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蔽泵泵腔结构及调整屏蔽泵轴向平衡力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040201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1 10: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屏蔽泵泵腔结构及调整屏蔽泵轴向平衡力的方法,涉及屏蔽泵技术领域,主要目的是调整屏蔽泵转子部件轴向受力的平衡,使转子部件恢复至正常位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主要技术方案为:屏蔽泵泵腔结构,其包括:蜗壳和多个扰流板;多个所述扰流板环形均布于所述蜗壳的内侧面。壳的内侧面。壳的内侧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屏蔽泵泵腔结构及调整屏蔽泵轴向平衡力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屏蔽泵
,尤其涉及一种屏蔽泵泵腔结构及调整屏蔽泵轴向平衡力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屏蔽泵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非常广泛,该泵采用Si

C轴承套件作为径向的支撑,转子部件沿轴向的平衡力是依靠液态介质在泵内部形成独特的流道进而实现转子部件的“液力平衡”。
[0003]当物料中的硅粉颗粒将泵流道中的部件磨损(零件尺寸磨损造成间隙变化)后,转子部件的“液力平衡”被破坏,屏蔽泵就会发生运行异常,甚至发生严重的故障。
[0004]维修修复时,采用冷焊、机加工等方式恢复叶轮前口环、背口环、耐磨盘等关键部位的“流道”尺寸以期望恢复整泵的“液力平衡”。
[0005]在实践过程中时,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0006]在某些情况下会(特别是大流量高扬程)遇到“液力平衡”极难恢复的情况,转子部件轴向推力指向进口方向,无法靠恢复零件精度的方式消除。原因是影响“液力平衡”流道的一些零件尺寸无法完全恢复精度,例如:

叶轮前端与口环配合处,属于薄壁件,磨损后冷焊无法完全恢复精度;

