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围A柱结构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984829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7 22: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侧围A柱结构及车辆,侧围A柱结构包括:A柱内板和A柱加强板,A柱加强板与A柱内板相连且限定出A柱腔体,A柱加强板包括沿前后方向排布的前加强板和后加强板,后加强板连接在前加强板的后端,前加强板的刚度小于后加强板的刚度。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侧围A柱结构,通过将A柱加强板分为刚度较小的前加强板和刚度较大的后加强板,使得后加强板的结构强度较高,起主要的支撑作用;在发生碰撞时,刚度较小的前加强板可以变形以更有效地吸收碰撞能量,更好地起到缓冲作用,同时可以减轻重量,能在轻量化的前提下满足碰撞需求。需求。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侧围A柱结构及车辆


[0001]本技术涉及车辆
,尤其是涉及一种侧围A柱结构及车辆。

技术介绍

[0002]侧围A柱结构位于整个座舱结构前部区域,为车身结构提供支撑,常规的侧围A柱结构由侧围外板、A柱加强板和A柱内板等部分组成,侧围外板形成车身B面覆盖结构,A柱加强板作为重点补强、支撑结构。现有技术中A柱内板与A柱加强板形成单独的封闭腔体,侧围A柱结构整体采用刚度较强的材质,整体重量较重,无法有效吸收碰撞能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侧围A柱结构,通过将A柱加强板分为刚度较小的前加强板和刚度较大的后加强板,使得后加强板的结构强度较高,起主要的支撑作用;在发生碰撞时,刚度较小的前加强板可以变形以更有效地吸收碰撞能量,更好地起到缓冲作用,同时可以减轻重量,能在轻量化的前提下满足碰撞需求。
[0004]本技术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侧围A柱结构的车辆。
[0005]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侧围A柱结构,包括:A柱内板;A柱加强板,所述A柱加强板与所述A柱内板相连且限定出A柱腔体,所述A柱加强板包括沿前后方向排布的前加强板和后加强板,所述后加强板连接在所述前加强板的后端,所述前加强板的刚度小于所述后加强板的刚度。
[0006]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侧围A柱结构,通过将A柱加强板分为刚度较小的前加强板和刚度较大的后加强板,使得后加强板的结构强度较高,起主要的支撑作用;在发生碰撞时,刚度较小的前加强板可以变形以更有效地吸收碰撞能量,更好地起到缓冲作用,同时可以减轻重量,能在轻量化的前提下满足碰撞需求。
[0007]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前加强板和所述后加强板均为独立成型件。
[0008]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可选实施例,所述前加强板的厚度小于所述后加强板的厚度;和\或,所述前加强板的材质与所述后加强板的材质不同。
[0009]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后加强板的部分位于所述A柱腔体内,以将所述A柱腔体分为沿前后方向排布的A柱前腔体和A柱后腔体,所述A柱前腔体位于所述A柱后腔体的前侧。
[0010]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可选实施例,所述后加强板包括相连的第一加强部和第二加强部,所述第一加强部的后端与所述A柱内板的后端相连,所述前加强板的后端形成为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加强部的前端形成为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叠置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外侧且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二加强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加强部的前端相连,所述第二加强部的另一端朝向内延伸且与所述A柱内板相连;其中,所述第二加强部位于所述A柱腔体内,以将所述A柱腔体分为所述A柱前腔体和所述A柱后腔体。
[0011]在本技术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加强部的另一端形成有第一翻边部,所述第一翻边部与所述A柱内板之间通过紧固件相连,所述第一翻边部与所述A柱内板之间设有结构胶层。
[0012]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侧围A柱结构还包括侧围外板,所述侧围外板覆盖于所述后加强板的外侧,所述侧围外板的前端与所述前加强板的后端相连且覆盖于所述前加强板的外侧,所述侧围外板的后端与所述后加强板的后端相连。
[0013]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A柱加强板包括上加强板,所述侧围A柱结构还包括沿上下方向延伸的补强结构件,所述补强结构件位于所述A柱腔体内,所述补强结构件的上端与所述上加强板相连,所述补强结构件的下端与所述后加强板相连,所述补强结构件的中部与所述后加强板相连。
[0014]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可选实施例,所述补强结构件为管状结构,所述补强结构件为热胀型管。
[0015]根据本技术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根据本技术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侧围A柱结构。
[0016]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辆,通过在车辆中设置上述的侧围A柱结构,将A柱加强板分为刚度较小的前加强板和刚度较大的后加强板,使得后加强板的结构强度较高,起主要的支撑作用;在发生碰撞时,刚度较小的前加强板可以变形以更有效地吸收碰撞能量,更好地起到缓冲作用,同时可以减轻重量,能在轻量化的前提下满足碰撞需求。
[0017]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18]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19]图1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的侧围A柱结构的示意图,示出了前加强板和侧围外板;
[0020]图2是沿图1中A

