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伏背板、光伏组件以及光伏背板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11086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8 14: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光伏背板、光伏组件以及光伏背板的制备方法,涉及光伏设备技术领域。所述光伏背板采用熔融共挤方式将内功能层、支持体层和外功能层形成一体式结构,可以避免光伏背板的分层,保证光伏背板的使用寿命。并且,通过增强纤维和按照一定重量份占比的热固性粉末涂料或第一热塑性材料形成支持体层,可以有效地提升光伏背板的抗冲击性能和阻燃性能,扩大了所述光伏背板的适用范围。扩大了所述光伏背板的适用范围。扩大了所述光伏背板的适用范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伏背板、光伏组件以及光伏背板的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光伏设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光伏背板、光伏组件以及光伏背板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现有光伏组件的背板普遍采用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作为支持体材料,在支持体材料表面涂覆或复合耐候层与粘接层的结构方式,该结构的背板制备工艺复杂,多层复合结构存在分层的风险,同时无法满足在轻质组件上应用的阻燃与抗冲击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专利技术,以便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光伏背板、光伏组件以及光伏背板的制备方法。
[0004]依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光伏背板,所述光伏背板由内往外依序包括内功能层、支持体层以及外功能层,所述内功能层、支持体层和外功能层采用熔融共挤工艺制备而成;
[0005]所述支持体层采用增强纤维和热固性粉末涂料制成,其中,所述增强纤维的重量份占比范围为10~50份,热固性粉末涂料的重量份占比范围为10到50份,所述热固性粉末涂料包括热固性树脂和用于所述热固性树脂交联固化的固化剂;并且,
[0006]所述内功能层和外功能层均采用第二热塑性材料制成。
[0007]可选的,所述增强纤维至少包括以下其中一种:玻璃纤维、碳纤维和芳纶纤维,其中,所述增强纤维的克重范围为30

500g/


[0008]可选的,所述增强纤维的结构为以下其中一种:纤维布、短切纤维和磨碎纤维。
[0009]可选的,所述热固性树脂至少包括以下其中一种:丙烯酸树脂、聚酯树脂、聚氨酯树脂、环氧树脂以及氟碳树脂。
[0010]可选的,所述第二热塑性材料至少包括以下其中一种:聚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尼龙、聚碳酸酯、聚乙烯、聚烯烃、乙烯

醋酸乙烯酯以及含氟树脂。
[0011]依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另一种光伏背板,所述光伏背板由内往外依序包括内功能层、支持体层以及外功能层,所述内功能层、支持体层和外功能层采用熔融共挤工艺制备而成;
[0012]所述支持体层采用增强纤维和第一热塑性材料制成,其中,所述增强纤维的重量份占比范围为10~40份,第一热塑性材料的重量份占比范围为10到40份;并且,
[0013]所述内功能层和外功能层均采用所述第二热塑性材料制成。
[0014]可选的,所述第一热塑性材料至少包括以下其中一种:聚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尼龙、聚碳酸酯、聚乙烯、聚烯烃、乙烯

