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器和燃气热水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028488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1 10: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换热器和燃气热水器。该换热器包括换热器壳体、换热组件和第一挡板。所述换热器壳体的一个侧部设置开口,所述换热器壳体开设有烟气进口和烟气出口;所述换热组件设置于所述换热器壳体内且封闭所述开口,所述换热组件对应所述开口的一端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第一挡板设置于所述换热器壳体内,以将所述换热器壳体的内腔分为互相连通的换热腔和出烟腔;其中,所述第一挡板对应设置于所述烟气出口处且与所述换热器壳体的侧壁之间具有第一间隙,所述第一间隙用于烟气由所述换热腔进入所述出烟腔。该换热器的第一挡板设置于烟气出口的位置对烟气进行阻挡,使烟气进入烟气出口前先充满换热腔和出烟腔,从而提高烟气在换热器内的换热效率。从而提高烟气在换热器内的换热效率。从而提高烟气在换热器内的换热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换热器和燃气热水器


[0001]本技术涉及厨房家电
,特别涉及一种换热器和燃气热水器。

技术介绍

[0002]燃气燃烧产生的高温烟气进入换热器时温度仍然在100℃以上,在换热器中与换热管或翅片直接进行二次换热后可以进一步降低烟气的温度。
[0003]现有技术的换热器通常在二维方向上增加烟气流动的路径,以提高热效率,但烟气从烟气进口流入的速度很大一般在8m/s,而烟气进口横截面的宽度与换热器的整体宽度至少相差1.5倍以上,烟气进口的收缩口过短难以降低烟气流速,加上烟气流速的不均衡导致烟气进入换热器后迅速散开后直接进入烟气出口,换热器内的换热管离烟气进口较远的端部得不到较好的利用,换热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换热器,该换热器的第一挡板设置于烟气出口的位置对烟气进行阻挡,使烟气进入烟气出口前先充满换热腔和出烟腔,从而提高烟气在换热器内的换热效率。
[0005]为实现本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包括换热器壳体、换热组件和第一挡板。所述换热器壳体的一个侧部设置开口,所述换热器壳体开设有烟气进口和烟气出口;所述换热组件设置于所述换热器壳体内且封闭所述开口,所述换热组件对应所述开口的一端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第一挡板设置于所述换热器壳体内,以将所述换热器壳体的内腔分为互相连通的换热腔和出烟腔;其中,所述第一挡板对应设置于所述烟气出口处且与所述换热器壳体的侧壁之间具有第一间隙,所述第一间隙用于烟气由所述换热腔进入所述出烟腔。
[0007]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换热器壳体包括顶壁、底壁和侧壁,所述侧壁由所述顶壁的周缘延伸至所述底壁,所述烟气进口设置于所述侧壁,所述侧壁对应于所述烟气进口一侧的顶部向外凸起以围设形成所述出烟腔,所述烟气出口设置于所述出烟腔对应的所述顶壁。
[0008]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换热器还包括第二挡板,所述第二挡板设置于所述换热腔内且由所述烟气进口对应的所述换热器壳体一侧向内延伸,以将所述换热腔分隔为互相连通的第一换热腔和第二换热腔,所述烟气进口对应于所述第一换热腔设置,所述第二换热腔与所述出烟腔连通。
[0009]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烟气出口与所述烟气进口错开设置,烟气绕过所述第二挡板由所述第二换热腔进入所述第一换热腔,并绕过所述第一挡板进入所述出烟腔,以延长烟气由所述烟气进口流动至所述烟气出口的流动路径。
[0010]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换热组件包括第一连通体和连接于所
述第一连通体的换热管组,所述第一连通体上设置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所述换热管组的进水端与所述进水口连通,所述换热管组的出水端与所述出水口连通,所述第一挡板由所述第一连通体向所述第一连通体的对侧延伸。
[0011]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换热管组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换热管、第二换热管、第三换热管和第四换热管,所述第一换热管通过所述第一连通体连通所述进水口,所述第四换热管通过所述第一连通体连通所述出水口,所述第二换热管和所述第三换热管通过所述第一连通体连通。
[0012]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第一连通体包括第一连接板和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第一封板,所述第一封板向外凸起设置有第一凸包、第二凸包和第三凸包,以通过所述第一封板与所述第一连接板贴合后围设形成第一流通腔、第二流通腔和第三流通腔,所述进水口开设于所述第一凸包,所述出水口开设于所述第三凸包,所述第一连接板对应于所述第一凸包、第二凸包和第三凸包开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换热管连通于所述第一流通腔对应的所述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二换热管和所述第三换热管分别连通于所述第二流通腔对应的所述第一连接孔,所述第四换热管连通于所述第三流通腔对应的所述第一连接孔。
[0013]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换热组件还包括第二连通体,所述第二连通体包括第二连接板和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板的第二封板,所述第二封板向外凸起设置有第四凸包和第五凸包,以通过所述第二封板与所述第二连接板贴合后围设形成第四流通腔和第五流通腔,所述第二连接板对应所述第四凸包和所述第五凸包开设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换热管和所述第二换热管分别连通于所述第四流通腔对应的所述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三换热管和所述第四换热管分别连通于所述第五流通腔对应的所述第二连接孔。
