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带压印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069358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4 10: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同步带压印模具,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加工台,两个所述支撑杆均通过第二固定机构与两个所述固定杆可拆连接,所述加工台上固定连接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底部设置有两组第二驱动机构,两组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的输出端均与所述上模具固定连接,通过支撑架的底部设置的两组第二驱动机构,依靠第二驱动机构可以使得上模具进行升降,进而可以不需要人工对上模具进行移动,便于上模具和下模具进行贴合固定,可以同步带压印模具的压印效率,通过两个安装架上设置的第一驱动机构,依靠第一驱动机构可以使得固定盘进行移动,固定盘和固定螺杆可以使得上模具和下模具固定牢固,进而可以对同步带材料进行加工。进而可以对同步带材料进行加工。进而可以对同步带材料进行加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同步带压印模具


[0001]本技术涉及同步带加工领域,特别涉及同步带压印模具。

技术介绍

[0002]同步带是以钢丝绳或玻璃纤维为强力层,外覆以聚氨酯或氯丁橡胶的环形带,带的内周制成齿状,使其与齿形带轮啮合。同步带传动时,传动比准确,对轴作用力小,结构紧凑,耐油,耐磨性好,抗老化性能好,一般使用温度

20℃―80℃,v<50m/s,P<300kw,i<10,对于要求同步的传动也可用于低速传动。
[0003]对同步带压印时需要用到同步带压印模具,目前现有的同步带压印模具对同步带进行压印时,对上模具进行移动时需要通过工作人员通过手动对上模具进行搬动,长时间对上模具进行搬动,容易使得工作人员感到疲惫,容易影响同步带的压印模具的压印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同步带压印模具,以解决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问题。
[0005]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6]同步带压印模具,包括加工台,所述加工台上固定连接有底座和两个安装架,所述底座上固定连接有下模具,所述下模具上通过设有的第一固定机构可拆连接有上模具,所述上模具和所述下模具之间设置有空腔,所述空腔中设置有模具辊筒,所述模具辊筒的外侧设置有成型条纹,两个所述安装架上均设置有第一驱动机构,两个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的输出端均传动连接有支撑杆,所述上模具和所述下模具的两侧分别通过固定安装杆可拆连接有固定盘,两个所述固定盘上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杆,两个所述支撑杆均通过第二固定机构与两个所述固定杆可拆连接,所述加工台上固定连接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底部设置有两组第二驱动机构,两组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的输出端均与所述上模具固定连接。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支撑架的底部设置的两组第二驱动机构,依靠第二驱动机构可以使得上模具进行升降,进而可以不需要人工对上模具进行移动,便于上模具和下模具进行贴合固定,可以同步带压印模具的压印效率,通过两个安装架上设置的第一驱动机构,依靠第一驱动机构可以使得固定盘进行移动,固定盘和固定螺杆可以使得上模具和下模具固定牢固,进而可以对同步带材料进行加工。
[0008]较佳的,所述第一固定机构包括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和固定螺栓,所述第一固定板固定连接在所述上模具上,所述第二固定板固定连接在所述下模具上,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通过所述固定螺栓可拆连接。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固定螺栓将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进行固定,可以使得上模具和下模具进行固定。
[0010]较佳的,两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分别包括第一伺服电缸和第一支杆,所述第一伺服电缸固定安装在安装架上,所述第一支杆通过联轴器与所述第一伺服电缸的输出端传动
连接,所述第一支杆与所述支撑杆固定连接。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伺服电缸带动第一支杆进行伸缩,可以使得支撑杆进行移动,进而可以使得固定盘进行移动。
[0012]较佳的,两组所述第二固定机构分别包括第三固定板、第四固定板和固定螺杆,所述第三固定板固定连接在所述固定杆的底部,所述第四固定板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撑杆上,所述第三固定板和所述第四固定板通过所述固定螺杆可拆连接。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固定螺杆从第三固定板和第四固定板上拆下,可以使得固定杆与支撑杆进行拆卸。
[0014]较佳的,两组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分别包括第二伺服电缸和第二支杆,所述第二伺服电缸固定安装在所述支撑架的底部,所述第二支杆通过联轴器与所述第二伺服电缸的输出端传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杆与所述第二伺服电缸固定连接。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二伺服电缸带动第二支杆进行伸缩,进而可以使得上模具进行升降。
[0016]较佳的,两个所述第二支杆与所述上模具之间的连接处均焊接有第一加强块。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加强块的设置,可以使得第二支杆与上模具之间固定更加牢固。
[0018]较佳的,所述上模具和所述下模具上均焊接有若干个第二加强块。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加强块的设置,可以提高上模具和下模具的结构强度。
[0020]综上所述,本技术主要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1]第一、本技术通过支撑架的底部设置的两组第二驱动机构,依靠第二驱动机构可以使得上模具进行升降,进而可以不需要人工对上模具进行移动,便于上模具和下模具进行贴合固定,可以同步带压印模具的压印效率;
[0022]第二、本技术通过两个安装架上设置的第一驱动机构,依靠第一驱动机构可以使得固定盘进行移动,固定盘和固定螺杆可以使得上模具和下模具固定牢固,进而可以对同步带材料进行加工。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是图1中的A处放大示意图;
[0025]图3是图1中的B处放大示意图;
[0026]图4是本技术的上模具与下模具的连接示意图;
[0027]图5是本技术的模具辊筒的结构示意图。
[0028]附图标记:1、加工台;2、底座;3、安装架;4、下模具;5、第一固定机构;501、第一固定板;502、第二固定板;503、固定螺栓;6、上模具;7、空腔;8、模具辊筒;9、成型条纹;10、第一驱动机构;101、第一伺服电缸;102、第一支杆;11、支撑杆;12、固定安装杆;13、固定盘;14、固定杆;15、第二固定机构;151、第三固定板;152、第四固定板;153、固定螺杆;16、支撑架;17、第二驱动机构;171、第二伺服电缸;172、第二支杆;18、第一加强块;19、第二加强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0]实施例1
[0031]参考图1

