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架空线行走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127588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8 14: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架空线行走轮,包含轮毂和轮胎,所述轮毂由轮毂左件、轮毂右件合拼组成,合拼处形成V型槽,所述轮胎为V型轮胎,V型轮胎可拆卸地安装在V型槽上,二者的倾斜角相匹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架空线行走轮的轮胎与轮毂可拆卸设计,当轮胎磨损需要更换时,可单独更换轮胎。轮毂也采用分体设计,由左右轮毂件合拼而成,结构简单,方便拆装,便于更换轮胎。便于更换轮胎。便于更换轮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架空线行走轮


[0001]本技术涉及架空裸导线绝缘化喷涂机构,尤其涉及一种架空线行走轮。

技术介绍

[0002]架空线路是指架设在地面之上,用绝缘子将导线固定在直立于地面的杆塔上以传输电能的线路。所述导线主要采用钢芯铝绞线,包括裸导线和包裹绝缘层的绝缘导线2种。因相邻杆塔地势差及导线自身弧垂形成不同的导线坡度。
[0003]行走轮在架空线上作业场景有着广泛的应用需求,使用一种运载平台沿着线路移动行走、吊装货物、带载设备进行检修等,因此,行走轮所要满足的特点是:挂载稳定、摩擦力大、爬坡强、带载能力大。行走能力与吊载能力是行走轮的核心能力。
[0004]公告号为CN 209271751 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线缆喷涂机器人的行走装置,包括支架、行走轮、行走电机及传动机构,支架上设有转轴,行走轮套设于转轴上且可与线缆配合,行走电机通过传动机构驱动行走轮转动实现行走装置在线缆上行走,行走装置还包括防跌落机构,防跌落机构设于支架上且防跌落机构与行走轮位于支架的同侧,行走轮位于支架和防跌落机构之间以使线缆位于支架和防跌落机构之间。
[0005]现有技术多是关于行走装置结构的研究,对于行走轮结构研究很少。现有行走轮主要分两种,第一种不包括轮胎,第二种虽然在轮表面设置轮胎,但是轮胎直接在轮表面成型。两种行走轮摩擦力不足,易打滑,容易磨损,且磨损后都需要整体更换行走轮。
[0006]因此,亟需要一种结构更优化的架空线行走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有鉴于此,本技术针对行走轮摩擦力不足、易打滑、磨损后需整体更换等问题,提供一种架空线行走轮。
[0008]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9]一种架空线行走轮,包含轮毂和轮胎,所述轮毂由轮毂左件、轮毂右件合拼组成,合拼处形成V型槽,所述轮胎为V型轮胎,V型轮胎可拆卸地安装在V型槽上,二者的倾斜角相匹配。
[0010]优选地,所述V型的夹角为60
°‑
80
°
,优选70
°

[0011]优选地,所述轮毂左件和轮毂右件均为圆台状,两圆台合拼后侧面形成V型槽。
[0012]优选地,所述V型槽设置有第一防滑结构,轮胎下表面设有第二防滑结构,二者相匹配。
[0013]优选地,所述轮胎上表面设有第三防滑结构,其纹路与导线缠绕纹路匹配。
[0014]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三防滑结构为多组排凸型纹、多组凹形纹,或者矩阵式凸点或者短线。
[0015]优选地,所述第三防滑结构的纹路为弧形,同一组纹路的弯曲角度为10
°‑
20
°
,优选15
°

