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综合能源系统的协调控制方法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093528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4 11: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综合能源系统的协调控制方法和装置,包括综合能源系统控制端、能耗监测数据中心和数据库服务器,所述综合能源系统控制端通讯连接于能耗监测数据中心和数据库服务器,所述综合能源系统控制端包括处理器、存储器、数据采集网关和能耗设备接口,所述综合能源系统控制端的内部安装有控制电路板,所述控制电路板上集成安装有处理器、存储器、数据采集网关和能耗设备接口。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对能耗设备的运行状态和能耗数据进行监控、采集、分类、整理、存储和分析,并制定相对优化的控制策略,对设备的运行参数进行及时调整,能够及时准确的对设备的运行模式进行切换,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同时保证了系统运行安全、设备安全和系统经济性。和系统经济性。和系统经济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综合能源系统的协调控制方法和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综合能源系统控制
,具体涉及一种综合能源系统的协调控制方法和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当今世界减少碳排量成为各国共识,为此我国提出了战略,拟通过市场机制、法律制度、税收优惠和技术创新等多方面实现碳减排承诺。综合能源系统概念的提出为碳减排提供了新思路。综合能源系统指将能源产生、传输、分配、转换、消费等各环节统一协调规划,被认为是降低碳排量的有效举措,电气热综合能源系统的协调运行优化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大范围、广域的综合能源协调优化涉及到多种因素,目前还在探索研究阶段。社会投资建设的综合园区发展逐年加速,保护了多种能源设施:分布式能源站、热泵、储能、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等,这些设施的规划设计、监控管理、能效分析、运行维护等优化协调需求日益突出。
[0003]相比于传统能源分供系统,综合能源系统运行模式更加灵活。各类能耗设备在使用具有多种运行状态,状态切换过程中对能源的消耗大相径庭,如果不能够及时对能耗设备运行参数进行及时调整则会对系统运行安全、设备安全、系统经济性等造成危害,当前综合能源系统的固定运行模式缺乏必要的灵活性,无法根据实际系统运行需要进行相应的运行模式切换。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综合能源系统的协调控制方法和装置,能够对能耗设备的运行状态和能耗数据进行监控、采集、分类、整理、存储和分析,并制定相对优化的控制策略,对设备的运行参数进行及时调整,能够及时准确的对设备的运行模式进行切换,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同时保证了系统运行安全、设备安全和系统经济性,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综合能源系统的协调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7]S1、在耗能设备的控制柜连接导线,导线另一端连接综合能源系统控制端上的耗能设备接口,耗能设备的运行数据和能耗数据均通过导线输送至综合能源系统控制端;
[0008]S2、综合能源控制端内部的数据采集网关将耗能设备运行数据和能耗数据进行采集,处理器下达指令将采集的数据传递给存储器,存储器对数据进行分类和存储;
[0009]S3、处理器下达指令将存储器中采集到的数据通过无线通讯模块分别发送给能耗监测数据中心和数据库服务器,能耗设备的能耗数据在能耗监测数据中心得到记录和存储;
[0010]S4、数据库服务器根据接收到的数据进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并搭建模型,利用预先构建的经济运行模式优化模型SOM/安全运行模式优化模型EOM,求解得到协调和优化运
行模式下的期望运行状态数据参数模型;
[0011]S5、数据库服务器将得到优化后的控制方案模型参数通过无线通讯模块反馈至综合能源系统控制端,存储器对该方案参数进行解析校准,并反馈至处理器,处理器下达指令将详细运行参数命令通过导线反馈至耗能设备,耗能设备改变运行参数形成优化运行状态。
[0012]优选的,所述S1中耗能设备通过导线连接交换机,交换机再通过导线连接耗能设备接口,便于综合能源系统控制端对多个耗能设备进行管理。
[0013]优选的,所述S2中数据采集网关采集到能耗设备运行数据通过综合能源系统控制端的显示屏能够显示当日和当月的用能峰值(电能对应需量值),显示当日用能、当月用能、当年用能与昨日同期用能、上月同期用能、上年同期用能的比较情况,并以条形显示过去48小时、31天、12个月、3年的能耗情况。
[0014]优选的,所述S3中能耗监测数据中心可针对能源消耗量大的设备或区域进行准确定位,便于管理层制定节能绩效考核制度,推动节能降耗的有效执行,为用能设备建立运行记录档案,长期跟踪记录设备运行过程中的能效分析评估结果,结合设备维护保养记录,为设备的运行维护提供依据。
