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总成和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12023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8 14: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机总成和车辆,电机总成包括:电机组件;减振组件,所述减振组件包括:顶板、第一缓冲件、第二缓冲件和底板,所述顶板、所述第一缓冲件、所述第二缓冲件和所述底板在上下方向上依次层叠设置,所述电机组件固定于所述顶板,所述第一缓冲件为橡胶缓冲层。其中,当电机总成受到外力冲击时,减振组件上的第二缓冲件通过振动吸振,并且第一缓冲件发生形变来减小振动幅度,从而提高电极总成的抗振能力。抗振能力。抗振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机总成和车辆


[0001]本技术涉及微电机
,尤其是涉及一种电机总成和车辆。

技术介绍

[0002]微电机,全称“微型电动机”,是指直径小于160mm或额定功率小于750mW的电机。微电机常用于控制系统或传动机械负载中,用于实现机电信号或能量的检测、解析运算、放大、执行或转换等功能,微电机是一种体积小巧且功率较小的电机,因为其较小的体型,使得其广泛应用在各方各面中,可用于座椅进行调节作用。
[0003]相关技术中,微电机缺少减震结构,电机长时间使用时,可能会因为震动导致电机零件松动,影响电机的使用寿命。另外微电机的结构较为固定,当电机出现故障时,不便于人员进行拆卸维修,降低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了一种电机总成,当电机总成受到外力冲击时,减振组件上的第二缓冲件通过振动吸振,并且第一缓冲件发生形变来减小振动幅度,从而提高电极总成的抗振能力。
[0005]本技术还提出了一种车辆。
[0006]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电机总成,包括:电机组件;减振组件,所述减振组件包括:顶板、第一缓冲件、第二缓冲件和底板,所述顶板、所述第一缓冲件、所述第二缓冲件和所述底板在上下方向上依次层叠设置,所述电机组件固定于所述顶板,所述第一缓冲件为橡胶缓冲层。
[0007]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机总成,当电机总成受到外力冲击时,减振组件上的第二缓冲件通过振动吸振,并且第一缓冲件发生形变来减小振动幅度,从而提高电极总成的抗振能力。
[0008]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缓冲件为在所述底板上间隔设置的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底板且另一端和所述第一缓冲件抵接。
[0009]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减振组件还包括:限位柱,所述限位柱固定于所述底板上,所述第一弹性件为弹簧且套设在所述限位柱上。
[0010]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缓冲件朝向所述限位柱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限位柱和所述第一凹槽限位配合。
[0011]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顶板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缓冲件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孔,紧固件穿过所述第一安装孔后和所述第二安装孔固定连接。
[0012]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底板上设置有安装支脚,所述安装支脚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三安装孔。
[0013]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电机组件包括:第一壳体、电机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固定连接且夹设所述电机,所述第二壳体设置于所述顶板。
[0014]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顶板和所述第二壳体为一体成型结构。
[0015]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电机组件还包括:多个第二弹性件,多个所述第二弹性件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上,所述第二弹性件抵接在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之间。
[0016]根据本技术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所述电机总成。
[0017]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18]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19]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机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机组件的爆炸图;
[0021]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减振组件的爆炸图。
[0022]附图标记:
[0023]100、电机总成;
[0024]10、电机组件;11、第一壳体;111、第一连接部;112、第四安装孔;113、风扇;12、第二壳体;121、第二安装部;122、第五安装孔;13、电机;
[0025]20、减振组件;21、顶板;211、第一安装孔;22、第一缓冲件;23、第二缓冲件;24、底板;241、安装支脚;242、第三安装孔;25、第一弹性件;26、限位柱;27、第二弹性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
[0027]下面参考图1

图3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动力总成,本技术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动力总成的车辆。
[0028]参照图1所示,电机总成100包括:电机组件10和减振组件20。电机组件10位于减振组件20上方,并且电机组件10与减振组件20固定连接。减振组件20包括:顶板21、第一缓冲件22、第二缓冲件23和底板24,顶板21、第一缓冲件22、第二缓冲件23和底板24在上下方向上依次层叠设置,电机组件10固定于顶板21,第一缓冲件22为橡胶缓冲层。也就是说,减振组件20由顶板21、第一缓冲件22、第二缓冲件23和底板24组成,底板24位于最下方,第二缓冲件23设置在底板24上,第一缓冲件22设置在第二缓冲件23上,顶板21设置在第一缓冲件22上,从下往上,依次是底板24、第二缓冲件23、第一冲件和顶板21,而电机组件10就固定于顶板21上。其中,第一缓冲件22为橡胶缓冲层。
[0029]以及,减振组件20安装时,首先将底板24进行固定,然后将第二缓冲件23固定于底板24表面,再在第二缓冲件23表面铺设第一缓冲件22,从而使得当遇到外力冲击时,第二缓冲件23开始不断震动吸振,第一缓冲件22发生形变,从而减少振动幅度,起到了缓冲减振的作用。
[0030]由此,当电机总成100受到外力冲击时,减振组件20上的第二缓冲件23通过振动吸
振,并且第一缓冲件22发生形变来减小振动幅度,从而提高电极总成的抗振能力。
[0031]参照图1和图3所示,第二缓冲件23为在底板24上间隔设置的第一弹性件25,第一弹性件25的一端固定于底板24,并且第一弹性件25的另一端和第一缓冲件22抵接。也就是说,第二缓冲件23为第一弹性件25,并且第二缓冲件23可以为多个,第一弹性件25在底板24上间隔设置。如此,将第一弹性件25一端固定在底板24上,使得第一弹性件25的另一端可以与第一缓冲件22抵接,通过第一缓冲件22和第一弹性件25之间的相互配合,可以吸收电机组件10运行时产生的振动。其中,第一弹性件25有较大的弹性变形能力,可以很好地缓和冲击和吸收振动。
[0032]根据图3所示,减振组件20还包括:限位柱26,限位柱26固定于底板24上,第一弹性件25可以为弹簧,并且第一弹性件25套设在限位柱26上。简单来说,底板24上还设置有限位柱26,限位柱26与底板24固定连接,并且第一弹性件25可以为弹簧,套设在限位柱26上,限位柱26可以对第一弹性件25起到限定和导向的作用,使得弹簧在限位柱26的轴向方向上压缩和伸长,这样可以避免弹簧在压缩或伸长时发生窜位。其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机总成(100),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组件(10);减振组件,所述减振组件包括:顶板(21)、第一缓冲件(22)、第二缓冲件(23)和底板(24),所述顶板(21)、所述第一缓冲件(22)、所述第二缓冲件(23)和所述底板(24)在上下方向上依次层叠设置,所述电机组件(10)固定于所述顶板(21),所述第一缓冲件(22)为橡胶缓冲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总成(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缓冲件(23)为在所述底板(24)上间隔设置的第一弹性件(25),所述第一弹性件(25)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底板(24)且另一端和所述第一缓冲件(22)抵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总成(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组件还包括:限位柱(26),所述限位柱(26)固定于所述底板(24)上,所述第一弹性件(25)为弹簧且套设在所述限位柱(26)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机总成(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件(22)朝向所述限位柱(26)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限位柱(26)和所述第一凹槽限位配合。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总成(100),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21)上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兵李莉
申请(专利权)人:蜂巢传动系统江苏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