[0016]优选地,所述轮毂左件和轮毂右件的接触面上,一个设有第四防滑结构,另一个设有第五防滑结构,二者相匹配。
[0017]优选地,所述轮毂边缘处设有第六防滑结构,轮胎边缘处设置第七防滑结构,二者相匹配。
[0018]优选地,所述轮毂为金属轮毂。
[0019]优选地,所述轮胎为丁腈橡胶轮胎。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架空线行走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1]1、轮胎与轮毂可拆卸设计,当轮胎磨损需要更换时,可单独更换轮胎。轮毂也采用分体设计,由左右轮毂件合拼而成,结构简单,方便拆装,便于更换轮胎。
[0022]2、V型挂载稳定性高:采用V型轮,导线槽与导线有2个接触点,具有2个侧向力支撑,这2个侧向力相交与负载方向的垂直线上,具有挂载稳定、摩擦力大的特点。
[0023]3、V角设计:本技术的V型夹角是综合不同线径数据进行计算获得,优选适配从35平方毫米到240平方毫米的线径范围、多达7种类型导线,实现了用最小的轮径尺寸适配最大线径的可能,最小线径与最大线径均在轮缘内侧、获得充分的卡夹、避免跳线,具有轮径小的特点,满足了移动行走的安全第一需求。
[0024]4、轮胎表面的第三防滑结构,纹路方向与导线缠绕角度相接近,让胎面凸凹纹路跟导线凹凸缝互相咬合,轮胎的附着力大,带载能力强,爬坡能力好,在导线呈35
°
坡度时仍具有良好的攀爬能力,无论行走轮向前移动或倒退均同样有效,适合户外作业环境、架空线路的复杂路况。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本技术行走轮结构示意图。
[0026]图2为本技术行走轮结构爆炸图。
[0027]图3为本技术行走轮的剖视图。
[0028]附图标记说明:
[0029]轮毂1和轮胎2,V型槽3,轮毂左件11,轮毂右件12,第一防滑结构31,第二防滑结构32,第四防滑结构41,第五防滑结构42,第六防滑结构51,第七防滑结构52,第三防滑结构6。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0031]一种架空线行走轮,如图1所示,包含轮毂1和轮胎2,所述轮毂1的中间为V型槽,所述轮胎2为V型轮胎,V型轮胎可拆卸地安装在V型槽上,二者的倾斜角相匹配。V型轮胎可拆卸,当轮胎磨损时,可单独拆卸替换轮胎,不必替换行走轮整体。采用V型轮可使导线槽与导线有2个接触点,具有2个侧向力支撑,这2个侧向力相交与负载方向的垂直线上,具有挂载稳定、摩擦力大的特点。
[0032]本技术的V型夹角是综合不同线径数据进行计算获得。为了使导线获得充分卡夹,避免跳线,需要使导线3/4处于行走轮内,将导线放入行走轮中时,导线与V边有两个相切点,两个切线形成的夹角即是本技术的V角设计的角度。为了使本技术的行走轮可适配从35平方毫米到240平方毫米的线径范围、多达7种类型导线,其V角优选为60
°‑
80
°
,优选70
°
,实现了用最小的轮径尺寸适配最大线径的可能,最小线径与最大线径均在轮缘内侧、获得充分的卡夹、避免跳线,具有轮径小的特点,满足了移动行走的安全第一需求。
[0033]本实施例中,所述轮毂1由轮毂左件11、轮毂右件12合拼组成,轮毂左件11和轮毂右件12均为圆台状,两圆台的侧面在合拼后形成V型槽。轮毂1为分体式设计,结构简单,方便拆装,便于更换轮胎。所述V型槽设置有第一防滑结构31,轮胎下表面设有第二防滑结构32,二者相匹配,增强二者之间的摩擦力,使轮胎与轮毂紧密安装在一起,不会打滑。第一防滑结构31可以为凸块,第二防滑结构32可以为凹槽,也可以相反设置,或者是凸凹点、凸凹纹、插块和插槽等其他相匹配的结构。
[0034]本实施例中,轮毂左件11和轮毂右件12的接触面上,一个设有第四防滑结构41,另一个设有第五防滑结构42,二者相匹配,防止轮毂左右件相对滑动,安装更牢固。如图2所示,第四防滑结构41可以为凹槽,第五防滑结构42可以为凸块,也可以相反设置,或者是凸凹点、凸凹纹、插块和插槽等其他相匹配的结构。
[0035]本实施例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架空线行走轮,其特征在于:包含轮毂和轮胎,所述轮毂由轮毂左件、轮毂右件合拼组成,合拼处形成V型槽,所述轮胎为V型轮胎,V型轮胎可拆卸地安装在V型槽上,二者的倾斜角相匹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架空线行走轮,其特征在于:所述V型的夹角为60
°‑
80
°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架空线行走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轮毂左件和轮毂右件均为圆台状,两圆台合拼后侧面形成V型槽。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架空线行走轮,其特征在于:所述V型槽设置有第一防滑结构,轮胎下表面设有第二防滑结构,二者相匹配。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架空线行走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胎上表面设有第三防滑结构,其纹路与导线缠绕纹路匹配。6.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翔林一洲杨承显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国亨源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