5,同步带压印模具,包括加工台1,加工台1上固定连接有底座2和两个安装架3,底座2上固定连接有下模具4,下模具4上通过设有的第一固定机构5可拆连接有上模具6,上模具6和下模具4之间设置有空腔7,空腔7中设置有模具辊筒8,模具辊筒8的外侧设置有成型条纹9,两个安装架3上均设置有第一驱动机构10,两个第一驱动机构10的输出端均传动连接有支撑杆11,上模具6和下模具4的两侧分别通过固定安装杆12可拆连接有固定盘13,两个固定盘13上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杆14,两个支撑杆11均通过第二固定机构15与两个固定杆14可拆连接,加工台1上固定连接有支撑架16,支撑架16的底部设置有两组第二驱动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同步带压印模具,包括加工台(1),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台(1)上固定连接有底座(2)和两个安装架(3),所述底座(2)上固定连接有下模具(4),所述下模具(4)上通过设有的第一固定机构(5)可拆连接有上模具(6),所述上模具(6)和所述下模具(4)之间设置有空腔(7),所述空腔(7)中设置有模具辊筒(8),所述模具辊筒(8)的外侧设置有成型条纹(9),两个所述安装架(3)上均设置有第一驱动机构(10),两个所述第一驱动机构(10)的输出端均传动连接有支撑杆(11),所述上模具(6)和所述下模具(4)的两侧分别通过固定安装杆(12)可拆连接有固定盘(13),两个所述固定盘(13)上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杆(14),两个所述支撑杆(11)均通过第二固定机构(15)与两个所述固定杆(14)可拆连接,所述加工台(1)上固定连接有支撑架(16),所述支撑架(16)的底部设置有两组第二驱动机构(17),两组所述第二驱动机构(17)的输出端均与所述上模具(6)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步带压印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机构(5)包括第一固定板(501)、第二固定板(502)和固定螺栓(503),所述第一固定板(501)固定连接在所述上模具(6)上,所述第二固定板(502)固定连接在所述下模具(4)上,所述第一固定板(501)和所述第二固定板(502)通过所述固定螺栓(503)可拆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步带压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晓平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市双晓模具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