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预紧力防爬吸能装置安装结构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04215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1 10: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低预紧力防爬吸能装置安装结构,包括车体端部结构,车体端部结构的一侧设置有防爬吸能装置,且车体端部结构与防爬吸能装置通过紧固件连接,车体端部结构一侧中部设置有防滑沟槽,且防滑沟槽与防爬吸能装置相配合,防滑沟槽与防滑沟块相配合,且防滑沟槽与防滑沟块均采用三角形。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防滑沟槽与防滑沟块的配合,使得防爬吸能装置安装完成后形成类似于螺纹的咬合结构,由该咬合结构承受列车爬叠时垂向载荷在接触面产生的剪切力,从而降低对接触面摩擦力的需求,进一步地,可以降低安装的预紧力,且咬合结构可有效抵抗沿接触面的垂向剪切力,从而便于选用较小规格的紧固件,降低安装的难度。降低安装的难度。降低安装的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低预紧力防爬吸能装置安装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轨道交通车辆被动安全防护
,具体来说,涉及一种低预紧力防爬吸能装置安装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轨道交通行业的快速发展,对列车被动安全防护技术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为有效吸收列车碰撞过程中的能量,现有技术大多采用多级吸能的系统性解决方案,而防爬吸能装置是该系统方案中的重要一环,在现有的技术方案中主要围绕提高防爬吸能装置吸能能力及稳定性展开,与车体结构的安装仍采用平面接触,为满足标准对垂向载荷的要求,选用的紧固件规格过大,导致安装困难且易导致车体部件的压溃,因此亟需一种低预紧力防爬吸能装置安装结构。
[0003]例如中国专利CN103287450A公开了一种地铁列车防爬吸能器的装配方法,包括安装座与防爬齿之间焊接连接吸能管与导向杆,安装座上及车体端部结构有导向管,具有导向性好及重量轻的特点,但上述地铁列车防爬吸能器的装配方法的防爬吸能装置与车体端部结构采用平面接触,仅通过接触面间的摩擦力抵抗垂向载荷,垂向承载能力较差。
[0004]再如中国专利CN105966416A公开了一种列车吸能防爬器,包括钢板、螺纹孔、防爬器等,通过一级压溃吸能、二级切削吸能与车体连接的安装座导向孔内集成了用于切削压溃管的切削刀,提高了防爬吸能装置的吸能能力,但与车体的连接仍采用了平面接触,若防爬吸能装置安装选用的紧固件规格较小,则安装预紧力小,导致接触面间的摩擦力小,无法抵抗列车爬叠导致的垂向载荷,使得防爬吸能装置连接结构失效,从而失去被动安全防护作用。
[0005]从上述专利可知现有的防爬吸能装置虽然具有防止车辆爬叠及吸收撞击能量的功能,为了防止列车在碰撞过程中列车互相爬叠,而结构承载抵抗列车碰撞后相互爬叠导致的防爬器吸能装置与车体端部底架结构接触面的垂向力,极大的影响了防爬吸能装置安装后的稳定性,防爬吸能装置及其安装结构需要较强的垂向承载能力,同时在防爬吸能装置自身刚度足够的前提下,防爬吸能装置与车体结构安装接触面需要提供较大的摩擦力以抵抗列车重力产生的垂向载荷,保证足够的摩擦力,就需要选用大规格的紧固件,但大规格的紧固件安装扭矩较大,同时其提供的安装预紧力较大,因此易出现被连接件易被压溃的问题,同时大安装扭矩导致安装较为困难,且为保证防爬吸能装置与车体端部结构接触面达到足够的摩擦力,必须需要选用较大规格的紧固件,而大规格的紧固件预紧力大,同时导致大规格的紧固件现场安装难度较大,大大影响了安装时效率。
[0006]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7]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低预紧力防爬吸能装置安装结构,以克服现有相关技术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0008]为此,本专利技术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低预紧力防爬吸能装置安装结构,包括车体端部结构,车体端部结构的一侧设置有防爬吸能装置,且车体端部结构与防爬吸能装置通过紧固件连接,车体端部结构防滑沟槽可随型材一并挤出,亦可通过焊接带有防滑沟槽的平板得到。
[0009]进一步的,为了车体端部结构便于对安装的防爬吸能装置进行限位固定,车体端部结构一侧中部设置有防滑沟槽,且防滑沟槽与防爬吸能装置相配合。
