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柱组件及具有其的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97136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4 11: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A柱组件及具有其的车辆,A柱组件包括侧围外板、A柱支架和A柱,A柱支架连接于侧围外板的内侧;以及,A柱分别连接于侧围外板的内侧和A柱支架的前方,A柱、侧围外板和A柱支架之间形成有腔室,A柱内形成有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第一空腔位于第二空腔的后方,第一空腔的容积大于第二空腔的容积。这样,由于在A柱上构建出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第二空腔适于分担缓冲作用到第一空腔上的作用力,从而让A柱的使用更为可靠,以提升A柱组件的结构强度和使用性能。此外,采用在A柱构建有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的形式,在提升A柱的结构强度的同时,还能简化A柱的结构,降低生产成本,且便于A柱组件的生产,提升生产效率。提升生产效率。提升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A柱组件及具有其的车辆


[0001]本技术涉及车辆
,尤其是涉及一种A柱组件及具有其的车辆。

技术介绍

[0002]在相关技术中,车辆中的A柱组件对其结构强度至关重要,会直接影响车辆的碰撞性能。但是在相关技术中,常在A柱组件上设有加强板以增加结构强度,但是这样A柱组件的结构较为复杂,生产成本较高。本申请提供一种A柱组件,其在简化结构的同时,还能保证具有较高的使用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A柱组件,所述A柱组件的结构较为简单,且具有较高的结构稳定性。
[0004]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内设有如上所述的A柱组件。
[0005]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A柱组件,包括:侧围外板、A柱支架和A柱,所述A柱支架连接于所述侧围外板的内侧;以及,所述A柱分别连接于所述侧围外板的内侧和所述A柱支架的前方,所述A柱、所述侧围外板和所述A柱支架之间形成有腔室,所述A柱内形成有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所述第一空腔位于所述第二空腔的后方,所述第一空腔的容积大于所述第二空腔的容积。
[0006]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A柱组件,由于在A柱上构建出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第二空腔适于分担缓冲作用到第一空腔上的作用力,从而让A柱的使用更为可靠,以提升A柱组件的结构强度和使用性能。此外,采用在A柱构建有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的形式,在提升A柱的结构强度的同时,还能简化A柱的结构,降低生产成本,且便于A柱组件的生产,提升生产效率。
[000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A柱包括:本体和凸出部,所述凸出部设置于所述本体的前方且向前凸出设置,所述本体内形成有所述第一空腔,所述本体和所述凸出部共同限定出所述第二空腔。
[000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本体包括:顺次连接的外侧壁、前侧壁、内侧壁和后侧壁,所述前侧壁包括:内平板部和外折板部,所述外折板部弯折地连接于所述内平板部和所述外侧壁之间,所述凸出部的后端连接于所述外折板部上。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本体包括:顺次连接的外侧壁、前侧壁、内侧壁和后侧壁,所述外侧壁设置有铰链安装部,所述外侧壁的厚度大于所述前侧壁、所述内侧壁和所述后侧壁的厚度。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侧壁设置有仪表板支架安装部,所述内侧壁的厚度大于所述前侧壁和所述后侧壁的厚度。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A柱为挤压成型的铝合金结构件。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侧围外板和所述A柱之间通过自攻螺钉固定连接;和/或所述侧围外板和所述A柱支架之间通过自冲铆钉固定连接;和/或所述A柱支架和所述A柱之间通过自攻螺钉固定连接。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A柱对应所述第一空腔的侧壁上设置有上线束过孔和下线束过孔,所述上线束过孔与所述下线束过孔在上下方向上间隔设置,所述上线束过孔的尺寸大于所述下线束过孔的尺寸。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前围板,所述前围板焊接连接于所述A柱的内侧。
[0015]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辆,包括:如上所述的A柱组件。
[0016]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辆,由于车辆内设有如上所示的A柱组件,由于在A柱上构建出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第二空腔适于分担缓冲作用到第一空腔上的作用力,从而让A柱的使用更为可靠,以提升A柱组件的结构强度和使用性能。此外,采用在A柱构建有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的形式,在提升A柱的结构强度的同时,还能简化A柱的结构,降低生产成本,且便于A柱组件的生产,提升生产效率。不仅如此,在车辆内设有如上所示的A柱组件,在降低车辆负载的同时,还能让车辆具有较高的结构性能。
[0017]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18]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19]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A柱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A柱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A柱的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4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A柱的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23]附图标记:
[0024]A柱组件10,
[0025]侧围外板100,腔室101,
[0026]A柱支架200,
[0027]A柱300,第一空腔301,第二空腔302,上线束过孔303,下线束过孔304,本体310,外侧壁311,前侧壁312,内侧壁313,后侧壁314,内平板部315,外折板部316,铰链安装部317,仪表板支架安装部318,凸出部320,
[0028]前围板400。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
[0030]下面参考图1