[0014]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换热器壳体的底壁开设有冷凝水孔,冷凝水管与所述换热腔连通于所述冷凝水孔处。
[0015]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燃气热水器。所述燃气热水器包括前述的换热器。
[0016]本技术中的一个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0017]本技术的换热器的第一挡板设置于烟气出口的位置对烟气进行阻挡,使烟气进入烟气出口前先充满换热腔和出烟腔,从而提高烟气在换热器内的换热效率;第二挡板设置在烟气进口处,且第二挡板的延伸方向沿着烟气进入烟气进口时的流动方向,可以对速度较快的烟气导向,使烟气进入第二换热腔后大部分先流经半侧的第二换热管和第三换热管,而后全部烟气都流经第二换热管和第三换热管的另半侧进入第一换热腔;第一连通体上设置第一凸包、第二凸包和第三凸包,第二连通体上设置第四凸包和第五凸包,可以同时连通多个第一换热管、多个第二换热管、多个第三换热管和多个第四换热管。
附图说明
[0018]通过参照附图详细描述其示例实施方式,本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特征及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
[0019]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换热器的立体图。
[0020]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换热器的分解图。
[0021]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换热器的第一内部示意图。
[0022]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换热器的第二内部示意图。
[0023]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换热器的第三内部示意图。
[0024]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0025]1、换热器壳体;11、开口;12、烟气进口;13、烟气出口;14、换热腔;141、第一换热腔;142、第二换热腔;15、出烟腔;16、顶壁;17、底壁;171、冷凝水孔;18、侧壁;2、换热组件;21、进水口;22、出水口;23、第一连通体;231、第一连接板;2311、第一连接孔;232、第一封板;2321、第一凸包;2322、第二凸包;2323、第三凸包;233、第一流通腔;234、第二流通腔;235、第三流通腔;24、换热管组;241、第一换热管;242、第二换热管;243、第三换热管;244、第四换热管;25、第二连通体;251、第二连接板;2511、第二连接孔;252、第二封板;2521、第四凸包;2522、第五凸包;253、第四流通腔;254、第五流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换热器壳体(1),所述换热器壳体(1)的一个侧部设置开口(11),所述换热器壳体(1)开设有烟气进口(12)和烟气出口(13);换热组件(2),所述换热组件(2)设置于所述换热器壳体(1)内且封闭所述开口(11),所述换热组件(2)对应所述开口(11)的一端设置有进水口(21)和出水口(22);以及第一挡板(3),所述第一挡板(3)设置于所述换热器壳体(1)内,以将所述换热器壳体(1)的内腔分为互相连通的换热腔(14)和出烟腔(15);其中,所述第一挡板(3)对应设置于所述烟气出口(13)处且与所述换热器壳体(1)的侧壁(18)之间具有第一间隙(4),所述第一间隙(4)用于烟气绕过所述第一挡板(3)由所述换热腔(14)进入所述出烟腔(1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壳体(1)包括顶壁(16)、底壁(17)和侧壁(18),所述侧壁(18)由所述顶壁(16)的周缘延伸至所述底壁(17),所述烟气进口(12)设置于所述侧壁(18),所述侧壁(18)对应于所述烟气进口(12)一侧的顶部向外凸起以围设形成所述出烟腔(15),所述烟气出口(13)设置于所述出烟腔(15)对应的所述顶壁(16)。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挡板(5),所述第二挡板(5)设置于所述换热腔(14)内且由所述烟气进口(12)对应的所述换热器壳体(1)一侧向内延伸,以将所述换热腔(14)分隔为互相连通的第一换热腔(141)和第二换热腔(142),所述烟气进口(12)对应于所述第一换热腔(141)设置,所述第二换热腔(142)与所述出烟腔(15)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烟气出口(13)与所述烟气进口(12)错开设置,烟气绕过所述第二挡板(5)由所述第二换热腔(142)进入所述第一换热腔(141),并绕过所述第一挡板(3)进入所述出烟腔(15),以延长烟气由所述烟气进口(12)流动至所述烟气出口(13)的流动路径。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组件(2)包括第一连通体(23)和连接于所述第一连通体(23)的换热管组(24),所述第一连通体(23)上设置所述进水口(21)和所述出水口(22),所述换热管组(24)的进水端与所述进水口(21)连通,所述换热管组(24)的出水端与所述出水口(22)连通,所述第一挡板(3)由所述第一连通体(23)向所述第一连通体(23)的对侧延伸。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组(24)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换热管(24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丹阳韩君庆潘叶江
申请(专利权)人:华帝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