A线的剖面图;
[0021]图3是图2中E处的放大图;
[0022]图4是图2中F处的放大图;
[0023]图5是图2中G处的放大图;
[0024]图6是图1中侧围A柱结构的示意图,示出了A柱内板;
[0025]图7是图6中A柱内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8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的补强结构件的示意图;
[0027]图9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的后加强板的示意图;
[0028]图10是图1中前加强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9]附图标记:
[0030]100、侧围A柱结构;
[0031]10、A柱内板;1、第三翻边部;2、第二固定孔;
[0032]20、A柱加强板;3、前加强板;31、第一连接部;4、后加强板;41、第一加强部;411、第
二翻边部;412、第二连接部;42、第二加强部;421、第一翻边部;422、第一固定孔;201、铰链加强板;
[0033]30、侧围外板;5、第三连接部;6、第四翻边部;
[0034]40、A柱腔体;7、A柱前腔体;8、A柱后腔体;9、补强结构件;91、第一连接支架;92、第二连接支架;93、第三连接支架;
[0035]50、轮罩边梁。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37]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侧围A柱结构100。
[0038]参照图1

图10,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侧围A柱结构100,包括:A柱内板10和A柱加强板20,A柱加强板20与A柱内板10相连,且A柱加强板20和A柱内板10限定出A柱腔体40,A柱加强板20可以作为侧围A柱结构100的支撑结构,A柱内板10可以为内饰提供安装结构。A柱加强板20包括前加强板3和后加强板4,前加强板3和后加强板4沿前后方向排布,后加强板4连接在前加强板3的后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侧围A柱结构(100),其特征在于,包括:A柱内板(10);A柱加强板(20),所述A柱加强板(20)与所述A柱内板(10)相连且限定出A柱腔体(40),所述A柱加强板(20)包括沿前后方向排布的前加强板(3)和后加强板(4),所述后加强板(4)连接在所述前加强板(3)的后端,所述前加强板(3)的刚度小于所述后加强板(4)的刚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围A柱结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加强板(3)和所述后加强板(4)均为独立成型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侧围A柱结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加强板(3)的厚度小于所述后加强板(4)的厚度;和\或,所述前加强板(3)的材质与所述后加强板(4)的材质不同。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围A柱结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加强板(4)的部分位于所述A柱腔体(40)内,以将所述A柱腔体(40)分为沿前后方向排布的A柱前腔体(7)和A柱后腔体(8),所述A柱前腔体(7)位于所述A柱后腔体(8)的前侧。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侧围A柱结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加强板(4)包括相连的第一加强部(41)和第二加强部(42),所述第一加强部(41)的后端与所述A柱内板(10)的后端相连,所述前加强板(3)的后端形成为第一连接部(31),所述第一加强部(41)的前端形成为第二连接部(412),所述第一连接部(31)叠置于所述第二连接部(412)的外侧且与所述第一连接部(31)连接,所述第二加强部(4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加强部(41)的前端相连,所述第二加强部(42)的另一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雷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