图4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A柱组件10,包括:侧围外板100、A柱支架200和A柱300。
[0031]具体来说,A柱支架200连接于侧围外板100的内侧;以及,A柱300分别连接于侧围
外板100的内侧和A柱支架200的前方,A柱300、侧围外板100和A柱支架200之间形成有腔室101,A柱300内形成有第一空腔301和第二空腔302,第一空腔301位于第二空腔302的后方,第一空腔301的容积大于第二空腔302的容积。
[0032]可以理解的是,在A柱组件10的构建过程中,适于提供A柱300以构成结构组装的中心结构,从而为A柱支架200和侧围外板100的组装提供位置,以便于A柱组件10的生产构建,提升组装效率,且让A柱组件10的结构设计更为稳定可靠,以提升A柱组件10的使用性能。
[0033]具体来说,A柱300上形成有第一空腔301和第二空腔302,由于第一空腔301的容积大于第二空腔302的容积,以使第一空腔301适于承载缓冲侧面碰撞和偏置碰撞过程中所产生的作用力,而在第一空腔301外侧所设有的第二空腔302适于为作用到第一空腔301上的偏置撞击力进行吸收分解,从而降低作用到第一空腔301部分的作用力,以提升A柱300的结构强度与使用性能,从而让A柱组件10具有更高的使用安全性。同时,由于A柱组件10结构设计更为简单,便于A柱组件10的结构组装,提升组装效率,从而让A柱组件10的结构更为稳定可靠。
[0034]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A柱组件10,由于在A柱300上构建出第一空腔301和第二空腔302,第二空腔302适于分担缓冲作用到第一空腔301上的作用力,从而让A柱300的使用更为可靠,以提升A柱组件10的结构强度和使用性能。此外,采用在A柱300构建有第一空腔301和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A柱组件(10),其特征在于,包括:侧围外板(100);A柱支架(200),所述A柱支架(200)连接于所述侧围外板(100)的内侧;以及A柱(300),所述A柱(300)分别连接于所述侧围外板(100)的内侧和所述A柱支架(200)的前方,所述A柱(300)、所述侧围外板(100)和所述A柱支架(200)之间形成有腔室(101),所述A柱(300)内形成有第一空腔(301)和第二空腔(302),所述第一空腔(301)位于所述第二空腔(302)的后方,所述第一空腔(301)的容积大于所述第二空腔(302)的容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A柱组件(10),其特征在于,所述A柱(300)包括:本体(310)和凸出部(320),所述凸出部(320)设置于所述本体(310)的前方且向前凸出设置,所述本体(310)内形成有所述第一空腔(301),所述本体(310)和所述凸出部(320)共同限定出所述第二空腔(30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A柱组件(10),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310)包括:顺次连接的外侧壁(311)、前侧壁(312)、内侧壁(313)和后侧壁(314),所述前侧壁(312)包括:内平板部(315)和外折板部(316),所述外折板部(316)弯折地连接于所述内平板部(315)和所述外侧壁(311)之间,所述凸出部(320)的后端连接于所述外折板部(316)上。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A柱组件(10),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310)包括:顺次连接的外侧壁(311)、前侧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苹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