蜗壳口环附近及耐磨板的凹槽处磨损后冷焊无法完全恢复精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屏蔽泵泵腔结构及调整屏蔽泵轴向平衡力的方法,主要目的是调整屏蔽泵转子部件轴向受力的平衡,使转子部件恢复至正常位置。
[0008]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主要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9]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屏蔽泵泵腔结构,其包括:蜗壳和多个扰流板;
[0010]多个所述扰流板环形均布于所述蜗壳的内侧面。
[001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0012]可选的,所述扰流板的数量为四至六个。
[0013]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调整屏蔽泵轴向平衡力的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0014]步骤一,维修屏蔽泵时,将除蜗壳以外的屏蔽泵各部件装配到位;
[0015]步骤二,在所述蜗壳的内侧面贴放铅板,回装所述蜗壳,再取下所述蜗壳,利用所述蜗壳和叶轮压扁所述铅板;
[0016]步骤三,根据所述铅板被压扁后的形状及厚度,制作样板;
[0017]步骤四,用所述样板的高度先减去屏蔽泵转子部件的窜量,再减去前、后推力盘和定子端滑动轴承间隙总和的二分之一,得到确定高度;
[0018]步骤五,以所述确定高度作为扰流板的高度,制作多个扰流板,并将多个所述扰流板均布焊接于所述蜗壳的内侧面,并再次回装所述蜗壳;
[0019]步骤六,进行泵水力实验,根据屏蔽泵转子部件的液力平衡状况再次修整所述扰流板的高度。
[0020]可选的,在所述步骤二中,被挤压前的所述铅板度宽度小于三毫米。
[0021]可选的,在所述步骤五中,所述扰流板的宽度为五至八毫米。
[0022]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至少具有下列优点:
[0023]在采用各种调整轴向平衡的方法失效后(例如冷焊修复前后口环精度、调整回流孔直径等),本屏蔽泵泵腔结构采用在叶轮前部与蜗壳相对的空隙内增加多个环形均布的扰流板,以增加通过叶轮前口环泄漏液体的阻力,进而增加进口液体对叶轮前端的推力,调整转子部件的轴向力至正常位置。
[0024]该方法适用于流量扬程较大的单级泵轴向力调整困难的情况;一般流量大于150m3/h会遇到此类维修困难的情况。在蜗壳内侧面预定位置增加扰流板后,调整扰流板的高度,可以明显的对转子部件的轴向液力平衡产生明显效果,进而快速高效的恢复屏蔽泵的性能。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屏蔽泵泵腔结构的轴向剖面图;
[0026]图2为蜗壳的立体图;
[0027]图3为推理盘在屏蔽泵内的位置示意图。
[0028]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蜗壳1、扰流板2、转子部件3、叶轮4、耐磨盘5、叶轮前口环6、叶轮后口环7、推力盘8、定子端滑动轴承9。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为更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为达成预定专利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专利技术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在下述说明中,不同的“一实施例”或“实施例”指的不一定是同一实施例。此外,一或多个实施例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可由任何合适形式组合。
[003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31]如图1、图2所示,一方面,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屏蔽泵泵腔结构,其包括:蜗壳1和多个扰流板2;
[0032]多个所述扰流板2环形均布于所述蜗壳1的内侧面。
[0033]屏蔽泵泵腔结构的优点如下:
[0034]在采用各种调整轴向平衡的方法失效后(例如冷焊修复前后口环精度、调整回流孔直径等),本屏蔽泵泵腔结构采用在叶轮4前部与蜗壳1相对的空隙内增加多个环形均布的扰流板2,以增加通过叶轮4前口环泄漏液体的阻力,进而增加进口液体对叶轮4前端的推力,调整转子部件3的轴向力至正常位置。
[0035]该方法适用于流量扬程较大的单级泵轴向力调整困难的情况;一般流量大于150m3/h会遇到此类维修困难的情况。在蜗壳1内侧面预定位置增加扰流板2后,调整扰流板2的高度,可以明显的对转子部件3的轴向液力平衡产生明显效果,进而快速高效的恢复屏蔽泵的性能。
[0036]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中,采用本屏蔽泵泵腔结构,使得屏蔽泵的维修方式变得有多途径,维修效果更加直观。
[0037]具体的,在现有技术中,组成屏蔽泵的各个零部件在出厂前经过严格检验获得很高的加工精度,组装后可以得到一件合格的产品。但是多晶硅企业的物料介质含有硅粉,对保障屏蔽泵“液力平衡”的部件(叶轮前口环6、叶轮后口环7、耐磨盘5等关键部位)造成严重的冲刷,一些薄壁处和凹槽处的尺寸精度无法完全恢复。这时,在维修现场对泵的维修调整就会陷入困境。即能修复的都修复了,可是轴向力还是无法调整合格,一筹莫展。而本屏蔽泵泵腔结构另辟蹊径,通过安装多个扰流板2的方式,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难题。
[0038]如图2所示,在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扰流板2的数量为四至六个。
[0039]在本实施方式中,具体的,四至六个扰流板2环形均布焊接于蜗壳1内侧面,在叶轮4转动的过程中,叶轮4相对于扰流板2转动,经叶轮4前口环泄漏的液体受到多个扰流板2的阻滞,流速减慢,所以单位时间内通过叶轮4前口环的液体减少,屏蔽泵进口的液体压强增加,进而增加了叶轮4前端所受到的推力,使得转子部件3轴向液力平衡恢复正常。
[0040]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调整屏蔽泵轴向平衡力的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0041]步骤一,维修屏蔽泵时,将除蜗壳1以外的屏蔽泵各部件装配到位;
[0042]步骤二,在所述蜗壳1的内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屏蔽泵泵腔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蜗壳;多个扰流板,多个所述扰流板环形均布于所述蜗壳的内侧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屏蔽泵泵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板的数量为四至六个。3.一种调整屏蔽泵轴向平衡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维修屏蔽泵时,将除蜗壳以外的屏蔽泵各部件装配到位;步骤二,在所述蜗壳的内侧面贴放铅板,回装所述蜗壳,再取下所述蜗壳,利用所述蜗壳和叶轮压扁所述铅板;步骤三,根据所述铅板被压扁后的形状及厚度,制作样板;步骤四,用所述样板的高度先减去屏蔽泵转子部件的窜量,再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锦鹏戚洋波田磊
申请(专利权)人:新疆大全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