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身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093542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4 11:11
一种车身及车辆。车身包括C柱上部、C柱下部和滑移门中部导轨槽组件以及C柱加强件。C柱加强件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均与第一连接部相连;第一连接部与滑移门中部导轨槽组件连接,第二连接部与C柱上部连接,第三连接部与C柱下部连接。利用该C柱加强件,C柱加强件连接了C柱上部和C柱下部,这样可以形成连续的C柱结构,提高车身的模态和刚度,继而提高碰撞得分,在使用状态下,连续的C柱结构能够减小C柱和车身的振幅,从而减小振动噪声。从而减小振动噪声。从而减小振动噪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身及车辆


[0001]本文涉及车身结构技术,尤指一种车身及车辆。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汽车使用需求的变更,MPV(Multi

Purpose Vehicles,多用途汽车)车型在生活中越来越普遍。MPV车型一般座椅都设置为6

7座,后门面积较大以满足后面两排乘客的出入需求。因此,后门经常设置为滑移门结构。滑移门会在车身上部、中部和下部设置上部导轨槽、中部导轨槽和下部导轨槽来满足滑移需求。
[0003]滑移门中部导轨槽组件,使得C柱中间结构不连续,从而引起车身模态、刚度偏低,继而导致碰撞得分低和振动噪声大等问题。传统的C柱加强结构为加强板,加强板加强效果差;且加强板对于滑移门中部导轨槽组件的加强效果尤其微弱。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身及车辆,该车身包括C柱加强件,该C柱加强件能够有效地加强滑移门中部导轨槽组件,且用料少。同时,该C柱加强件有助于形成连续的C柱结构,从而有助于提高车身模态和刚度,继而有助于提高碰撞得分和减小振动噪声。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身,其特征在于,包括C柱上部、C柱下部和滑移门中部导轨槽组件以及C柱加强件;所述C柱加强件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和所述第三连接部均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相连;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滑移门中部导轨槽组件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C柱上部连接,所述第三连接部与所述C柱下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连接板;和侧围板,其与所述连接板的周向边缘相连,并与所述连接板合围出空腔;所述滑移门中部导轨槽组件包括连接凹部,所述空腔的形状与所述连接凹部适配以使所述连接凹部嵌设在所述空腔内;其中,所述侧围板和/或所述连接板上设有用于与所述滑移门中部导轨槽组件连接的固定部。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上延伸板,位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上侧,并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相连,所述上延伸板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围合形成上腔体;所述上延伸板设有用于与所述C柱上部相连的固定部;所述第三连接部包括:下延伸板,位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下侧,并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相连,所述下延伸板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围合形成下腔体;所述下延伸板设有用于与所述C柱下部相连的固定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C柱上部包括C柱上管梁,所述上延伸板设有用于插装所述C柱上管梁的安装缺口,所述上延伸板上的固定部与所述C柱上管梁固定连接;和/或,所述C柱下部包括C柱下管梁,所述下延伸板设有用于插装所述C柱下管梁的安装缺口,所述下延伸板上的固定部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奔陈启苗毛杰肖运材郭世辉
申请(专利权)人: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