醋酸乙烯酯以及含氟树脂。
[0015]依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光伏组件,所述光伏组件包括如上述任意一项的光伏背板,所述光伏组件还包括依序叠铺的前板层、前板胶膜层、电池片以及背
板胶膜层,其中,所述光伏背板铺设于所述背板胶膜层远离所述电池片的端面上。
[0016]依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四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光伏背板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0017]将热固性粉末涂料和增强纤维混合形成预固化材料,并将所述预固化材料牵引到多层共挤设备中,其中,所述增强纤维的重量份占比范围为10~50份,所述热固性粉末涂料的重量份占比范围为10到50份,所述热固性粉末涂料包括热固性树脂和用于所述热固性树脂交联固化的固化剂;
[0018]将第二热塑性材料注入所述多层共挤设备中,并启动所述多层共挤设备进行熔融共挤,得到光伏背板,其中,所述光伏背板由内往外依序包括内功能层、支持体层以及外功能层,所述支持体层采用所述预固化材料制成,所述内功能层和外功能层均采用所述第二热塑性材料制成。
[0019]依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五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另一种光伏背板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0020]将第一热塑性材料和增强纤维混合形成支持体材料,并将所述支持体材料加入到多层共挤设备中,其中,所述增强纤维的重量份占比范围为10~40份,所述第一热塑性材料的重量份占比范围为10到40份;
[0021]将第二热塑性材料注入所述多层共挤设备中,并启动所述多层共挤设备进行熔融共挤,得到光伏背板,其中,所述光伏背板由内往外依序包括内功能层、支持体层以及外功能层,所述支持体层采用所述支持体材料制成,所述内功能层和外功能层均采用所述第二热塑性材料制成。
[00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采用熔融共挤方式将内功能层、支持体层和外功能层形成一体式结构,可以避免光伏背板的分层,保证光伏背板的使用寿命。并且,通过增强纤维和按照一定重量份占比的热固性粉末涂料或第一热塑性材料形成支持体层,可以有效地提升光伏背板的抗冲击性能和阻燃性能,扩大了所述光伏背板的适用范围。
[0023]上述说明仅是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0024]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
[0025]在附图中:
[0026]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伏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伏背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光伏背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光伏背板的结构示意图;
[0030]附图标记:1、光伏背板;101、内功能层;101a、第三子功能层;101b、第四子功能层;102、支持体层;103、外功能层;103a、第一子功能层;103b、第二子功能层;2、背板胶膜层;3、电池片;4、前板胶膜层;5、前板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专利技术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专利技术,并且能够将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0032]参照图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伏组件,所述光伏组件包括如下述任意一项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光伏背板1,所述光伏组件还包括依序叠铺的前板层5、前板胶膜层4、电池片3以及背板胶膜层2,其中,所述光伏背板1铺设于所述背板胶膜层2远离所述电池片3的端面上。
[0033]上述光伏组件的制备方法如下步骤:
[0034]步骤a1、将前板层5、前板胶膜层4、电池片3、背板胶膜层2、光伏背板1依次叠层铺设后置于层压设备中。
[0035]步骤a2、层压设备通过对叠层铺设件进行加热加压后得到层压件,即光伏组件。其中,所述加热加压包括第一加热阶段和第二冷却阶段,第一阶段的加热温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伏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背板由内往外依序包括内功能层、支持体层以及外功能层,所述内功能层、支持体层和外功能层采用熔融共挤工艺制备而成;所述支持体层采用增强纤维和热固性粉末涂料制成,其中,所述增强纤维的重量份占比范围为10~50份,热固性粉末涂料的重量份占比范围为10到50份,所述热固性粉末涂料包括热固性树脂和用于所述热固性树脂交联固化的固化剂;并且,所述内功能层和外功能层均采用第二热塑性材料制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强纤维至少包括以下其中一种:玻璃纤维、碳纤维和芳纶纤维,其中,所述增强纤维的克重范围为30

500g/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强纤维的结构为以下其中一种:纤维布、短切纤维和磨碎纤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固性树脂至少包括以下其中一种:丙烯酸树脂、聚酯树脂、聚氨酯树脂、环氧树脂以及氟碳树脂。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热塑性材料至少包括以下其中一种:聚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尼龙、聚碳酸酯、聚乙烯、聚烯烃、乙烯

醋酸乙烯酯以及含氟树脂。6.一种光伏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背板由内往外依序包括内功能层、支持体层以及外功能层,所述内功能层、支持体层和外功能层采用熔融共挤工艺制备而成;所述支持体层采用增强纤维和第一热塑性材料制成,其中,所述增强纤维的重量份占比范围为10~40份,第一热塑性材料的重量份占比范围为10到40份;并且,所述内功能层和外功能层均采用所述第二热塑性材料制成。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伏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热塑性材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振华陶海全方振雷吴旭东王瑾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金茂绿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