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罩外板棱线成型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07247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4 10: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发罩外板棱线成型工艺,包括:第一工序,拉延;第二工序,修边斜修边;第三工序,修边斜修边整形;第四工序,翻边斜楔翻边;第五工序,翻边斜翻边修边;通过拉延造型对产品棱线R值的放大,控制滑移线出现,同时通过二次的棱线向上翻边成型,控制棱线附近区域滑移,提升产品棱线锐度,提供了一种拉延成型与棱线区域向上翻边成型相结合的方式,解决了棱线锐度及滑移线相互矛盾的成型问题,满足汽车制造过程对冲压产品质量的要求。制造过程对冲压产品质量的要求。制造过程对冲压产品质量的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发罩外板棱线成型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模具
,具体涉及一种发罩外板棱线成型工艺。

技术介绍

[0002]在汽车外覆盖件中,发罩外板棱线是车身的重要棱线,带棱线的发罩外板,棱线锐度控制较难,与翼子板有搭接关系,在整车装配过程中,对棱线的一致性又提出了更高要求;由于发罩外板是外表面可视件,发罩处于车辆前侧,棱线的成型完成质量影响车辆的造型,对制件的质量有较高要求,当发罩外板带有棱线时,制件质量重点需要保证以下两方面评价指标:1、棱线的锐利度;2、外板制件对滑移线的控制。同时,由于现在汽车市场竞争激烈,汽车厂家不仅对于质量要求不断提升,也要求工装开发周期不断的缩短,为了满足产品棱线锐利度和匹配的要求,同时节省工装制造周期,棱线的锐利度提升与制件的滑移线控制本身是相互矛盾的,必须对此区域的成型的方式进行研究,在设计阶段解决发罩外板的棱线锐度及滑移线相互矛盾的成型问题。
[0003]文献公开了一种汽车发罩外板棱线成型的工艺方法,通过调整成型方式及成型时机,解决棱线锐度及滑移线相互矛盾的成型问题。控制方法是通过拉延后,再对锐棱成型,并调整成型的方式为凹模先到位,凸模再填充的方式,保证制件滑移线超标的问题;通过保持下模除棱线区域外的凸模固定不动,凹模运动到上下模一个料厚状态位置,保持制件位置不变,下模棱线区域的凸模运动,最终向上成型完成锐棱到位,锐度满足要求。本专利技术通过工艺方案改变的手段,为提高棱线的锐度提供的方法,同时,降低了发罩外板滑移线超出评价标准的概率,为模具制造节省调试工时,降低后期模具制造的周期、成本消耗,提升了产品质量控制能力。
[0004]现有发罩外板棱线成型方法存在以下问题:
[0005]1、为保证棱线锐度,制件的滑移线评价超差,需要通过制件工艺造型增大解决滑移线问题,造成材料利用率降低;
[0006]2、棱线锐度不足,需要对拉延模具整改型面进行降铣、再次研配,造成模具调试工时增加,项目周期、成本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构思了一种发罩外板棱线成型工艺,提供了一种拉延成型与棱线区域向上翻边成型相结合的方式,通过拉延造型对产品棱线R值的放大,控制滑移线出现,同时通过二次的棱线向上翻边成型,控制棱线附近区域滑移,提升产品棱线锐度,解决发罩外板棱线锐度与滑移线控制互相矛盾的问题。
[0008]实现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发罩外板棱线成型工艺,包括:第一工序,拉延;第二工序,修边斜修边;第三工序,修边斜修边整形;第四工序,翻边斜楔翻边;第五工序,翻边斜翻边修边;其特征是,在所述第一工序,拉延造型时,产品棱线成型圆角R范围为5~10mm。
[0009]进一步,在所述第三工序,修边斜修边整形中,上直翻边整形区域的整形量值a为0.3~0.8mm。
[0010]进一步,在所述第一工序,拉延造型时,产品棱线成型圆角R范围为8mm。
[0011]进一步,在所述第三工序,修边斜修边整形中,上直翻边整形区域的整形量值a为0.4mm。
[0012]本专利技术一种发罩外板棱线成型工艺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0013]1、一种发罩外板棱线成型工艺,通过对滑移线产生的区域、出现时机的研究,保证工艺造型最优,通过棱线成型时机及方式改变,增大成型圆角R值,降低棱线顶点与附近区域高度差,减小滑移线产生时间,缩小滑移带宽度,使滑移产生在产品棱线R内,保证滑移线评价指标合格,解决了棱线锐度及滑移线相互矛盾的成型问题,满足汽车制造过程对冲压产品质量的要求;
[0014]2、一种发罩外板棱线成型工艺,通过对棱线压成型过程成型原理的研究,在设计阶段解决发罩外板棱线锐度问题,避免了在调试生产过程中的因锐度不足造成的模具整改,避免模具降铣、二次调试,改善了制件质量,降低了模具制造周期,减少模具制造投入,控制了模具成本,提升了客户效益。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发罩外板棱线示意图;
[0016]图2是实施例,第三工序向上直翻边整形模结构剖面图;
[0017]图3是发罩外板棱线成型示意图;
[0018]图4是传统发罩外板棱线成型示意图;
[0019]图5是采用一种发罩外板棱线成型工艺加工的发罩外板棱线成型示意图;
[0020]图中:1.上模本体,2.下模本体,3.限制器,4.翻边凸模镶块,5.下压料板,6.下托杆,7.上凹模,8.平衡块,9.滑移线产生区域,10.棱线,11.整形量值a,12.向上翻边后造形面,13.拉延造形面,14.产品造形面,15.拉延凹模,16.滑移带,17.凸模,18.压料圈,19.成型凹模,20.成型凹模棱线区域,21.下凸模,22.成型凸模棱线区域,23.成型凸模。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以下结合附图1—5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
[0022]如图1所示,发罩外板棱线区域造形较锐利,如滑移线产生区,9、棱线10,且外板零件对表面要求极高,其特点决定了产品在冲压过程中需要分工序完成,一种发罩外板棱线成型工艺需要五道工序,第一工序,拉延;第二工序,修边斜修边;第三工序,修边斜修边整形;第四工序,翻边斜楔翻边:第五工序,翻边斜翻边修边;通过以上五个工序完成发罩外板棱线的成形过程。
[0023]如附图4所示,第一工序拉延工作内容决定了此区域的成形质量,第一序拉延对棱线成型,在拉延凹模15、凸模17、压料圈18作用下,板料滑移带16完成硬化,并在完成棱线10锐度固化,达到产品要求,此时的制件棱线锐度就是最终产品的锐利程度,但棱线区域的产生的滑移线缺陷也会一直带到最终的产品上。
[0024]从发罩外板制件成形过程分析,滑移线缺陷产生在第一序