[0010]进一步的,为了防爬吸能装置便于进行安装固定,提高安装后的稳定性,防爬吸能装置包括设置在车体端部结构一侧的安装座,且安装座靠近车体端部结构的一侧设置有安装平面,安装平面开设有若干防滑沟块,安装座的中部开设有导向孔,导向孔的中部设置有吸能元件,吸能元件靠近安装座的一端设置有导向结构,吸能元件的另一端设置有防爬齿,吸能元件采用蜂窝芯,的导向孔为吸能元件提供支撑及导向作用;当吸能元件采用胀管式,所用胀管的截面尺寸大于导向孔尺寸,胀管在通过导向孔时发生塑性变形从而吸收列车撞击能量;导向孔同时为吸能元件提供导向作用。当吸能元件采用刨削式,可在安装座前方安装切削刀用于切削吸能元件,导向孔同时为吸能元件提供导向作用;安装平面、防滑沟块通过机加工方式得到;若的安装座采用铝合金型材,则随型材一并挤压出防滑沟槽沟块。
[0011]进一步的,为了防滑沟槽便于与防滑沟块进行连接,防滑沟槽与防滑沟块相配合,且防滑沟槽与防滑沟块均采用三角形,且防滑沟块凸起的顶部圆角半径大于防滑沟槽底部的半径防爬吸能装置适用采用蜂窝芯、胀管式、刨削式吸能元件,当防爬吸能装置采用蜂窝芯式吸能元件时,安装座采用碳钢或铝合金,且中部开设有孔洞,为吸能元件提供支撑及导向作用,当防爬吸能装置采用采用胀管式时,安装座采用碳钢,中部开设有孔洞,且用于胀管吸能元件塑性变形,同时提供导向作用,当防爬吸能装置采用刨削式时,在安装座前方安装切削刀,用于切削吸能元件,在防滑沟块与防滑沟槽均采用三角形,三角形凸起的顶部圆角半径大于凹槽底部的半径,可将的防滑沟块设计在在防爬器安装面,防滑沟槽设计在车体端部结构一侧,且防滑沟块与防滑沟槽配合使用,且防滑沟块与防滑沟槽轮廓可采用半圆形,防滑沟块与防滑沟槽可以采用方形状。
[0012]进一步的,为了车体端部结构在使用时便于通过固定件与防爬吸能装置连接固定,车体端部结构的内侧开设有孔洞,车体端部结构的中部开设有连接孔,且连接孔与导向结构相配合,安装座的四角开设有螺纹孔,防滑沟槽的四角开设有配合孔,且配合孔与螺纹孔相对应,紧固件包括螺栓与螺母,螺纹孔与配合孔通过紧固件连接,且螺母位于孔洞内侧,选用较小规格的紧固件,降低安装的难度,且安装结构适用于采用蜂窝芯、胀管式、刨削式吸能元件的防爬吸能装置,若防爬吸能装置采用蜂窝芯式吸能元件,安装座可采用碳钢或铝合金,中间设孔洞,为吸能元件壳体提供支撑及导向作用;若防爬吸能装置采用胀管式,安装座采用碳钢,中间设孔洞,用于胀管吸能元件塑性变形,同时提供导向作用,若防爬吸能装置采用刨削式,可在安装座前方安装切削刀,用于切削吸能元件。
[0013]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专利技术通过防滑沟槽与防滑沟块的配合,使得防爬吸能装置安装完成后形成类似于螺纹的咬合结构,由该咬合结构承受列车爬叠时垂向载荷在接触面产生的剪切力,从而降低对接触面摩擦力的需求,进一步地,可以降低安装的预紧力,且咬合结构可有效抵抗沿接触面的垂向剪切力,从而便于选用较小规格的紧固件,降低安装的难度。
[0014]2、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安装结构适用于采用蜂窝芯、胀管式、刨削式吸能元件的防爬吸能装置,若防爬吸能装置采用蜂窝芯式吸能元件,安装座可采用碳钢或铝合金,中间设孔洞,为吸能元件壳体提供支撑及导向作用;若防爬吸能装置采用胀管式,安装座采用碳钢,中间设孔洞,用于胀管吸能元件塑性变形,同时提供导向作用,若防爬吸能装置采用刨削式,可在安装座前方安装切削刀,用于切削吸能元件,从而极大的提高了本专利技术的适用范围。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预紧力防爬吸能装置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端部结构(1),所述车体端部结构(1)的一侧设置有防爬吸能装置(2),且所述车体端部结构(1)与所述防爬吸能装置(2)通过紧固件(3)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预紧力防爬吸能装置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端部结构(1)一侧中部设置有防滑沟槽(11),且所述防滑沟槽(11)与所述防爬吸能装置(2)相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低预紧力防爬吸能装置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爬吸能装置(2)包括设置在所述车体端部结构(1)一侧的安装座(21),且所述安装座(21)靠近所述车体端部结构(1)的一侧设置有安装平面(22),所述安装平面(22)开设有若干防滑沟块(23);所述安装座(21)的中部开设有导向孔(24),所述导向孔(24)的中部设置有吸能元件(25),所述吸能元件(25)靠近所述安装座(21)的一端设置有导向结构(26),所述吸能元件(25)的另一端设置有防爬齿(27)。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低预紧力防爬吸能装置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沟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明陈玉芳杨鹏孟宝千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