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集中动车组用复合式压力波控制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09424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4 11: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动力集中动车组用复合式压力波控制系统及方法,包括进隧道前后的压力保护,进隧道后的压力保护和出隧道前后的压力保护;所述进隧道前后的压力保护采用压力波阀关闭的方式进行压力保护;所述进隧道后的压力保护采用被动式压力保护和强制压力波阀控制保护相结合;出隧道前后的压力保护采用压力波阀关闭的方式进行压力保护。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大大保证车辆进出隧道、进出连续隧道群、进出短隧道、隧道内运行时的车内压力保护及空气质量,提高乘客舒适性,为动力集中动车组在更复杂线路环境运行提供了技术基础。路环境运行提供了技术基础。路环境运行提供了技术基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动力集中动车组用复合式压力波控制方法及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动车组压力控制
,具体涉及一种动力集中动车组用复合式压力波控制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铁路动力集中动车组一般采用的是被动式压力波控制,国内CR200J动车组也只预留了被动式压力波的安装接口。
[0003]现有动力集中动车组只有被动式压力波控制,其控制原理图如图1所示,其控制逻辑为动力车(控制车)的空调通过其压力传感器探测外界压力变化,并控制输出压力波关阀信号,从而动力车、拖车、控制车压力波控制装置响应,关闭压力波阀。
[0004]随着动力集中动车组的运用领域不断拓宽,各种复杂的线路环境也越来越多。上述的被动式压力波控制方法尚不能满足多隧道线路运行时的乘客舒适性体验,具体地,在车辆进出隧道、进出连续隧道、进出短隧道、以及在隧道内时,被动的压力保护方式等对车内舒适有较大影响。
[0005]基于此,现有技术仍然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动力集中动车组用复合式压力波控制方法及系统,以解决现有的被动式压力波控制在运行线路上多隧道,且海拔落差较大时,车辆运行过程中的车内压力波动对乘客的舒适性有较大影响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在车辆进出隧道期间,通过判断车辆与隧道的相对位置,提前关闭车内压力保护阀,实现车内压力波动的控制;进一步考虑通过长大隧道持续关阀时车内CO2浓度升高,车辆进入隧道后拟采用被动式压力保护方式,确保乘客乘坐舒适性。
[000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出一种动力集中动车组用复合式压力波控制方法,包括进隧道前后的压力保护,进隧道后的压力保护和出隧道前后的压力保护;
[0008]其中,所述进隧道前后的压力保护采用压力波阀关闭的方式进行压力保护;
[0009]所述进隧道后的压力保护采用被动式压力保护和强制压力波阀控制保护相结合;
[0010]出隧道前后的压力保护采用压力波阀关闭的方式进行压力保护。
[0011]进一步地,所述进隧道前后的压力保护包括:
[0012]当主控车前端距隧道入口第一距离时,发出压力波阀关闭指令,车内压力波阀关闭;
[0013]车辆进入隧道后,主控车前端距离隧道入口第二距离时,撤销压力波阀关闭指令,车内压力波阀的开关控制通过被动式压力保护实现。
[0014]进一步地,所述进隧道后的压力保护包括:
[0015]实时判断是否满足压力波阀开阀条件,如果满足,则打开压力波阀,如果不满足,则继续保持关闭压力波阀直至满足压力波阀开阀条件后,打开压力波阀;
[0016]其中,继续保持关闭压力波阀的持续时间若达到预定时间且仍未满足压力波阀开阀条件,则执行强制压力波阀控制保护,所述强制压力波阀控制保护为强制分时分车打开压力波阀。
[0017]进一步地,出隧道前后的压力保护包括:
[0018]当主控车前端距离隧道出口第三距离时,发出压力波阀关闭指令,车内压力波阀关闭;
[0019]车辆出隧道后,主控车前端距隧道出口第四距离时,撤销压力波阀关闭指令,车内压力波阀的开关控制通过被动式压力保护实现。
[0020]进一步地,当车辆以第一时速进出隧道时,所述第一距离为第一时速与响应时间的乘积,并且,所述第二距离、所述第三距离和所述第四距离与所述第一距离取值相同;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距离S1=运行速度v
×
响应时间t1,即160
×
1000
÷
3600
×
5=220m,考虑取整S1取300m。
[0021]当车辆以第一时速重联进出隧道时,所述第一距离为第一时速与响应时间的乘积加上车长,并且,所述第二距离、所述第三距离和所述第四距离与所述第一距离取值相同。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距离S2=运行速度v
×
响应时间t1+车长,即160
×
1000
÷
3600
×
5+230,考虑取整S2取530m。
[0022]进一步地,非重联机车以第二时速进出隧道时,将间距小于第五距离的连续隧道简化为一个长隧道;重联机车以第二时速进出隧道时,将间距小于第六距离。的连续隧道简化为一个长隧道。