[0015]一种综合能源系统的协调控制装置,包括综合能源系统控制端、能耗监测数据中心和数据库服务器,所述综合能源系统控制端通讯连接于能耗监测数据中心和数据库服务器,所述综合能源系统控制端包括处理器、存储器、数据采集网关和能耗设备接口,所述综合能源系统控制端的内部安装有控制电路板,所述控制电路板上集成安装有处理器、存储器、数据采集网关和能耗设备接口。
[0016]优选的,所述存储器由DDR3SDRAM存储器和Flash存储器组成,所述显示屏由触摸屏装置、LED显示模组构成,所述综合能源系统控制端上还设置有控制按钮。
[0017]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综合能源系统的协调控制方法和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0018]1、本专利技术能够对能耗设备的运行状态和能耗数据进行监控、采集、分类、整理、存储和分析,并制定相对优化的控制策略,对设备的运行参数进行及时调整,能够及时准确的对设备的运行模式进行切换,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同时保证了系统运行安全、设备安全和系统经济性。
[0019]2、本专利技术可针对能源消耗量大的设备或区域进行准确定位,便于管理层制定节能绩效考核制度,推动节能降耗的有效执行,为用能设备建立运行记录档案,长期跟踪记录设备运行过程中的能效分析评估结果,结合设备维护保养记录,为设备的运行维护提供依据。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系统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图1所示的一种综合能源系统的协调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3]S1、在耗能设备的控制柜连接导线,导线另一端连接综合能源系统控制端上的耗能设备接口,耗能设备的运行数据和能耗数据均通过导线输送至综合能源系统控制端;
[0024]S2、综合能源控制端内部的数据采集网关将耗能设备运行数据和能耗数据进行采集,处理器下达指令将采集的数据传递给存储器,存储器对数据进行分类和存储;
[0025]S3、处理器下达指令将存储器中采集到的数据通过无线通讯模块分别发送给能耗监测数据中心和数据库服务器,能耗设备的能耗数据在能耗监测数据中心得到记录和存储;
[0026]S4、数据库服务器根据接收到的数据进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并搭建模型,利用预先构建的经济运行模式优化模型SOM/安全运行模式优化模型EOM,求解得到协调和优化运行模式下的期望运行状态数据参数模型;
[0027]S5、数据库服务器将得到优化后的控制方案模型参数通过无线通讯模块反馈至综合能源系统控制端,存储器对该方案参数进行解析校准,并反馈至处理器,处理器下达指令将详细运行参数命令通过导线反馈至耗能设备,耗能设备改变运行参数形成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综合能源系统的协调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在耗能设备的控制柜连接导线,导线另一端连接综合能源系统控制端上的耗能设备接口,耗能设备的运行数据和能耗数据均通过导线输送至综合能源系统控制端;S2、综合能源控制端内部的数据采集网关将耗能设备运行数据和能耗数据进行采集,处理器下达指令将采集的数据传递给存储器,存储器对数据进行分类和存储;S3、处理器下达指令将存储器中采集到的数据通过无线通讯模块分别发送给能耗监测数据中心和数据库服务器,能耗设备的能耗数据在能耗监测数据中心得到记录和存储;S4、数据库服务器根据接收到的数据进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并搭建模型,利用预先构建的经济运行模式优化模型SOM/安全运行模式优化模型EOM,求解得到协调和优化运行模式下的期望运行状态数据参数模型;S5、数据库服务器将得到优化后的控制方案模型参数通过无线通讯模块反馈至综合能源系统控制端,存储器对该方案参数进行解析校准,并反馈至处理器,处理器下达指令将详细运行参数命令通过导线反馈至耗能设备,耗能设备改变运行参数形成优化运行状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综合能源系统的协调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耗能设备通过导线连接交换机,交换机再通过导线连接耗能设备接口,便于综合能源系统控制端对多个耗能设备进行管理。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综合能源系统的协调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中数据采集网关采集到能耗设备运行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玲王春谢琼瑶杨楚原王海亮代璐项川袁明何奇金潇姜明瞻汪萌陈兆乐张宇覃思雨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宜昌供电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