驱动制动件转动,这就要求其强度要更好;除此以外,第一弹性限位件可以和第二弹性限位件一样,均为弹片。
[0020]8.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制动件和所述第一后轮同轴转动,这样在保证刹车性能的同时,使车架和刹车装置装配的更加紧凑。
[0021]9.上述方案中,“第一弹性件,第三弹性件、第四弹性件、第五弹性件”均为弹簧,“第二弹性件”为扭簧。
[00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案具有以下优点:
[0023]需要刹车时,踩下刹车踏板,松开刹车踏板其可以自动复位,需要解刹时只需再次踩踏刹车踏板,避免了现有技术中解刹时用脚背向上抬起踏板,费力还容易弄脏布套的现象。
附图说明
[0024]附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婴儿车的立体图;
[0025]附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婴儿车的右视图;
[0026]附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第一刹车组件的爆炸图;
[0027]附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第二刹车组件的爆炸图。
[0028]以上附图中:1.第一后轮座;2.第一后轮;3.第二后轮座;4.第二后轮座;5.第一刹车组件;6.第二刹车组件;7.制动件;8.刹车踏板;9.安装盘;10.踩踏部;11.装配孔;12.第一周面;13.第二周面;14.第三周面;15.斜槽;16.第一刹车限位杆;17.第一通孔;18.第一制动孔;19.第一弹性件;20.第一弹性限位件;21.第二弹性限位件;22.端盖;23.第二弹性件;24.第二刹车限位杆;25.第二通孔;26.第二制动孔;27.刹车线;28.导向轮;29.第三弹性件;30.压块;32.套筒;33.杆状销;34.第四弹性件;35.凹槽;36.限位块;37.第五弹性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0030]实施例:以下将以图式及详细叙述对本案进行清楚说明,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了解本案的实施例后,当可由本案所教示的技术,加以改变及修饰,其并不脱离本案的精神与范围。
[0031]本文的用语只为描述特定实施例,而无意为本案的限制。单数形式如“一”、“这”、“此”、“本”以及“该”,如本文所用,同样也包含复数形式。
[0032]关于本文中所使用的“第一”、“第二”等,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案,其仅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
[0033]关于本文中所使用的“连接”或“定位”,均可指二或多个组件或装置相互直接作实体接触,或是相互间接作实体接触,亦可指二或多个组件或装置相互操作或动作。
[0034]关于本文中所使用的“包括”、“具有”等,均为开放性的用语,即意指包含但不限于。
[0035]关于本文中所使用的用词(terms),除有特别注明外,通常具有每个用词使用在此领域中、在本案内容中与特殊内容中的平常意义。某些用以描述本案的用词将于下或在此说明书的别处讨论,以提供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有关本案描述上额外的引导。
[0036]关于本文中所使用的“前”、“后”,均为方向性用词,在本案中仅为说明各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婴儿车后轮的刹车装置,对应婴儿车的一对后轮设置,其特征在于:刹车装置包括两刹车组件;其中,第一刹车组件(5)包括刹车踏板(8)和制动件(7),两者传动装配;还包括第一刹车限位杆(16)和第一弹性件(19),所述第一刹车限位杆(16)受第一弹性件(19)的作用卡设于制动件(7)上的一斜槽(15)内,受与其传动连接的制动件(7)的作用脱离斜槽(15)并伸入第一后轮(2)的一制动孔中,并依次对应非制动状态和制动状态;还包括第二弹性件(23),所述刹车踏板(8)受第二弹性件(23)作用回归初始状态;第二刹车组件(6)包括第二刹车限位杆(24)和刹车线(27)以及导向轮(28),所述刹车线(27)绕过导向轮(28)分别与第一刹车限位杆(16)和第二刹车限位杆(24)传动连接,构成当制动时,第一刹车限位杆(16)上制动力牵引刹车线(27)并传递至第二刹车限位杆(24),使第二刹车限位杆(24)插入第二后轮的一制动孔中;还包括第三弹性件(29),当非制动时,所述第二刹车限位杆(24)受第三弹性件(29)的作用脱离第二后轮上的制动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婴儿车后轮的刹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件(7)包括由内向外依次设置的第一周面(12)、第二周面(13)和第三周面(14);所述第一周面(12)和所述第三周面(14)上均沿周向等距离间隔布置有数个齿状结构;所述第二周面(13)上沿周向等距离间隔开设有数个斜槽(15)。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婴儿车后轮的刹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刹车组件(5)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制动件(7)沿第一方向转动的第一弹性限位件(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晓飞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倍凯斯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