[0023]进一步地,所述第五距离=2
×
第二时速
×
响应时间+第二时速
×
延时时间;
[0024]所述第六距离=2
×
第二时速
×
响应时间+车厂+第二速度
×
延时时间。
[0025]一些实施例中,第五距离S3=2
×
S1+运行速度v
×
延时时间t2,即2
×
300+160
×
1000
÷
3600
×
1=644m,考虑控制偏差及取整S3取800m。第六距离S4=S1+S2+运行速度v
×
延时时间t2,即300+530+160
×
1000
÷
3600
×
1=644m,考虑控制偏差及取整S4取1000m。
[002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提出一种动力集中动车组用复合式压力波控制系统,包括中央控制单元,列车运行控制装置,远程检查与诊断系统,以及分别设置在动力车、拖车和控制车内的多个压力波阀;每个所述压力波阀均连接有压力波控制装置;
[0027]其中,所述列车运行控制装置通过所述远程检查与诊断系统向所述中央控制单元发送车辆实时位置信息,所述中央控制单元将所述车辆实时位置信息与隧道公里标数据进行比对,以获得主控车前端与隧道入口之间的距离或者主控车前端与隧道出口之间的距离,并基于主控车前端与隧道入口之间的距离或者主控车前端与隧道出口之间的距离,向所述压力波控制装置发出控制指令。
[0028]进一步地,所述压力波控制装置通过继电器控制所述压力波阀的打开或关闭。
[0029]进一步地,所述中央控制单元控制通过IO设备转换为高低电平信号,所述高低电平信号通过DC110V环路连接至所述压力波控制装置的继电器。
[0030]进一步地,向所述压力波控制装置发出控制指令包括:
[0031]当主控车前端距隧道入口第一距离时,发出压力波阀关闭指令,车内压力波阀关闭;
[0032]车辆进入隧道后,主控车前端距离隧道入口第二距离时,撤销压力波阀关闭指令,
车内压力波阀的开关控制通过被动式压力保护实现;
[0033]车辆进入隧道后,且主控车前端距离隧道入口大于第二距离且小于第三距离时,实时判断是否满足压力波阀开阀条件,如果满足,则打开压力波阀,如果不满足,则继续保持关闭压力波阀直至满足压力波阀开阀条件,则打开压力波阀;其中,继续保持关闭压力波阀的时间若达到预定时间仍未满足压力波阀开阀条件,则执行强制压力波阀控制保护;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力集中动车组用复合式压力波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进隧道前后的压力保护,进隧道后的压力保护和出隧道前后的压力保护;其中,所述进隧道前后的压力保护采用压力波阀关闭的方式进行压力保护;所述进隧道后的压力保护采用被动式压力保护和强制压力波阀控制保护相结合;出隧道前后的压力保护采用压力波阀关闭的方式进行压力保护。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集中动车组用复合式压力波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隧道前后的压力保护包括:当主控车前端距隧道入口第一距离时,发出压力波阀关闭指令,车内压力波阀关闭;车辆进入隧道后,主控车前端距离隧道入口第二距离时,撤销压力波阀关闭指令,车内压力波阀的开关控制通过被动式压力保护实现。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集中动车组用复合式压力波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隧道后的压力保护包括:实时判断是否满足压力波阀开阀条件,如果满足,则打开压力波阀,如果不满足,则继续保持关闭压力波阀直至满足压力波阀开阀条件后,打开压力波阀;其中,继续保持关闭压力波阀的持续时间若达到预定时间且仍未满足压力波阀开阀条件,则执行强制压力波阀控制保护,所述强制压力波阀控制保护为强制分时分车打开压力波阀。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集中动车组用复合式压力波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出隧道前后的压力保护包括:当主控车前端距离隧道出口第三距离时,发出压力波阀关闭指令,车内压力波阀关闭;车辆出隧道后,主控车前端距隧道出口第四距离时,撤销压力波阀关闭指令,车内压力波阀的开关控制通过被动式压力保护实现。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动力集中动车组用复合式压力波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车辆以第一时速进出隧道时,所述第一距离为第一时速与响应时间的乘积,并且,所述第二距离、所述第三距离和所述第四距离与所述第一距离取值相同;当车辆以第一时速重联进出隧道时,所述第一距离为第一时速与响应时间的乘积加上车长,并且,所述第二距离、所述第三距离和所述第四距离与所述第一距离取值相同。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动力集中动车组用复合式压力波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非重联机车以第二时速进出隧道时,将间距小于第五距离的连续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亮亮于德壮丁艺恒张宁王莹侯强张阳姚国旗张金阳隋岩欣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