拉延工序过程中,因棱线锐度高,使成型圆角小,成型凸模上棱线处较棱线附近区域较早接触板料,这样的成型特点,造成滑移线产生较早,成型到底过程产生的滑移带超出评价标准;通过增大成型圆角R值,产品棱线成型圆角R范围为5~10mm,降低棱线顶点与附近区域高度差,减小滑移线产生时间,缩小滑移带宽度,使滑移产生在产品棱线R内,优选地在所述第一工序,拉延造型时,产品棱线成型圆角R范围为8mm,保证滑移线评价指标合格。
[0025]参照附图3所示,在第三工序设置提升棱线锐度工艺内容,使锐利度达到产品要求。如附图2所示,当模具工作时,首先下压料板5在下托杆6的作用下达到工作位置;上模本体1通过压机做功向下运动,上凹模7随着上模本体1一起向下运动,随着上凹模7向下运动过程,上凹模7开始接触发罩外板在下压料板5上的工序件,同时,下压料板5开始起到压料作用;随着上凹模7与下压料板5一起压料并持续向下运动工作,直到翻边凸模镶块4开始接触工序件,进行向上翻边整形工作,直到上模本体1和下模本体2上的限制器3接触,上模本体达到下死点,冲压过程结束。
[0026]第三序向上直翻边整形模中,翻边凸模镶块4是棱线锐度的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罩外板棱线成型工艺,包括:第一工序,拉延;第二工序,修边斜修边;第三工序,修边斜修边整形;第四工序,翻边斜楔翻边;第五工序,翻边斜翻边修边;其特征是,在所述第一工序,拉延造型时,产品棱线成型圆角R范围为5~10mm。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罩外板棱线成型工艺,其特征是,在所述第三工序,修边斜修边整形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龙安洪震孙淑环赵丹娄向东于慕寒孙瑞亮姜冠羽
申请(专利权)人:一汽模具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